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针对大理旅游业的发展中对白族民俗风情产生的影响?大理州政府要积极发挥其3 f- E, j1 z4 ~, k! Y% x
+ O3 S& A! Y ?2 f. l
主导作用。要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地方立法步伐?完善行业管理的各项规定?要一手抓$ I+ Y: w( }4 W- X6 D/ W
5 V! U* P7 c8 w( `7 s: r" U% n开发、一手创优、一手治劣?为大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特别要加快民
$ q+ H& i- E& I/ w7 \; P4 ~ r& h' t$ |$ i
族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民俗风情旅游开发的特点和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制4 i. D8 q1 j1 M1 _! A# ?$ s' D
; l# n5 |5 W+ J6 K) G0 x- g# X5 n/ e4 V定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引进人才的计划?在大理的大专院校增设民俗文化旅游专业?
& d, c3 G3 o: @
" g+ _- Z1 ?% F$ [- A3 I尽快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和旅游业发展的人才队伍。 & m4 L1 B1 H' B; [: S/ e5 N" [
* M, c% V+ o$ `0 ^0 b: T; f
# P4 I' W' g2 ?& B
' o, O" \+ [" y! w `" C
4.2遵循民俗风情资源开发原则 # S2 E3 }6 k. x6 j; }! U* n8 \) P9 l
. d5 k G$ V9 M2 b我们在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保护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特色性原则。; Q0 X0 Q" g5 R/ e- ~- H2 G
) `: N5 u: n; `8 K大理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资源独具特色。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要坚持“人无! o7 \* f! n3 c: s! g! u
- f9 S$ {) z2 P( x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思路?强化精品意识。?2?保护性原则。在这里保护+ q' f8 r7 t C5 Y$ M8 |5 ^9 |/ u
) S9 H' |. M+ T7 H
性原则有二重含义?其一是指对民俗风情资源的保护?其二是指对人类生存空间的保
2 V" N4 p4 h" Y- f
1 n( e# A$ V2 @: u# m8 N' Y护。?3?参与性原则。随着旅游阶层的扩大?旅游知识的增长?识别等级的提高?“经
. S+ T+ ^) _3 g3 ]- H4 s1 G0 t" @9 `, Y; @- h8 R' ~9 h! C% [
历”越来越成为旅游的核心。民俗风情旅游最大的优势是旅游者能亲身体验民俗风情?
. |& r: B, I5 j5 M0 Q X3 J) P( h y, v U0 @# I7 e. P
参与民间活动?感受浓郁的人情味。?4?文化性原则。民俗风情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
. K+ S H4 L& v+ t$ E f: z5 c$ s: ~ N; D2 O& h! q
强的旅游活动。旅游者为了追求文化享受才进行民俗风情旅游活动。因此?民俗风情
6 i4 `. U/ g u' s' M, [
6 l4 J1 {, F; ~8 N5 p1 r- M$ s, b旅游项目的开发?无论是就其“形”还是就其“神”而言?只有体现出各种不同的文
( J' a$ v9 T0 Y7 s0 M1 @) Q, X3 v% W6 Y
化特色才能吸引旅游者?促使民俗风情旅游事业得到迅速发展。?5?乡土性和古朴性# C7 g* `$ S4 g n
+ ~0 X6 n4 x* m+ F5 C原则。民俗风情是反映本土性的民风民情、民族文化、民俗生活、民族历史传统等?
1 L% [9 c$ X1 p$ k) @% G }9 i) z
1 _) p6 D! s1 ?% z5 j/ w& f$ ?它具有区域性、传统性和古朴性。如果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时不遵循这一原则?: @- \; n& m/ K& O: m" p! ^
) \) R. H# \, b* W( y. U- E) w将民俗风情庸俗化或“洋化”?就会导致传统民俗文化及其特色的丧失。
) {6 i5 k' d2 |# Q
$ ]& D: j: @' N a$ j- l2 Z4.3提高人们保护民俗风情资源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 W- M% t3 C" z6 r
7 }* p) B# L$ R- O. \" ?& q我们要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明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在
- B! x# Y$ x/ P, F- ]- U" X2 F5 O" j5 H/ m m5 C$ A5 ?
其发展过程中?其它任何东西都可以创造?惟独以往的历史及其遗迹和传统文化不能& Q) Z9 S" |7 A9 F7 e3 k, q( M3 l E
3 S9 d7 w8 h* C& @+ X
再创造?它们一旦被破坏、污染或消亡、退化?就难以复原?除极少数陋俗之外?文
" F% b4 V7 h6 H9 m8 E3 [/ U. R+ x( s0 a
化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有个性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不可避免?在与外来文化的
' R3 p$ a4 n6 K5 F9 K0 c8 \" P* _+ @ [, ~. W1 I& N
接触交流中?不能一味模仿或吸纳外来文化?也不能完全封闭自己?而是有选择地吸6 K5 @% P. N* g$ s
0 D$ d0 I7 g4 N/ l( H取外来文化精华?发展自己的文化。通过宣传教育 ?培养人们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O y* i, W3 d' ~% M
7 H+ H. ~6 ]. \3 \' }# X, E
从群众保护到群众自觉保护。?
6 n7 `; H1 H8 m6 T9 Z
, \. e0 s! A) v0 L" u3 `5 A4.4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0 r6 C; i2 e+ M$ D5 Z4 O. `1 ]6 |0 u, _# h9 Q" N7 V
尽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可能给当地民族文化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但我们
+ c/ u) ]/ Y# R; G; n
+ w6 J/ f! q5 q: |5 g- m不能打着保护民族文化的旗号来限制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因为少数民族的文化价值就4 k: Y+ F! z2 \( {/ R3 ~
$ ^3 H/ t, h& V0 j1 y) Z9 n
是在开发、保护、传播及其与主流文化交融的辩证过程中得到体现的,因此,对民族文% g: ^ l/ v7 E
; W9 T9 m8 V. b: Z% f
化资源必须既开发利用又充分保护。在开发中,一方面应正确看待民族文化的传统与
8 M: s/ Z/ a- m: s' \/ P6 S- _8 u+ m2 \
10 现代化的关系,要充分认识旅游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冲击,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持其传统4 G% l# w. t S
& \2 ^, s R i5 h) X p8 L+ |0 r- C
的民族特色,减少和避免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又要看到文化的发展性,通过旅游6 X' P6 f3 b) y* E- {
. v0 B+ I8 ~. p* ?5 g/ O2 Z
业的开展加强当地居民对本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并通过文化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民族' T2 I% i/ j, c
5 m l) w3 ~: Z/ d0 q文化的发展和现代化,实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社会文化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