简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分卷》

3
回复
125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3 16: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简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分卷》4 F9 l) m# M: T/ M: r1 y
, r7 x/ m1 T# `
   盛事修史。当前,由著名学人、作家冯骥才执牛耳的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并已大见成效。6 @7 n4 M& p+ `, I! T+ p/ d
    ; `. P) A3 X  [# J+ P5 U
    去年五月收集出版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家埠卷》(中华书局版)就是其重要的成果之一。从今年开始编纂出版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县卷本)规模更大,卷帙更繁。它包括四部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俗语全书》、《中国民间史诗叙事诗全书》。简称“中国民间四库全书”。2 ^9 J8 Z; x. v5 H" x1 @' M
   
' v7 w1 I* t& m  C; n. l7 T* j% @    所以称“四库全书”,是因其意义和价值与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同等重要。体例也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清“四库全书”收罗的是已成书的各种典籍,即所谓的精英文化;而民间文学“四库全书”收集的是至今还流传在民间的口头文学作品,即民间文化。前者是官修(书面)的“四库全书”,后者是民间(口述)的“四库全书”。二者相比,后者更为珍贵。
2 \* b7 k% Y  h! k    , B+ R9 y( s& `  v# P" l6 }% J
    我国民间文学(口头文学)遗产,或称记忆文化遗产,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博大而灿烂”,并且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着。正如冯骥才先生在《庄重的宣布》中所说:“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和民族根基,以及综合国力中不可或缺的坚实的精神内含。”世界所有的伟大文化都是从民间文化开始的。历代有远见有作为的文化大家,都十分重视民间文化。民间文化是伟大的,但同时它又是脆弱的。所以汉代把采集民间文学称为采风。这是有道理的。就是说民间文学像风一样,稍纵即逝,来的快,去的也快,如不及时捕捉,就没了,永远没了。冯骥才先生大声疾呼:要抢救民间文化,其用意大概就在这里。
0 D. V# y1 H" L   
; {* |# q* }/ l: o! m2 T3 n! z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简称全书)是民间文学“四库全书”的一种。《全书》以县立卷,每卷分别冠以省名和县名。全国约2800余县(市),每县一卷,每卷平均以30万字计,如全部出齐,即达2800余卷,约八亿四千万字。如将来其它三种也出版,那就更多了。这是前所未有的。
' ?, L, ~9 a7 }7 H. x   
- z6 U% r' L/ e3 g/ v* e7 N    《全书》系科学版本(不是文学读本)。这编者在“目的要求”中已讲得很清楚:“它与一般民间故事不同,它是一部资料书。其出版目的是为我们的国家、为中华民族、为后人保存一份最全面、最真实的口述文化遗产———人类记忆遗产。《全书》所收材料,第一求“全”(全面性),第二求“真”(科学性)。它同时又是一部百科全书。哲学家可以从中看到哲学,历史学家可以从中看到历史,作家可以从中找到创作素材,人类学家可以从中看到人类发展史,社会学家可以从中看到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民俗学家可以从中看到民俗事象……
 楼主| 发表于 2013-2-23 16: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书》由知识产权出版社独家出版。目前《全书》云南大理分卷(共十二卷)已由该社隆重推出,该分卷包括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所属十二县(市),即大理卷、洱源卷、云龙卷、剑川卷、鹤庆卷、宾川卷、弥渡卷、祥云卷、永平卷、漾濞卷、巍山卷、南涧卷。平均每卷约30万字,共400余万字,还有400多幅精美图片,是大理地区民间故事的集大成者。8 j, }+ H, g$ x; d% a  }
    1 ~' y; r0 P# V8 [
    大理是民间故事蕴藏极为丰富的地方。美丽而富于变化的大理自然景色,成为大理人民幻想的一个源泉。苍山洱海之间每年旧历冬腊月出现的风暴,产生了著名的《望夫云》;周城一年一度的蝴蝶会,产生了著名的《蝴蝶泉》传说;罗坪山上每年中秋前后有候鸟迁徙,产生了著名的《鸟吊山》传说;下关四季不停的大风,苍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洱海湖面上迷人的月光,上关常年不败的花朵,产生了著名的“大理风花雪月”的传说。
* C2 U% G% B9 I. R1 l    % }7 \) f& b/ J: |/ Q
    大理的民间故事,是大理地区人民经年累月口传下来的精神食粮。大理地区历来就重视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从建国初期就开始搜集,至今不断。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四次,即1956年一次,1958年一次,1980年一次,1984至1988年一次。这四次调查,成绩很大。仅民间故事就收集了2500多篇。它为今天编纂出版大理州各县(市)的民间故事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13-2-23 16: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理民间故事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4 s3 c# a9 A1 h
    ! R7 I: f7 ~/ v% q7 x0 ~
    一叶知秋。现在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分卷》充分体现大理各地各民族民间故事全貌。" D/ h. B7 i7 g$ z* ^
   
