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浮院的“淡”,是淡泊人生的意思;“浮”是指人生。古诗称:“偷得浮生半日闲”就是。一个月来,因筹办粤东国兰文化展,有缘常到淡浮院参悟,仿佛痛补了一堂淡浮人生的文化哲理课。取静于山,寄情于水,好一个淡字了得。 儒、道、释三个系统学说,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骨干。尽管三家追求各有不同。儒家倡导“入世”,佛家主张“出世”;道教重生,佛教重死。但这三个系统学说相煎了千多年后,最后成互容之势,并在理论上也找到一个共同点,即一个“淡”字。释家、道家都主张人生“若浮”(庄子语),不求名利,淡泊平生,已尽人皆知。《庄子》曰:“君子之交淡若水。”此“淡”者,非不重情意,乃“无利”之谓也。《老子》曰:“淡兮其若海。”也并非言其味,而是讲胸怀之广阔,若海纳百川。坦荡,不斤斤计较,才能淡。释家道家追求“淡”好理解,而儒家一向主张“积极建功立业”,为什么说孔孟之徒也言“淡”呢?儒家经典《中庸》说道:“君子之道,淡而不厌。”“不厌”就是不满足,不满足就要追求,求才能上进。后世之徒多重“不厌”二字,故孜孜于名利,然则忘乎其大前提“淡”字,故成不肖之徒。《中庸》本意为:人首先要“淡”于名利,其次应“不厌”。世上真正之名利非可“求”得,乃实至名归。对已有之名利,自己要看“淡”,不可沾沾自喜,更不可成守财奴,为人所不齿。诸葛亮《诫子书》中有言:“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也就是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君子在追求建功立业的时候,不管是“达者兼济天下”也好,“穷者独善其身”也好,都要意识到自己是在为“天下”和“国家”在尽义务,要看得“淡”。这才是儒家的本意。 阮籍说:“淡者,味之无极。”汕头美食学会的主要成员所弘扬的“大味若淡”, 正是潮菜迷人之处。吾之师长兼好友,香港著名美食家蔡谰先生评价潮菜时曰:“食在广州,如今亦然,但味在汕头,却是耐人寻味之事实也。”忙碌了些日子,从淡浮院赶回家中,就一碟潮汕橄榄菜喝一碗稀饭之后,这“耐人寻味”之处,似乎也从口里落入心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