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762年前,福建漳州人氏,南宋魏王赵延美九世孙赵时庚先生所著的《金漳兰谱》,把鱼鱿兰列为白兰之奇品。《金漳兰谱·叙兰容质第一》中记载:“鱼鱿兰,十二萼,花片澄澈宛如鱼鱿,采而沉入水中,无影可指。叶颇劲绿。此白兰奇品也。”这是书中的原文记载。中国兰协专家组在福建上杭县筹建兰样品园,在品种鉴定的前三个都是鱼鱿兰(1.鱼鱿大贡;2.鱼鱿;3.企剑鱼鱿)。全国各地兰花爱好者也写了不少关于“鱼鱿素”的文章,总结起来都是两种可能,一是已经绝种,二是有流传的可能,多数作者对鱼鱿兰比较客观的作了评价,是否存在都作了分析,这是一件好事,是人们对鱼鱿兰关心的体现。但从某种角度上讲,人们也希望有一天有足够的材料证明宋朝鱼鱿兰今天还存在,这也许成为多数人的梦想。 现在我们谈谈鱼鱿兰到底是什么?她能给世人带来什么?鱼鱿兰在宋朝被册封为“赵花”与开国皇帝赵匡胤喜好有一些关系,再者其本质也的确独占赘头,不能不承认她的至高品位,在当时,有多种建兰花朵都很优秀,但总体评价都不如鱼鱿兰,如“郑少举”花莛也可达14朵之多,而且莹然孤洁,但叶修长瘦弱,而散乱如蓬,在当时建兰多种,不是花瓣没有像鱼鱿兰那样澄澈,就是花莛短而弯曲,或莛细弱不支花,不是叶瘦长就是叶片零乱,不是叶软垂失神,就是子母株叶,花叶不能并茂,谁有鱼鱿兰莛花可达12朵之多,瓣质洁白而澄澈叶刚劲挺拔,色泽油绿,样样兼优,无可挑剔,故而被誉为“白花之奇品”和“品外之奇”。鱼鱿兰经历代渲染与推崇,成为历代名家追寻的目标。今天,鱼鱿兰到底还在否,有否流传至今,还是已经失传呢?福建许东生先生在1995年《中国兰花》杂志上发表一篇具有考证意义的文章,对历史上的鱼鱿兰从各种史书上记载的鱼鱿兰特点阐述的淋漓尽致。现在存在的或刚面世的,建兰素心种系中,惟一只有鱼鱿大贡可以相提并论。因她确实是叶花并茂没有别的品种可替代,如青山玉泉,花朵洁白透亮。但叶态就不尽如人意,玉雪天香花算自通透,但爪瓣,叶不达刚柔并济。无论哪个品种都与历史的鱼鱿兰相差太远,唯独鱼鱿大贡是考证的对象。然而,中国兰界专家也曾经提出一点可能,宋代的鱼鱿兰到明代就失传了,他主要是纵观分析历史书集和历代建兰种系,没有发现宋代鱼鱿兰的特征,即一是花十二朵,二是花片晶莹澄澈人水无影可指,如果这两种特征都没有就不可能有古代鱼鱿兰存在的推断。我觉得兰花史书历代如此,文字从来都是比较含糊,更无法说明其本来的面目,如“墨兰的白墨”,实际上是黄绿色,春剑的“大红朱砂”实际上也不是大红色的,而《金漳兰谱》中的白兰实际上就是当今的素心建兰,如果细致观察,有黄绿、绿钳白,有腊白和雪白等等。红花与白花都没有确切语句表述。有些素心建兰在清代嘉庆年间被封为“宝花”,在比喻其花朵,都有失准确,这也许是作者的情感和随之而来的想象,他如果想象花像玉就写玉、想象是石头就写石头,这就很难想象作者当时心境。宋代鱼鱿兰,也绝对没有例外他把花片写的玄了些。世界之大花卉之多,有哪种花卉能入水不见、玻璃和玉器的人水都无法与水交融,哪有入水不见之理。福建的杨大华先生提出,水晶花艺入水不见的思考。铁骨索水晶花、墨兰的水晶头入水也依然清晰可见。品外之奇是指她是样样兼优,而不只是花朵。难道真的有像《金漳兰谱》书中说的入水无影可指?难道有可能花开比玻璃更透?这个问题永远也无法说清楚。我们静心谈谈眼前鱼鱿大贡,它在1999年昆明世博会,福建选送参展的唯一获得金奖,如果暂时证明不了它就是宋朝鱼鱿兰,那么鱼鱿大贡也应该是建兰珍品的位使者,宋朝到现在历史久远考证起来十分困难,虽然当地县志有记载但没有图片没充分的资料,一时还难以说服广大兰花爱好者,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全国兰花爱好者共同努力,假如有可靠的证据来论证,也是我们兰界的共同愿望。可想,多少兰友为了鱼鱿兰望眼欲穿,期待着那时刻的到来。最后用牟安祥教授说的一句话“作为兰花爱好者的角度讲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地址:福建三明市委办公室 电话:0598—8662333 0598一8299216(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