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型理论的鼻祖,安徽的鲍绮云在提出瓣型理论之初,仅分四种:梅、荷、水仙、素。杜筱舫[艺兰四说]有言:“佳种称名各殊,。。。。。其类凡四:梅瓣、荷花瓣、水仙瓣与素心也。”可见“素心”当时已和“梅”、“荷”、“水仙”一起四分天下,成为重要的欣赏品种。袁世俊在[兰言述略]中说:“花品:梅瓣素第一。。。。。”;朱克柔在[第一香笔记]中道:“兰品:水仙素第一。。。。。”;吴恩元在[兰蕙小史]中曰:“上品:荷型水仙素。。。。。”虽有梅仙之争,却都以素为美。实际上,我们看到的素心往往远比一些梅、荷、仙、蝶、奇要漂亮得多。
- x: X/ d, A/ E. |: Y0 t m$ d春兰多瓣多舌奇蝶纯素花:[童话]
: x, @8 _4 E4 w; }. B4 R6 X/ s - w9 w' k2 B9 D4 \( N
[摄于天堂植兰坊]' N3 m0 r/ Z- M _4 j& y) P
作为瓣型分类重要基石之一的素心理论,也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在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中,我们可以看到:“映腮不一,有舌根黄光一线者,有淡红光一线者,舌色纯白,可以乱素。”“桃腮有舌根淡红者,有深红者,有紫色者,舌亦纯白。”“刺毛素舌上有细点如毫末,或黑或黄或绿,细看方见。”之所以“可以乱素”,当然就不可成素。所以,当时桃腮是不被视为“素心”的。却把“刺毛素”包容了。同样,近代的吴恩元在[兰蕙小史]中,将“萧山蔡梅”归类于“绿梅素种”,而把“玉梅”归类于“赤梅白舌种”,也是没有将桃腮称“素”。3 T1 w9 s* t7 F, @1 c3 P% z
蕙兰桃腮素. {3 P* @' ^' [3 D" F* ?
) i+ E# t! G& s5 G1 m4 H/ W
[摄于天堂植兰坊]
j- |2 j* x! z" U x9 o “桃腮素”可能首见于[兰华谱]。近代大家沈渊如先生[兰花]对素心的定义是:“凡唇瓣上没有红点、块的都称为素心瓣”已经对素心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扩展,提出“按唇瓣色泽又可分为绿苔素、白苔素、黄苔素、桃腮素(色根两侧为有红晕)、刺毛素(舌苔上隐约有细微红色)。”
$ T( b) r5 V0 i春兰复色素[月光]3 }/ L1 m7 |6 u( ~" O S
& G4 t5 m1 x$ X3 O6 m
[摄于天堂植兰坊]
6 |6 ~8 b0 x' b/ f赤蕙素- P- [; q; }" h8 X9 C1 O+ w' |
4 [! I, u2 @4 v' B1 b
[摄于天堂植兰坊]0 _5 E" [0 l% [9 w0 P
[兰花]中又有言:“至于另有舌苔全红色者,在我国春兰中至今还未见过,仅在资料上谈及或传闻而已。”大师治学严谨当为楷模。0 _3 s- ?1 [# J; i
赤蕙红素[贵妃醉酒]$ e- o0 _; b4 j' @
0 z( z/ p! D0 |8 O4 P( K( ?( i6 E
[摄于天堂植兰坊]
- \5 T& x/ q1 f# K8 a7 a: p- I. v 现代兰家丁永康先生,在[中国兰艺三百问]更是将“素心”定义空前发扬光大,呈献给大家一个五彩缤纷的“素心”世界:“整朵花为一色的均可称为素心;同时,无论外三瓣和捧瓣是什么色彩,只要舌瓣纯净一色而无杂色者也可称为素心。”
8 S8 B; b6 h; I1 }! \春兰花叶多艺素[晶亮天堂]" y" B# g1 l+ v6 x/ W8 g

. p; |: K2 e" b7 n v. h$ w[摄于天堂植兰坊]
; I2 z* ~9 a! {% P' P0 \ 本人认为,随着对兰花开发得越来越深入,很多“至今还未见过,仅在资料上谈及或传闻而已”的花品将不断涌现。瓣型理论必须不断补充和发展,才能对兰花的欣赏具有指导意义。7 B6 L3 C/ m) [+ R' I1 W
花之“心”为舌。“素心”是指兰花的舌而言之,且仅指舌苔而言。
( ?3 s+ n, r! K- X0 c- h 只要是舌苔纯净一色者,均可称其为“素心”。所谓“舌正反两面全红”唯恐作假之故。) H. p) P4 E, \8 h
国兰无舌者,只是奇花耳,不可称为素心,其全绿者或可称为素花。2 W0 T( `7 j$ N6 S1 Q6 j
蕙兰奇花[子夜飞天]
X0 Q, J% K8 J8 I4 x4 n8 O- k 9 b5 ]( g: v" X

' h1 t0 A n. U4 N; T; j! ~3 Z+ d" x[摄于天堂植兰坊]
% |* V$ ~# f9 W 国兰舌和花纯净一色者,应称为“纯素”或“全素”。. U Y8 u; c6 ]- X8 X" o5 B
一孔之见,望各位老师、同学指正。感谢!
# n, ?2 M" P$ N. @0 H蕙兰[送春]水仙复色素花" H+ [5 l* g' Z7 P
) G) Y; [- y. M' r- s ~0 Q
[兰友提供]
( u: k7 M$ o0 G8 ^ s2 e' X; E
2 ~! |/ F$ K/ K: U& A6 u一些题外的话:美,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感觉和体验,审美当然和人们一些自觉的或不自觉的哲学观念有关。瓣型理论中梅、荷、仙、蝶、奇等分类基础似乎相同,唯有“素”似乎是天外飞仙,既和“瓣”也和“型”无关。似乎该和“色”有关。而瓣型理论中却没有其他关于“色”的分类。究其原因,或许“梅”、“荷”、“仙”等先期的瓣型,均和儒家的“中庸”、释家的“圆融”理念相通。而作为“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哲学理论的倡导者------道家理念在瓣型理论中的体现,唯有“素心”了。“素心”者,大道无形也。; B: C" o& r( _! q% V0 {2 I! a4 Y
4 N. L) v3 v; {4 g: K% g
请各位谈谈自己对“素心”定义的看法。谢!. @/ G0 I' d3 ~4 n2 m; `
) {$ X& F: c$ J# V
能说说您最喜欢的素心吗?我比较喜欢知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