$ O3 g" S& G2 a/ {3 P& c+ z; ?0 `1 g, w9 [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分卷》有以下几个特点:. S( Q, B, i4 `1 y% n4 s. L
   
2 ?/ Z+ I' c& P- k. |  e. r    第一,作品比较全面。流传在大理地区的主要神话、传说、故事、童话、寓言、笑话都囊括其中。它与过去版本不同之处在于,它入选范围较宽,那些有点野性、有点封建迷信色彩、不适合于一般读者阅读的,但为了保存资料,便于研究,也适当收入了一些。其中有的作品是第一次面世。
# w* v- V9 x! ^   
0 E5 _3 Z1 W/ K1 c0 ~    第二,所收作品基本上保持原汁原味,加工成分较少。注释精当,材料可靠。7 A6 |2 w7 A- {( V7 g( I+ O
   
1 C1 I) b9 a* K3 N    第三,所收作品大都标明流传地区、搜集地点、搜集时间、讲述者、记录者及其年龄、性别、职业等。
9 O* ^; D( v" \, S# M9 O) ~
( m% @7 _  |% ]    第四,民族、地方特色十分突出。一看就能知道是大理民间故事,不是别处的民间故事。
* s: k- u  N# i( J+ D* H   
* q. ?% ]8 q% z  Z$ M    大理各县卷中风物传说都特别多,这与大理优美的自然环境有关。如《望夫云》、《蝴蝶泉》、《蛇骨塔》、《辘角庄》、《石宝山》、《巍宝山》、《鸟吊山》、《火把节》、《三月街》、《绕三灵》等,都十分迷人。
1 h5 V# C; F% i5 T9 C* D" X    7 u7 a5 G8 s7 I6 o# t9 M$ m
    其次是龙的故事。大理地区,尤其是洱海周围地区,龙的故事特别多。这一点在各县卷中都有充分反映。如《九隆神话》、《雕龙记》、《掷珠记》、《浪穹龙王》、《小黄龙与大黑龙》、《玉白菜》等。
# b) t4 a' W# V9 x1 P/ C   
7 ^8 J2 F& c+ [% h* U% v    再次是本主故事。本主是白族敬奉的神。本主故事是大理民间故事中数量最多,也是特色最浓的故事。大理大多数县卷中都收入了本主故事。如《大黑天神》、《白崖王子》、《红沙石大王》、《石宝大王》、《沙漠大王》、《段赤城》、《杜朝选》、《柏洁夫人》、《段宗牓》、《段思平》、《孝子本主》、《将军洞》等。
 楼主| 发表于 2013-2-23 16: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主故事,生活气息很浓。他们有父母、兄弟、姐妹、爱人,甚至有情人,也有七情六欲。如鹤庆东山本主与妇女私通,人称风流本主。他风流时被人捉住,还穿错了一只鞋子,所以他现在是一只脚穿靴子,一只脚穿绣花鞋。他的塑像也是这个样子。这哪里是神!+ C+ ?% i& v7 A- \# ~* N% m9 C" Z
   
/ F; B& X& q% y) V$ o" d' Y1 Y    此外,各县卷中都收录不少木匠故事、人物故事、历史故事、地名故事、生活故事、幻想故事、民俗故事以及笑话等,都很有特色,值得一读。
" @, g/ c+ w) \6 ]/ C    % n+ Y1 L* l! C! c4 i
    大理各县卷中都未编入地图和民间故事分布图,有些故事可能因为翻译问题,语言不大通顺,还有点知识分子腔,这或许就是它的不足之处吧。
' Y, W8 U) ^0 I   
# G0 c: @7 h$ U9 ^1 H( x+ l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分卷》是首批出版的图书,它的出版必将大大促进《全书》的编纂出版。我们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全书》将一部比一部编得好,出得好。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