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元年,现兰草乡所在地附近,一批异姓乡绅结为“金兰兄弟”,募化建成“禹王宫”(现兰草粮站仓库),因朝拜人多,渐而形成逢农历三、六、九日集散,有商品交易的场所。又因新建了“文昌宫”(同乡政府址),“王爷庙”(现供销收购门市)等,继而形成有商贸、食宿齐备的市场。至嘉庆18年春,由回乡老进士苟朝南(五品),唐正思(七品)等,召集四乡文人雅士,以渡口边有兰花(本地春剑)放花为彩头,议定市场正式启名“兰草渡”,并凿碑于悬岩,铭意是:嘉庆元年、何、邓、张、王姓诸公数十人,募化四乡及巴河载货商船,合力开新市,时逢渡口一巨石凹处,天生兰草放花,形姿态异,幽香四溢,声名远播,故定名为兰草渡......”。随后,一些骚人墨客纷纷赋诗,流传至今的有“远看兰草万丛花,响水石上戏金鸭,空山洞里有仙女,巴河扁舟乐渔家”等,表明兰草在当时当地人们心目中已有的位置和作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