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兰花,已是20多年前的事了。那还是在艰苦紧张的军旅生活时,无意中从收音机里听到一首叫《兰花草》的歌:“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那优美动听的旋律,质朴寓意的唱词,令人陶醉,引入哲思。如读一篇优美的抒情诗。但那时还无缘目识兰花芳颜,疑花、疑草。其形如何?不得而知。直到几年前当教师的女儿带回一盆别人赠给的兰花,方识其庐山真面月。据说兰花娇贵,故爱之有加,摆放在窗台上,格外小心呵护。现其弱小单薄,便生恻隐之心,每天淋水数次,重肥相加,只望“花开早”。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久便被宠溺而死。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北海市兰协的龙起明会长,听其对兰花渊博认知和独到的见解,感触颇深,便勾起我对养兰的兴趣。一年多来,我对兰花可说是情有独钟,爱不释手,常和兰友一起赏兰、种兰、采兰、写兰,接触多了也就似懂非懂地认识了一些,也读懂了一二。 兰花是我国古老的名花,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路史》记载:“尧帝之世有金道华种兰”。距今已有5000多年。兰花朴实无华,叶色碧绿苍翠,叶姿绰约纷披,叶质柔中有刚,花开幽香脱俗,沁人心腑。古往今来,被国人尊为“香祖”、“国香”、“王者香”、“天下第一香”。比之“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松有叶而无花”唯独其荣而有之而位居“岁寒三友”之上。 孔子称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张学良诗兰:“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故人们又称兰花为“空谷佳人”,“花中君子”。 兰于人,报以的永远是盈盈的绿、幽幽的香。人于兰,却各有不同的认知和感悟。孔子叹兰:“兰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在赞美兰花的同时,也道出他怀才不遇的伤感;屈原喻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以唾弃那些低萎变节的小人;李自颂兰:“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寄寓自己的志向;郑板桥咏兰:“任渠霜雪连冰冻,苍翠何曾减一些。”借喻其忠贞不移的高风亮节;鲁迅写兰:“独托幽岩展素心”、“故乡如醉有荆榛”,表白自己坚定的意志和揭露反动社会的黑暗。而朱德则以革命家的博大附胸怀赞兰:“幽兰吐秀乔木下,仍自盘根从草旁。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以此来赞美革命志士高尚的品格和自强不息的情操。 有人说“读兰如书,善读可治愚。”历代名人智者赏兰读兰,探求的是一种高层面的品味,以兰喻人,已达到“天兰合一”、“人兰合一”的境界,一位养兰多年的朋友深有感受地对我说:“长期与兰花的亲近和接触,就像读一本好书,使你在不经意间得到兰花释放和传递的某种神秘的信息,一种健康的因子便注入你的神经,刺激你的大脑中枢,拓展你的思维空间,令你获得新的精神享受”’。吾辈愚钝,难读出如此深奥。对兰花的观赏,更多的是一种对自然生命的某些感悟。一位兰友给我讲了他一段种兰的故事,使我感触尤深。说的是他种了几年的一盆兰花,一株老兜日见枯黄,已变得奄奄一息,眼看已无再生的希望,便作“另类”搁置一边,疏于料理。任其自生自灭。但意想不到的是过了数月,在它的旁边一箭绿芽一竞破土而出这时老叶才慢慢地枯落。这一自然现象使他很有感触,他说,这就是母爱的伟大,母体释放完自己最后的能量,以耗尽自己去延续新的生命,又如“凤凰涅磐”以重生的丰姿演绎着生命的辉煌。这使人感悟到,兰花不仅给人一种飘逸纷披清雅幽香的外的美感,更张扬着一种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这就是兰花的内在美。这种美,并不因为自身的灿烂而成为不朽,而是这种传递生命过程的超脱和从容使它变得永恒记得电视剧《绿萝花》中的主人公伊蕊讲过这样一句话:“兰花,你就是把它踩在地下,它也会把清香留在你的脚上,这就是善良和宽容。”自然生命中的小小兰花给人们展示的竟是如此高尚的品格和博大的胸襟,这就是兰品。千百年来人们把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有机地融入兰花之中,以兰喻物,以兰喻人,给人美的享受,更予人智的启迪。兰花不愧为儒雅之花,哲理之花,善读它才会更多地读懂自己,读懂社会和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