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鹤庆喝桃花酒 那个曾经身心神游的美丽之地 & e3 C9 B; n# F! ^; l3 S
8 S, |. o9 d, l7 ]# y来源:第一旅游网
5 x, [3 \3 A( h: y1 o
' q2 a8 L# m$ G8 p核心提示语: 小阳春里第一场温润的雨刚下过,滇西桃花瞬间就红了。鹤庆同窗邀我去他的家乡赏桃花,喝桃花酒,看亁酒文化节庆典系列表演。
% M0 [( l. l' I) q# C+ u2 s# s; J y本文关键词: 鹤庆 桃花
& M& w! _9 \, F7 a2 `2 M8 p' q B, v9 Y4 h, X1 z5 O
鹤庆新华白族村
2 ]2 f/ @. e) `6 k- ~$ G# d0 G
" E2 {% Q& |7 E! M5 K' r □杨林海 N R$ C `! |7 N, E6 x
1 |) K6 J; h( o* u9 R 小阳春里第一场温润的雨刚下过,滇西桃花瞬间就红了。鹤庆同窗邀我去他的家乡赏桃花,喝桃花酒,看亁酒文化节庆典系列表演。
8 `" z' z' m7 W* g( m8 G X( r; M p
18岁那年我去大理上学,教音乐的杨老师就是鹤庆的白族。杨老师有一副天赐的好嗓,能把白族民歌唱得荡气回肠。一日,她在课堂里唱“……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走,哈哈呀吧咕咕。”歌声落定很久,全班同学仍然痴着兔目,一任身心神游于音乐塑造的那个美食丽江,那个甘醇鹤庆,那个艺雕剑川。时隔20余年,虽然歌名早忘了,记下的词也就这么一句,然而仅此一句,已经让我终生难忘。: p+ ?6 ]1 ?, V" D( [ x
8 E' `- w, H3 W0 V3 A 我曾经问过鹤庆同窗,“云南十八怪”里的“鹤庆乾酒用纸带”,是什么意思?据他说,清朝乾隆年间,县城西门街有户贫家办喜宴,设宴时有两小儿绕桌嬉戏,未及大人们提醒“小心”,唯一的一坛喜酒就被他俩撞翻。酒泼洒出来,湿了桌上的餐纸。经风吹日照,纸很快变干。席间,有位宾客酒瘾大发,随手捡起一张,醇香扑鼻,吩咐主家端来一碗凉水,投纸进去浸泡,渗出的味竟然与出坛老酒相去不远。自此,远走他乡想喝家乡酒的鹤庆赶马汉子,就发明了“酒用纸带”。又据说,鹤庆西龙潭酒曾得乾隆皇帝龙饮,“美酒”二字从那金玉之口蹦出后,原本锁定以黎民百姓为消费对象的酒,竟摇身一变,成了朝廷贡品。这两个故事,听来有趣,却觉着牵强。若干年后,我在鹤庆《土官府膳食录·饮食》里,读到“天顺丁丑年元日祭典……西门街烧酒户贡酒十坛”这条目。书是古籍,白纸黑字,看来“贡酒”之名难以抹去,至于鹤庆亁酒是否贡入乾隆之口,倒是还容得人暂存三分狐疑。7 G. G) |$ O1 `( l$ y% D
, e/ c7 A# x3 F, `( K, c
有外来旅者询问,“小锤敲过一千年”的地方在哪儿?云南人多能答出,说的是鹤庆新华白族村。这个白族聚居的小村,因祖祖辈辈加工金银铜民族手工艺品而著名,这里的人家,可谓“人人有手艺,户户是工厂”。在高度工业化的今天,新华白族村这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依旧固守着小锤敲打的传统。据有关报道称,中国少数民族妇女衣服上那些手工制作的金银饰品,大多出自鹤庆人的巧手。1 |: r% Q- b6 p& K# i! F
: s& T, e% K- B' X* w& z2 ? 今如此,昔也如此。鹤庆位于茶马古道关口要隘,自古商旅在此频繁出入,一来二去,渐渐将它演绎成一个商旅名镇。有人做过统计,自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年)鹤庆首家商号“同心德”诞生时起,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止,这个小城共孕育出商号近百家,其间叫得响的大商号36家。每至春来,气候转暖,跨越高峰的古道上的皑皑白雪迅速消融,载着茶叶、土布、白绵纸、丝绸和名贵中药材等物资的鹤庆马帮就出发了。历经数十日乃至数月的旅途劳顿,马帮和赶马的汉子最终抵达西藏、上海、山东和江浙广等省区,有时还会进一步延伸至东南亚南亚等周边国家。“丽江粑粑鹤庆酒”以及“云南十八怪”之类,当是南来北往的商旅对云南地面上的人情风物所作的一个精辟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