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兰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每一株名品、每一苗奇花都是一种发现。”一位兰友道出了兰花的魅力;“任何一个成功的养兰人,最关键的是要把根长好!”养了30多年兰花的老潘说出了成功者的奥秘;“把根长好”———不止是对花吧?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兰花江湖事 2月7日清晨,昆明纷纷扬扬飘落着难得一见的雪花。我们无心赏雪,一路雪雨奔向玉溪,只为去看兰。 兰在中国人的心中,历来不普通。几千年来,从《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到不得志的孔子以兰自喻:“兰为王者香,今乃与众草为伍”,再到屈原“纫秋兰以为佩”、“结幽兰而延伫”,这无人自芳的“君子之花”,在中华文脉中早已芳香成一种情结。连皇帝唐太宗的兰花情也不逊他人:“会须君子折,佩裹作芬芳”。与他同一朝代的韩愈也借“虽日幽深,厥美弥嘉”的兰来诉说“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兰的伤痛,在革命者的心中也有———鲁迅在柔石、殷夫等23位进步青年被捕后,适逢日本人原荣次朗采兰回国,他借兰花抒写满怀的忧愤:“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朱德元帅一生爱兰,为“南花北开”做了很多事情,中山公园的“兰园”就是他的手笔。陈毅元帅也写过“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的诗…… 今天的兰花已有不同,它是君子之花,也是平民之花、盛世之花。而兰花的真正魅力也许还在于每一株名品、每一苗奇花都是一种发现。在第十四届中国(玉溪)兰花博览会上展出的5000多盆来自海内外的精品名兰中,我们一直在听这样的故事——— 三劫之后放异彩 “剑湖兰园”的主人陈述新,有兰花“三剑客”之称。兰园是他养花的地方,因其家乡剑川剑湖而得名,最近被省里命名为“云南兰花示范园”。“三剑客”则是他的镇园之宝:剑阳蝶、剑湖奇、剑湖菊三种名兰。多年来,“三剑客”在全国全省的兰展中,获得过金银铜奖数十枚。剑川县已把“三剑客”列为名品来抓,要让其中的任何一剑,一年为地方撑起一亿元!此次兰展,陈述新送展10盆花得了5个奖:剑湖菊、剑阳蝶获金奖;黄荷素、银边复轮(莲瓣)获银奖,花瓣素获铜奖。其剑湖菊以540万元(每苗60万元)的高价,尽显风流! 剑湖菊能有今日芳华,老陈说,也许是和它经过三次死里逃生的大难有关。老陈家世代养花,曾祖父赵建中曾在四川宦游,与同乡名士赵藩有过同僚之谊,喜欢搜求奇异花草。到父亲上门陈家改姓后,养花之风犹继。1978年,他从部队复员回来,在剑阳镇新仁中学当语文老师,课余时开始养花。他当时只有40多元工资,但买了不少兰花方面的书刊,《中国兰花杂志》是他从创刊号就订阅到现在的。因为有了家学的继承加上自学的努力,使他识别兰花有了一定的眼光。1987年,他在当地一个兰友家里发现五苗兰草,开出了一箭奇花:五朵黄色的花开于一箭,聚成巨簇,汇成一朵大花的形状。叶上带线艺,起水晶、鹅头。时人以素花为贵,老陈却判断此花日后必将大放异彩,遂向兰友相求,希望能分养几苗。兰友想等多发几苗再分。没想到一年后此兰日见枯萎,老陈拿出两个月的工资买下了4个半死的“兰结子”,种在老屋的院里。经精心侍候,它终于转活过来了。这是第一难。1995年八九月间,连天大雨,老陈用塑料布遮盖它,一天揭开一看,这几苗兰草被漏下来的雨水淹得伏在地上。兰花最怕水淹,吓得他赶快救治,使它逃脱了第二难。次年,它终于发芽发根了,不料又被老鼠连根带叶吃了一大半,但它终于还是活下来了。