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的品赏是个深刻而复杂的问题,所谓“识者是个宝,不识者识棵草”。为什么呢?兰花是作为一种有生命的艺术品而显示其价值的。对于艺术品,包括工艺品(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我们还可以把兰花之类的园林花卉观赏品,称为“农艺品”,以便与工业产品的艺术品“工艺品”对称)、农艺品的艺术价值的鉴定和评价,要比对普通的实用的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的鉴定和评价复杂、困难得多。对一般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的鉴定和评价可借助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进行检验,可有同一的检验标准。对艺术品的鉴定和评价则全靠审美能力强的人的艺术感觉、知觉。包括艺术的眼力、听力(对于音乐来说)、嗅觉、味觉(如对香味的辨识能力,对烹调艺术的鉴定评价等)、触觉、思维、想像、联想等种种能力。而人不像化学药品、物理仪器,人是有个性的,有各自的兴趣、爱好、倾向的。所以对艺术品的评价(更何况是对有生物生命的,活着的艺术品)的确是一件复杂而深刻的事。尽管如此,有艺术审美能力的人毕竟都是人,艺术品毕竟都是艺术品,这里面还是有些共同的艺术规律可供大家共同掌握的,即在对艺术品的评价问题上除了有个性语言外,还是有共同的共性的语言的。所以说,对于兰花的品赏问题也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也有其某些共同的标准的。 各种艺术品都是产生于一定历史时期的一定民族、一定地区的人群中间的,也即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的,所以艺术品往往有它的民族文化传统的血缘,鉴赏和评价艺术品也受其产生的文化传统的审美观念的指导。国兰产于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东方艺术的传统背景,所以,对于国兰的鉴赏和评价,也必须以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审美心理作指导。这里面的道理是与中国古代对诗文、国画、中国书法、园林建筑、花卉盆景、金玉饰品、陶瓷制品等等的审美观念、审美心理相通的。纵观中国传统的艺术美学思想,结合对国兰的品赏和评价,大抵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骨格 花叶待骨,形体树骸。骨格包括整株兰、整片叶、整箭花、整朵花的质地、布局和长势。质地是否厚实,是否柔韧。布局是否人局,是否有一定的格局。长势是否有势,是否人势。骨格可分正格、奇格、正奇相生格。 正格又可分刚正之格,即整株兰刚劲,挺俊,有势,如企剑自墨素,整株从叶到花茎都显得顺正俊美。春兰来梅的花瓣梅瓣也以正为美,有一种正气凛然之势。端蕙梅也一样。其次是端正、端丽之格,如仙殿白墨素,柳叶由墨素,春兰大富贵等。还可有严正、严谨之格,如某些蕙兰,叶片对出,排列整齐,总状花的总状花序的排列也整齐美观。某些台兰的长势也很严整。奇格则以奇制胜,如鹰爪绿墨,其花也有骨格,花瓣刚劲有力,多瓣而不整齐,不对称,像鹰爪一样呈勾张之势而成奇格。奇正相生格如春兰四喜蝶,瓣比其他花多而奇,但其布局也颇整齐此又为正,自成一格。某些叶艺兰也有此特点,所谓骨格清奇者此之谓也。 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正”以品格正,清正、高洁、典雅为最高级的“正”所以传统对兰花的审美以素心纯色为正之高级。香味也以纯正清远为高级。这一审美传统和中国儒、佛、道的某些观念相默契,在中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符合东方人较含蓄、修美、谦和的心态,此种审美心理恐怕不容易改变,也没有必要一定要跟着两方的审美观念走。我们可以容许其他的审美观念存在,只要是群众喜闻乐见可以接受又于社会无害的,但没有必要以消灭传统无害的审美观念为代价。这是不说自明的道理。 二、风韵 骨格之动感和长态乃为风韵。风韵之至显至美者乃为风致、韵致。风韵也有各种格调。丰腴硕沃者如春兰的荷瓣型花郑同荷、郑孝荷等。秋兰之大叶荷花素、大叶凤尾素,其花型叶型也均给人以壮硕感。高雅秀丽者如青花寒兰,秋兰金枝玉叶等。飘逸清放者如柳叶白墨、垂叶寒兰等。柔媚秀雅者如仁化金边兰、鱼、仁化白等。风韵主要表现于叶姿、花茎、花姿的体态、形状,也表现于总状花序中各朵花的布局。总之,整林兰花的长势要给人以节奏感和韵律感,这才有风致和韵致。 三、纹采 主要指其线条美、色彩美和光泽美。中国传统艺术很讲究线条美,汉字的书法艺术和国画的勾线艺术都有很高的线条美的审美价值。