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种养:兰花病害之——建兰花叶病(病毒病)+ r/ l$ b: |6 ]7 v
兰花花叶病又称兰花斑坏死病、黑条坏死病等,是世界上发生最普遍的兰花病毒病。不同兰类种属,病征类型不同。—般病毒感染大约3周后,新芽会出现不规则的萎黄色斑点,并随着叶的长大而愈来愈明显,进而发展成褐色或灰褐色的坏死斑。病毒浸染兰花6周后,先在新生叶上出现微小不明显的长条形褪绿区,大多局限于叶片中脉的某一边,斑点和条斑较为清晰,逐渐扩大为灰白色褪绿块,长1~2厘米,随后的发展表现出越来明显的淡绿与深绿色相间典型的花叶症状。病株受害6个月后,在较老病叶的背面出现黑色斑点和条斑,重病株的幼嫩叶片还可能出现死斑。卡特兰的叶片受到病毒浸染,会产生多样凹陷的褐色到紫黑色如图案的小粒点,以后扩展为长条斑,叶面外观粗糙,老叶会过早脱落,一株植株有时只留下2~3片叶子。
0 B6 [* {0 o. Q# p0 n
5 Q- t+ o6 Q/ @7 ~ 花叶病的病毒一般通过汁液、蚜虫和机械接触传染。将淋浇过带毒兰花后流出的水再浇灌健康的兰花盆株,能使健康兰花成为带毒花叶病株。洗带毒兰根用过的水也能传播病毒。防治方法: o1 f* p. M0 N; L3 X0 p0 `
8 C0 k( o/ q* Z& T7 A& }
1、发病时要及时清除、烧毁病株,在病区对花盆、泥炭、石砾等介质应进行高温消毒。 5 c5 G# J' m+ [6 V) U! _- P
/ V$ C9 Z7 G; X8 y( y9 t. c 2、分根繁殖或翻盆时,每次做完一株,手及操作工具都应用2%的福尔马林和2%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或164克无水的(或377克含结晶水的)磷酸三钠加l升水的溶液进行消毒处理。 8 V- L& R. W0 ]4 A" B4 l6 E
, U, [9 n5 [2 h% x2 V6 ^! A
3、兰花管理过程,尽量减少损伤叶片,以防汁液摩擦传染。及时杀灭蚜虫,可用40%乐果1500倍液或39%除虫菊1000倍液。
* S% Z3 s4 X6 S ?: Z' M: |; w+ d% }. z3 j; _# O$ W* k$ Z( [3 M6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