2001年,它发出了10苗,2月间就开出了一箭三朵的黄色巨簇奇花,此花属莲瓣兰,其叶尖开叉,叶矮花高,最奇异的是花朵多瓣多台带蝶,花形如菊,送去参加云南省首届兰花博会,得了金奖。三劫而有奇变,这多灾多难的兰花,终于一奖成名——剑湖菊。当时就有多个兰友,开价10万元1苗相购,更有出价15万元1苗的。但老陈不舍出让,他说:就是给天价也不想卖,因为和它有太深的感情。多家报刊也以“一百万买不到一盆兰花”为由传播此事。稍后,这盆奇兰又在贵阳的兰博会上夺得最高奖。直到2002年,他才以60万元1苗的价格向兰友割爱2苗。如今,剑湖兰园已有1000多盆珍贵兰花,除“三剑客”以外,还有剑湖金晶梅、寿桃、香玉蝶、奇蝶、剑川虹荷、朱丝荷瓣、红花大荷瓣……陈述新说,最想做的事就是想把兰花的品种保护好,把地方的兰花产业带动起来。他的家乡也准备要把兰花作为一个产业,要举行白族兰花节,建白族兰花一条街。 一眼识得“潘氏菊蝶” 珍奇的兰花,只对发现者的眼睛存在。潘栎全是昆明市公安局的退休干部,此次兰博会,他的一盆“潘氏菊蝶”以种奇、色艳、品高、有香、品相好也获得金奖。说起此花的来历,也是一份机缘相合。1999年,潘老师去香格里拉会兰友返程途中,在一处说不清地名的山道口,见有五六个当地山民在卖兰花。停车下来,他向其中一位背小孩的妇女走去。 潘老师1975年在思茅当兵,经常走进山林,喜欢挖一些花草回营房栽种,1980年到公安局工作后,正式开始养兰。经过20年的兰事浸染,他已具备了发现珍品兰花的眼光。他从那位妇女身前捡起了两苗兰草,细心看起来。那位妇女说,这有什么好看的,还向他推荐她认为是好品种的兰花。在老潘看来,这两苗草,带实生根,叶长20~30厘米,有变艺,叶上有抽筋线条、褶绉、起皮,还有分叉迹象,而且湿度、柔和性都好,叶有扁圆的形状,具备了出奇的丽质。一问价,那位妇女随口开来:200元!老潘也不还价,就买了过来。那位妇女有些喜出望外,连声恭维:你这两苗草,一定要出好花,一定的! 好的兰花,真的是只与有缘人相遇。老潘说,也许是仗着她的吉言,他回来后,对这两苗草精心的修剪、清洗、消毒、晾晒、栽种。到了2002年元旦前,它终于开花了———两箭,一箭一花。但每朵花都有十几个瓣,每朵都有2~3个“鼻头”,真是一株奇兰!今年,这盆奇兰就连获两个金奖。此次在兰博会上,“潘氏菊蝶”开出了10多万元1苗的高价。 一波三折“四海同会” 名品奇兰的发现之旅,有时也并不平坦。苏力在中国兰界以慧眼独具而有些名气,旗下有不少铭品奇兰。2001年春,苏力与几位兰友前往贵州盘县寻兰。在兰友家中看到几苗下山兰品相不一般,便与另外两兰友以每苗2500元各自购得2苗。不久,有位兰友以1.3万元1苗买走。 从经营的角度讲,2500元1苗买进1.3万元1苗卖出,可看出苏力的眼力不同凡响。但苏力还是不踏实,他觉得这花的表现不仅仅是几万元。于是,以1苗3万元的价格又从这兰友处购回。与苏力同去贵州盘县购得此兰的兰友给这奇花取了个名字,叫做“四海同会”。此次兰博会,“四海同会”荣获金奖,1苗价高20万元! “养兰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每一株名品、每一苗奇花都是一种发现。”一位兰友道出了兰花的魅力;养了30多年兰花的潘栎全则道出了成功者的奥秘:任何一个成功的养兰人,最关键的是要把根长好! “把根长好”———不止是对花吧?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在兰博会上,人们还发现“红塔兴,玉溪兴”的巨幅标语,格外醒目,红塔的两个新品也在这里展销。这不仅仅是商机的发现与把握,更是“把根长好”的事情。“把根长好”也是需要发现的。发现机缘,从点滴做起,必然根深叶茂。 “把根长好”,当然也包括爱护我们兰草的种群资源。这是发展兰花产业和美化生活的长久之计,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云南日报 龙建民 郭笑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