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谈兰花荷瓣花的选育兰花荷瓣花是传统瓣型花中一种重要的类型,也是非常具有美感的花。兰花荷瓣花是清初鲍薇省创造瓣型之说,提出兰花的分类而独立出来的。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欣赏习惯的不同,对其的界定和选育又有一些变化。下面就针对兰花荷瓣花的选育进行一些讨论。对兰花荷瓣花的界定有很多。最早清初鲍薇省提出,“若花瓣短而头圆者为梅瓣,略尖者为水仙瓣,较水仙略长而头阔者为荷瓣,上下皆阔者为超瓣,此俱上品。”按当时他的提法还是比较简单的,对荷瓣花的要求也不是太严,只要求花瓣比水仙略长头阔。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选育的兰花个体不多,不能做到很严格的要求,也说面养兰人并不要求兰花选育或欣赏要到一种很极致的地步。对兰花荷瓣花品种提出更多的要求是随着选育品种的不断丰富才做到的。所以到了清嘉庆元年(1796年)朱克柔著就提出“荷花瓣厚而有兜,捧心圆,收根细,为真荷花瓣。否则虽花瓣甚阔,不可混名”。这时已经要求荷瓣花瓣厚,有兜,收根细,捧心圆。这就有一些现代荷瓣花的味道了。到了1865-1891年许霁楼著对兰花荷瓣花要求就比较严了,瓣形要“瓣头阔,根头细”;捧要“蚌壳捧”;舌要“大如意舌”;瓣的长宽比要“八分长兮,四分宽”,花姿要“平肩”。从 之后,传统上对荷瓣花地限定一直很严但再没有发展,所以就有“千梅万水仙,一荷无处求”之难。到了今天也才只有“大富贵”、“绿云”、“环球荷鼎”、“翠盖荷”等少数几个传统荷瓣花品种流传下来。我们从过去对荷瓣花的最初界定可以看到,有 “收根”之意,并无“放角”之说。只是要求“瓣头阔”。“阔”宽大之意。那么对荷瓣花要求“收根放角”这种影响比较大的说法又是何时提出的呢?其实“收根放角”最初是《兰蕙小史》用来形容春兰水仙“嘉隆”等外瓣的一个词,并没有用在“大富贵”和“郑同荷”这种极具荷瓣特点的花上。后来到了沈渊如、沈荫椿父子著《兰花》就作为了一个界定兰花荷瓣花外瓣的专用名词。这种界定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也影响了后来的兰花荷瓣花的选育和欣赏。但《兰花》中对“放角”的解释和应用很是不妥。“放角”应该是瓣端放大角度,对传统的“瓣头阔”的形状进行限定。而《兰花》的“放角”则是对瓣中间的限定。对兰花荷瓣花限定的如此严格既有好的一面,同时又有不利的影响。好的一面是为荷瓣花的选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让我们欣赏到了极品的好花。不利的一面是限制了其他一些跟“放角”类荷瓣花似是而非,又具有很高欣赏价值的花的选育。这类花也是符合传统荷瓣花要求的。如非常有名的春剑“一品荷”(如图),这个花并不具有“放角”的特征,它的花瓣是圆的,没有角度。用描述梅瓣的“着根结圆”形容它更合适。这种花的出现不是单个的现象,春兰中就有很多这样的花。那么这类花能不能专门分一个类型,如兰友常说的“圆瓣花”。这也要看发展了。丁永康先生在《兰艺三百问》中提出的荷瓣花的鉴赏中应该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提出的要求:舌的中裂片短圆宽阔;捧也要短圆宽大;外三瓣短圆宽阔,根部细。对荷瓣花的舌、捧、瓣都用到了“短圆”一词来形容。这种对“圆”形的认知确实是符合中国人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欣赏习惯的。现代对兰花荷瓣花的选育,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春兰、蕙兰上,影响早已扩大到了春剑、莲瓣、建兰,甚至寒兰。从选育的个体上看也确实有两种倾向,一种就是所谓的“收根放角”类的,有名的如莲瓣兰的“粉荷”、建兰的“荷王”等;另一种则是圆瓣花类的,如春剑的“一品荷”等。同时我们也要提醒注意,蕙兰荷瓣花选育的变化。翻开<<兰花>>一书可以看到,选育的蕙兰荷瓣花“团子荷”、“胜利大荷”、“绿蕙荷鼎”、“秦淮绿荷”等除了要求外瓣短圆宽阔或收根放角外,还要求厚糯,这是蕙兰荷瓣花特别要注意的。除了这些,捧几乎都是剪刀捧、大卷舌,而现在选育的蕙兰荷瓣花非常崇尚短圆宽阔的舌。作业:谈谈自己对“收根放角”的理解? 春剑一品荷(转自王进帖)春兰圆瓣花蕙兰荷瓣新品:天月荷 。2003年在河南桐柏发现。栽培人:钟隆旺、简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