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时应该像水一样前进:如果前面是高山,就绕过去;如果前面是平原,就漫过去;如果前面是张网,就渗过去;如果前面是闸门,就停下来,等待机会。既然被看成一条河,就得不断地流下去。
年幼无知、心浮气躁的阶段,经常会向往一种心如止水的感觉,很多曾经沧海的人来说,没有痛感,不意味着没有痛苦。
心如止水鉴常明,人生无论遭遇什么大起大落,要宠辱不惊,要似水一样的平静,这是一种境界。只有拥有这种境界的人。才能看清人事。而只有做到心如止水的人,才能把这种境界的道德作为一面“明”而“亮”的镜子。才能“鉴常明”我认为可能就是这种道理吧!
心如止水和心如流水有相同之处而又绝然不同。相同于都是在“形容心境清澈,毫无杂念”。比喻我们心灵处于某种清晰的状态,它让我们能如实、准确、客观地反映身心内外各种现象。不同于心如止水更好比平静的水面,能如实、不扭曲地反映岸边的景物。有时,我们把这种状态也比喻为一面一尘不染的镜子。
与朋友闲聊之时,不知是何缘故提到有关人的生死。人生百年,转眼匆匆,净身而来,徒手而去。想想也有几分惆怅涌上心间,生逢不惑,却也慨叹起岁月的无情,只留给我们短短数十载。想想假若能够到达“心如止水”的境界,想必会活的更加洒脱一点吧。
有些人一生追求爱情,宁死不妥协,至死不悔。如三毛,因对现实绝望又不肯妥协过一种平庸的日子,在中年之时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如张爱玲,一生只爱一人却遭背叛,选择远居异国他乡,直到慢慢变老孤独而终。这样的人生精彩中更多是寂寞,灿烂中更多是凄凉。
有些人一生盲目追求功名利禄,为实现目标不乏余力,放弃了爱情,冷落了亲情,忽略了友情。而真正功成名就之时,却突然发现一切都是那么虚无。只因一味的追逐,却错过了欣赏沿途美景的机会。
有些人一生在哀怨中度过,抱怨自己的怀才不遇,整日怨天尤人,意志消沉,消极于世,含恨而归。
有些人胸无大志,潦倒一生。撒手人寰之时,留下的是永远的遗憾。
人生苦短,何必太计较得失,快乐的心境最重要。刘禹锡有诗云:“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做到心如止水,以清净之态明鉴万物,容纳万象,方能逍遥自在,不枉此生。
心如止水绝不是消沉和保守,它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但求一份豁达,一份坦然,沉着冷静,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心如止水的人,也会经历波澜,但每一种经历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笔财富,一次历练。他们拿得起放的下,勇于面对,敢于承受,笑对人生。他们也会有感性的一面,但永远懂得理性比感性更重要。
心如止水的人,不会小肚鸡肠,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他们心宽体胖,乐善好施。
心如止水的人,懂得享受生活。他们不去攀比,不会阿谀奉承,活得坦然,活得潇洒,活得自在。
心如止水的人,不会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也不会自命不凡,目空一切。他们比谁对自己都有更深刻的认识。“大智若愚”的背后,隐含着真正的大智慧。
心如止水的人,平静的心态下面隐藏着一股爆发力,一旦机会来临,潜在的力量比一般人更加势不可挡。作为隐士也好,执权者也罢,处理问题更加游刃有余,令人信服。
心如止水的人,他们知道一切事物莫强求,不急不躁,脚踏实地,成熟稳重,静观其变,运筹帷幄,稳中取胜。
只有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才能真正做到心如止水。心如止水是宁静,心如止水是快乐!
人生是一个过程,酸甜苦辣都要品尝,那样的人生才精彩。郑板桥有句名言:“难得糊涂。”真是经典!人要学会满足,学会调节,学会感恩,学会做到“心如止水”。
心如止水,可以理解成处事稳重。
一是心态。如果说一个经历很多的人,心态就比经历少的人稳一点。
二要个人。现在的人都比较浮躁。但是还是有稳重的人。
三就是心理的准备了。如果你遇到事情自己不慌乱,那么在别人的眼中自己就是稳。
四最重要就是自己的控制能力。要想做到心静如水,首先要接纳心静不如水的情形。当心无法平静的时候,不要担心,不要着急,人生在世,会遇到很多的事情,心情不平静,很正常。慢慢地,心就会平静下来,再慢慢地,每天心平静下来的时间就多了,时间长了,就很容易心静如水了。
心如止水,要的就是一种释怀。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曾经一直耿耿于怀的事情,在多年后在翻出来回想的时候,根本已经找不到当初让你介怀的理由了,这个时候心是平静的,因为那些所谓放不下的情愫,在你看来,已经成为可以原谅的回忆,不如释怀,让心如止水,何须梗塞。心如止水,要的就是一种淡泊。真正淡泊,不是你在历经沧桑然后蓦然回首才发现的真谛,它其实无处不在,只是常常会被忽略.很年轻的时候,我们手里掌握着唯一的资本---青春,便觉得是应该飞扬起来的,可曾想过,坐看云淡风轻不也别有情致?淡泊了气盛的年华,事情就变的显而易见了,不如淡泊,让心如止水,何须劳碌。
心如止水,要的就是一种腻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