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总为兰花狂

0
回复
37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 22: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兰花风姿素雅,叶片刚劲,花朵似蝶舞、赛飞燕,花形活泼潇洒,幽香四溢,素有“天下第一香”、“花中君子”美称,成了历代文人墨客题吟描绘对象。他们爱兰养兰,或吟之以诗,或绘之以画,为我们留下不少趣闻轶事。 孔子是最早喜爱兰花的名人,《乐府诗集》载:“孔于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乃止车援琴,作《漪兰妇》一曲”。《孔于家语》赞美了兰的品格:“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并进一步移用到处世之道上来,孔子说:“与善人处,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惧化”。 爱国诗人屈原不仅种兰,身佩兰花,而且以兰蕙高洁自比。他在《离骚》中就多次写到兰花:“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余”、“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这些名句被广泛传播,使“兰”这个词成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称,并由此使“兰”离开了它本身的植物性而成为一种色彩绚烂的文化符号。 东晋诗人陶渊明喜爱兰花,他弃官归里,采菊养兰,写有咏兰诗:“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消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丛”。 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一个喜爱兰花的皇帝,他常在上幸宛中观赏兰花,并写有《芳兰》诗:“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唐代诗人王维养兰成癖,并且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汗漫录》说:“王维以黄磁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开创了瓷盆养兰先例。 唐代诗人杜牧喜爱兰花,相传他花不少银两养植兰花,建有相当规模的兰圃,在当俩写了不少咏兰佳作,苏辙《次韵答人幽兰》诗云:“兰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新”,咏兰诗中寄托自己的理想。而苏轼的咏兰诗则构思新颖:“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篷艾深不见”,把春兰比喻成一位清高的美人,在山谷不断散发清香,流露诗人追求高洁的心态。 宋代诗人、法家黄庭坚擅于盆栽兰花,发明沙石养精法,他说:“兰蕙丛出,莳以沙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他的《幽芳亭》首先对兰蕙作了分类:“一干一花,香有余者;一千五七花,香不足者蕙”,他所称的“蕙”,也为当代植物界所采用。 宋代哲学家、诗人朱熹酷爱兰花,他写过不少咏兰诗,其《秋兰》诗云:“秋兰递初馥,芳意满冲襟。想子空斋里,凄凉楚客心”,又在《兰》诗中咏道:“漫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香到晚清”。他长期养兰中对兰花很有研究,他在《楚辞辨证》中说:“大抵古之所谓香草,必其花叶皆香而燥湿不变,故可刈而为佩。若今之所谓兰蕙,则其花香,而叶乃无气;其气虽美,而质弱易萎,皆非可刈而佩者也”,并作诗曰:“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作为不谙植物的文人,能得出这样结论,的确难能可贵。 宋末元初诗圣人郑思肖,也是一位画兰名家,他自号所南翁,画兰以无根无土抗议元朝入侵,南宋火亡时他年仅38岁,不仕于元朝,隐居苏州。他的一幅传世画《春兰图》(作于1306年,目前藏于日本大贩巾立美术馆)上有一首诗:“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这一切使他深受后人敬仰。元代则大画家之一的倪瓒,写有《题郑所南》时极有影响,有诗为证:“密蕙媚幽圃”。 唐末八人家中的“二苏” 也是兰花强好者,兄弟诗:“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借咏兰赞颂郑思肖坚贞不屈精神。近代大画家吴昌硕在一幅兰花画中也题有一首赞扬郑思肖的诗:“怪石与丛棘,留之伴香祖。可叹所南翁,画兰不画土”。 清代诗人,书画家郑板桥是历史上有名的兰痴,“自谓平生惟兰与竹为吾友也”。他在《种兰》一文说:“余种兰数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归之色。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山水之阴,石之缝,既已避日,又就燥,对吾堂亦不恶也。来年忽发箭数十,挺然直上,香味坚厚而远。又一年更茂。乃知物亦各有本性。赠以诗曰:‘兰草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又云:‘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出谷送香非不远,哪能送到俗尘中?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余画此幅,花皆出叶上,极肥而劲,盖山中之兰,非盆中之兰也”,郑板桥自称:“七十三岁人,五十年画兰,任他雷雨风,终久不凋残”,他的题兰花诗有七八十首,兰画也应有这么多,完全可以出一本《板桥兰集》。他画兰潇洒清劲,名噪一时。他的咏兰诗也脍炙人口,如“深山绝壁见幽兰,竹影萧萧几片寒。一顶乌纱早须脱,好来高枕卧其间”;又如:“晓风含露不曾干,谁插晶瓶一箭兰。好似杨妃新浴罢,簿罗裙系怯君看”。郑板桥晚年辞官回乡,还养了几盆兰花。有天夜里上床未入眠,却来了一个小偷,他想了一计退小偷,便吟诗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听见,知道暗示自己,赶紧出门想越墙溜走,这时屋里的郑板桥又说:“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于是小心避开逃走。 现代爱兰首推朱德元帅,1929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朱德军长率领部队进驻福建漳平市永福时,虽然军务繁忙,仍然观赏当地名花建兰,并十分欣赏。1961年3月,朱德到广州越秀公园游览时,观赏了盛开的兰花,赋《兰花》诗一首:“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他不但自己爱兰,还十分关心祖国艺兰事业,积极提倡建立兰圃,并为各地兰圃题写匾额,杭州花圃里的“国香室”、“同赏清芬”、南昌的“人民公园”、“兰室”、上海植物园里的“兰室”、福州鼓山的“兰花圃”、广州越秀公园的“兰圃”等,都出自朱德之手。“幽兰叶秀乔木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朱德这首《咏兰》诗,更道出了他对兰花情有独钟。 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喜爱兰花,主要也是爱兰花孤高芳洁的美好品德,曾写过这样的颂词:“兰有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所谓清,即指兰之高洁而言。 现代文化名人胡适喜欢兰花。安徽绩溪胡适故居内有12扇落地隔门扇,上有同邑黑模雕刻大师胡国宾手刻的阴刻兰花图,图上还有题诗:“珍重韶华惜寸阴,入山仔细为君寻。兰花岂肯依人媚,何幸今朝遇赏音”,这些使幼小的胡适耳儒目染了兰花木刻之美。胡适第一次种兰花,是1921年夏天种在北京后门里钟鼓寺的四合院住所里,不久,他写下有名的《希望》小诗:“找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花苞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如今,这首诗被谱成《兰花草》歌曲,广为传唱。 张学良将军酷爱兰花,从1947年到台湾后,(在失去自由的情况下)隐居养兰,他曾自嘲地说,我是过着“美人名花两相欢”的生活,美人应指赵四小姐,名花就是兰花。他曾说:“写诗可以言志,难道养花就不能寄情?”每当兰花开放时节,他都要到台北市郊兰园赏兰。有一次,他看中一盆名兰,问价,园主瞧不起他,随口将价值四万的名兰说成两千元,张学良当即买下兰花,园主自知吃亏也无话可说,不过,园主后来知道买兰人是张学良,却又感到名花得名主,十分高兴。张学良晚年以养兰花、读《圣经》度日,他还写有一首富含哲理的咏兰诗:“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于,风姿寄高雅。 参考书目: 吴恩开编 兰蕙小史 陈心启编 中国兰花全书 邓康编  养兰 刘清涌编 兰花 吴应祥编 兰花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