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2004:兰寄余生回顾

0
回复
35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 22: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4年,刘主编的短文《唯兰可寄余生》,其实道出了许多老年兰友的共同心声。我市就有70、80多岁的兰友,还一门心思扑在养兰、阅读兰花书刊,把余生寄托在兰上,而得养兰之乐、养兰健身,不知老为何物的。我是这些大龄兰友的小兄弟,自不例外,也已将余生与兰深结在一起。 “兰寄余生”,我取的是“关键词”,可不考虑文法问题。现仅将个人“ 2004:兰寄余生回顾”如下: 1.适应市场经济特点,转变对珍稀兰天价的看法。2004年,我初次订阅《中国兰花》(和信息)。与其他兰友有了交往后,还不断从他们那儿借阅《兰》。在连续阅读三刊中,看到我国兰花事业蓬勃兴起,精彩纷呈的发展趋势,颇受鼓舞。对于“国运昌,兰事兴”,坚信不疑。 但在看到“信息” 第4、5期,一苗珍稀兰(春剑下山新奇蝶)标出40-47万元的天价,一盆新品种兰200多万的大价时,颇感困惑。兰花在深山老林里是纤尘不染的,到了社会生活中,便打上了人们追名逐利的烙印。这是不是市场经济导致了人们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而使圣洁的兰花充满了“铜臭味”呢?不得其解。 这种困惑,延续下来,直到11月28日,在电视上,我看到某国际拍卖行,在拍卖毕加索的一幅画(原作)《拿着烟斗的小男孩》,竟拍出一亿四伯万美元的天价时,我对珍稀兰天价的困惑,才迎刃而解。 一幅“死画”啊(从生物学角度看),其艺术价值,竟值那么多钱;我们的珍稀兰,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世上绝无仅有的“活画”啊,其艺术价值:40-50万元/苗,是什么概念?5-6万美元而已,与1.04亿美元相比,只有1/1733.33,仍是小巫见大巫,微不足道啊! 如果给珍稀兰这么个无价是油污了兰花,使其充满了“铜臭味”的话,那毕先生的画拍出的天价,岂不是臭气冲天了吗? 从此,我开始意识到,对货真价实的珍稀兰的天价问题,既不要少见多怪,也不要困惑什么,更不要“吃不到葡萄硬说它是酸的”。 认识提高后,我觉得我们既然生活在市场经济时代,就应该熟悉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彻底转变对珍稀天价的看法,并树立“既然是稀世珍宝,莫怪她价值连城”的鉴定观点,来看待此类问题。 沿着这一思路我想:兰在山中,锁在深闺无人识时,她是一文不值的。她出了山,来到社会生活中,要为人类贡献国色天香了,正是市场赋予她应有的价值,怎么可以说她有了高贵的身价,就充满了“铜臭味”呢?硬把国宝当稻草才不臭吗?什么逻辑? 2.养兰、写作享受取得双重成功的快乐。凌华先生说得好,养兰可以使人得到成功的快乐。兰花生长缓慢,在莳养阶段,看她萌芽、发苗,有莳养的快乐;花葶出架,花美香正,令人陶醉,更会激起心花怒放的快乐。 到2004年,我爱上兰花有好几年了。由于栽培技术不过关,一直在“人养兰”的阶段徘徊不前。因此,对中高档兰只能望而却步,不敢接受兰友要我向高档兰进军的劝告,仍将自己的养兰目标,锁定在养好普兰上。普兰货源充足,价格便宜,买来养不好,可以花小钱再买再养,就是还养不好,也不伤大脾气。但是如果养好了,兰苗又健壮、又着花,不是一样能给人带来成功的快乐吗?此话非深,我今年养的5苗彩心建兰:“风华正茂”(与许东生先生命名的“风华正茂”花色非常相似),花钱不多,一年新发5苗,又开3箭花。我在赏花时,心里那个美劲,着实是“美不胜收”。如果当时有绿云或三星蝶的花与之摆在一起欣赏的话,我也不会觉得她有多大逊色。因为使我感到非常快乐的,还不单是花的开品,而在栽培上有了较大突破。刘主编在《提高国兰赏品化商品化水平》一文中指出,兰展中我们展出的产品,多较笨重,不像韩国、日本以及台湾的,既有精美、轻便的兰盆,又有轻质材料充填,拿着轻便,看着顺眼。接受这一指点,我那盆彩心建兰,用40%泡沫块+20%松皮块+15%松针,合起来轻质材料有75%,只有20%塘基土较重。故而整盆端起来很轻。这在接受别人长处上,可以说迈出了小有成功的一步。栽培上有所突破,并取得成功,无形中增加了养好普兰的信心。这是我今年的一重快乐! 中兰三刊,在国内兰界,算得上较为权威的专业杂志了。订阅头一年,陆续发表了5篇短文,虽然比不上更多产的作者,也算在养兰上有了发言权,也给了我5次成功的快乐。这是我今年享受到的又一重快乐! 3.拜读《兰文化》,提高在黄淮地区养兰的自信心。从周建忠先生《兰文化》专著中,我知道历史上黄淮地区曾是盛产兰花的地方。(1)离郑州不远的新郑,曾是郑国(周朝)的国都。郑穆公的母亲,梦兰而生穆公。穆公的乳名就叫兰儿。到穆公晚年,看到家养的兰花,他命根子的象征,要呜呼衰哉,就意识到自己大限已到,于是“刈兰而终”。由此可知,新郑一带人,对兰曾经多么熟悉,魂牵梦绕啊!(2)郑州左近的登封(少林寺所在地)和新密一带,是溱河和洧水流经的地方。春秋时期,每年3月有工已节,男女青年幽会,互赠的定情之物,就有兰花。《诗经·郑风》上有:“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的诗句,说的就是:3月的桃花雨,在小河里荡起波浪。雨过天晴,青年男女在河边谈笑风生,互赠兰花,表示爱慕之情。可见当时兰花之多,在黄河以南的山岗坡地,几乎俯拾皆是。这是史实也好,传说也好,虽早已是“昨日黄花”,离我们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但毕竟它的存在,会使我们感到,这儿曾经有过兰花的倩影,以及她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回忆。历史的变迁,使我们这里久违了兰花,却也使我辈遇上了千载难逢的机会,重开养兰的篇章,让兰花荣归故里。退休后优越的生活,居住环境,已具备养兰的必要条件。只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博采众长,坚持不懈地养下去,有朝一日,一定会使秀美、高雅的兰花,在中原腹地大香重播。因此,我不认为在郑州养兰是什么“南兰北养”,不过是春蕙兰又回到原产地罢了。 4.保持清醒头脑,努力攻克兰花栽培关。养好一盆彩心建兰,要算2004年我的得意之作了。其实,这是“金玉其外”,还有“败絮其中”没说呐。我邮寄的寒兰:“红线女”、“立叶白”、“宽叶白”10多苗,死的剩2苗。矮墨、金嘴、金边,不是软腐病片甲不留,就是半死不活。“四季素”焦尖黄叶,“仰天笑”出一箭,没有笑开就夭折了。如此等等,不胜枚举。由此可知,过去一年,在个人养兰上,实是胜的少,输的多,连喜优参半都说不上。面对这种情况,我以为保持清醒头脑很重要。这促使我把兰花栽培关当成一座顽固堡垒。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我只是撬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如果不断从此缺口扩大战果,则完全有可能一举攻下整个堡垒!我欣慰地看到了这个前景,而能对众多失败毫不气馁。  跳出失败的怪圈,走上养兰的坦途,将是我来年的宿愿!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