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案乱翻书,常为先人的精妙文章折服。近读一文,很有佛境与心境相通之境,梵音钟音相和之意。文章讲的是唐代著名禅师慧宗的故事。慧宗禅师酷爱兰花,有一次,他要外出弘法讲经,临行前吩咐弟子们看护好他精心培育的数十盆兰花。7 a3 Z: R; E& ~0 o2 B
弟子们深知禅师爱兰如命,于青灯黄卷之后,晨钟暮鼓之余,总是细心侍弄兰花。某日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小和尚们偏偏在这天晚上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出门看时,只见眼前一片狼藉,破碎的花盆,倒塌的花架,还有散落的兰花。数日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师傅的责罚。
1 v+ ?2 \; ~8 d6 [ 得知原委,慧宗禅师神态平静而祥和,始终泰然自若。最后,他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这么一句平淡的话,令在场的弟子们听后,为师尊的大度而折服,心灵更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Q( G2 `- N) D4 \, w5 j" J
大哲学就是大实话,真佛语如同平常话。这句话平白似无奇,淡然似无味。细细揣摩,深感内有大象之形,饱含大羹之味,透着精深的佛门玄机,蕴含着人生的智慧,大有“心花先放,兰花才香”之妙!
( C. R2 j; v# Z( ^8 g3 T$ h# c 种兰,当为风雅韵事。育兰,可陶冶人达观,使人心平气和。“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兰草便不同”,这是一种雅致和高洁。世间百花,大多是春天萌发,“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春雷第一声”。只有兰花不急不慢,四季花开。不必春雷催生,无须望断秋水,夏季依然蓬勃,冬季走向深沉。由是观之,种兰之人,须得品行端正,贤良忠诚,胸怀大度,宠辱不惊。大气之人种大方之草,宽阔之心植上品之花。如此“心花先放”,才能兰香满室,恒久传远。如若动辄斤斤计较,样样都要,为一言一行耿耿于怀,差一丝一毫暴跳如雷,那言行岂不惹花儿也要为之窃笑?不少开明的先哲们是把“读书行善生欢乐心,种花莳草是安乐法”当作是修身养性来看待的。因此,在兴趣爱好方面,先得营造健康向善的心境,才得有达观开明的心情。这样的“心花怒放”才会永驻心田,从而香飘别人心间。
4 G2 w# c4 h' Y) t' q) T: Y( P( t 百样补品五谷杂粮首选,万宗寿道陶冶情操最佳。不为生气而种兰,实是一种高境界,一种大胸怀。其实,快乐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心情,一种感觉。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则是快乐的一种高境界,是生活的一份超拔。快乐也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不少时候还是一种气度,一种雅量。放弃一些东西,包容别人一点失误, “放下即实地”,这也能寻找到生活中的快乐一面。然而,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常常感受不到快乐,其原因就在于他们过分地追求欲望的满足,时常心为物役,对物质追求患得患失。特别是欲望得不到满足,希望遭到破灭,心爱的东西受到损毁,别人无意伤害了自己,就感到悲观、失望、气郁、火恼。这些情绪,不知使他们耗失掉了多少快乐指标和幸福指数。
1 h+ B1 F; m1 M& ~4 e; T3 P0 S 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此,如意事只有一二而已。甘蔗没有两头甜,花儿不会永不败。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可以让人悟透一些东西,看破一些事情。养兰之人应该有些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境界,应该有些五欲已消诸念息的追求。这样才能获身无病,心无忧,乃人生至乐的雅趣。- F; K% [) T& n0 v. q
生活中的好多事我们无法预料,但人生航海之舵我们可以把握。当困难、不幸突然而至时,与其暗暗生气、独独哀伤、快快逃避,恨恨怪人,还不如在心田栽棵快乐的兰花,用坚韧与豁达去化解心中的烦恼。心中有了烂漫的兰花,幸福就会与你相伴,芳馨就会与你相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