兰叶的线条或立或半立或垂或中垂或卷,长势入格者总是能给人以线条美的美感。窄瓣兰花的瓣型也常能给人以线条美的美感。叶艺、花艺中的线,如金边、银边,“黄道”、“大勋”叶上的线一如镶上去的,很美。某些墨兰、秋兰、春兰花瓣里的彩色线,也都很有美感。叶艺、花艺中的线以显以明为贵,线显则纹出。叶、花的色不管是什么色,都以沉实、明亮者较有观赏价值。花的明亮还表现在是否出架(即高出叶面),出架者为佳,平架者次之。如花茎矮于叶面,尚显且明者也还可取。如花藏叶里不易看到者观赏价值较差。花虽以纯色、素色者为佳,但如杂色花色彩的对比好,色彩明亮者也属可取。花瓣的色线、斑点如鲜明、色泽好,也均有观赏价值。舌瓣也一样,舌斑有特色,有时还成为奇花。如秋兰全花皆白,舌端朱红者为眉娇素,舌心有一鲜红圆点者为朱缨素,均也为名花。 四、神气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很重视艺术品和自然物的内在美,即是否有神气。神者灵也,即是否有内在的灵性,内在的精神。艺术品和美的自然物之最感人之处并不只在于它的外在的形的美,而更在于它的内在的意蕴,即在于它是否能激动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想象、联想,激发人的情感,使人为之感动。宋朝人包恢说:“凡其华彩光焰漏泄且露,烨然尽发于表,而其里索然绝无余蕴者,浅也;若其意味风韵含蓄蕴籍,隐然潜寓于里,而其表淡然若无外饰者,深也。”讲的就是这种重视内在美。春兰宋梅、秋兰鱼、简朴而沉着,极富内在美,所以其名花之誉历久不衰。王夫之说:“气者,生气也,即天之和气也。”宋轼说:“何谓气?曰:是不可名者也,若有鬼神焉而阴相之。”气是一种内在的生命力,是流动于审美对象中的,最能吸引人的东西。叶艺兰达摩、大勋等既飘逸又刚健厚重,给人之感觉就是气很足。由于气足而显得昂扬张拔,很有精神。传统对兰花的审美,很重视其花茎、花朵之是否出架(即高出叶面),这也是重视其神气的表现。照中国古代植物生长的理论,草木之所以蓬勃向上,是由其本身内在的“气”引领而上的,气越足,长势就越好看。花茎直拍昂扬而上,乃至出架,就是气足的表现,也是有精神的表现。企叶或软叶白墨素,常是年关腊月,每盆五七茎,雪白而新鲜而俊伟地笔立而上,而后左右交错伸柄结蕾乃至开花,神旺气清,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彬彬君子的风度,是为名花。春兰翠盖、珍蝶等虽不出架,花在叶下,但神态别致,小花数朵,俨若个个小“精灵”,灵气活现,也为珍品。 上述骨格、风韵、纹采、神气等四个方面常常不是彼此孤立而存在的,而是互相密切地联系着的,如我们也可用“风骨”、“风采”、“风神”、“神韵”“神采”、“气韵”、“骨气”等等语言来表达。其中纹采多表现其外在美,风韵、骨格既有外在美,也有内在美,神气多表现其内在美。几方面综合品赏,形神兼顾,即可对兰花进行欣赏和鉴识。 如上所说,国产兰花,历史悠久,特别有中国味,必须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来品赏和评价。中国这种传统的审美观是有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基础的,其主要的是儒家的哲学思想基础。孔子的“山水仁智”说就把观照自然万物的过程视为是主体道德审美观念寻求在客体中再现的过程,即把自然山水花卉人格化(注意:这里并不仅仅是把自然山水花卉作为一种简单的喻体来比喻,而是人进入自然山水花卉之中,在其中寻求表现自己的道德、情操、美感的东西,然后把这种体验表达出来,这倒是有点象征的味道),以达到“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我们上述所说的骨格、风韵、纹采、神气等鉴赏语言,可用于鉴赏花卉,也可用于评价人本身,如说这个人“骨格清奇”或“颇有风韵”等。所以,当我们说到兰花的骨格、风韵、纹采、神气之时,并不完全是说兰花这个客体,其中也注入了赏花人对上述这些的审美追求,也有其主观的情感和意识,是赏花人在赏花时感受到并说出来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可以说是赏花人“赋予”兰花以美(其实只不过是兰花本身有其固有的客观的能被审美者发现的美的因素,赏花人则有发现这种美的审美能力,赏花人通过审美把兰花的美揭示出来罢了)。反过来说,也可以说是兰花使赏花人因受激发而产生美感,是兰花培养了赏花人的审美能力。 在艺术界有一句名言,说“是优秀的演员培养和提高了观众的欣赏能力和水平”,又说“是有素养的观众培养和提高了演员的表演能力和水平”。与此道理有些相同,我们似乎也可说,“是名兰花培养和提高了赏兰花的人的审美能力和水平”,又可说,“是有审美能力和水平的赏兰花的人发现了兰花的美,并通过园艺师的努力,提高了兰花的审美价值”。这是属于品赏心理、审美、创造美方面的话了。 关于兰花的品赏就说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