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各民族春节 在异乡品尝别样的“年味”

0
回复
212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 22: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族的”才是“中国的”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盘居着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欢迎新春”的方式。如果你决定外出“避年”,去体验不同的民族风情不失为一种选择,而了解一些民族的“春节文化”首当其冲。
20110311082340786.jpg

【藏族】

藏族,是按照自己的历法过藏历年。藏历年一般是在汉族春节过后的几天内来临的。在除夕前一天,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脏水污物往西边倒掉,让那些脏东西跟着太阳落山而除掉,以示辞旧迎新,盼望人丁兴旺,万物生长。 除夕这天,要举行隆重、盛大的“跳神会”。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旧迎新,驱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们喜欢吃的食物是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妇女们僦先去河边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征全家吉祥,健康长寿。欢乐的人们在摆着“竹素其玛”的屋子里,围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赠献哈达,尽情唱歌跳舞,庆祝新春。
春节期间,亲友和邻居之间,都互相拜年,互赠哈达,祝愿愉快幸福。并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广场上和原野中更是热闹非常,青年们聚在一起举行赛骊和射击比赛,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比赛结束后,大家围在一起,点起篝火,弹唱团结祝福歌,跳起“锅庄”、弦子舞,狂欢入夜。
【彝族】
20110311082340786.jpg

彝族同胞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壮族】
20110311082340786.jpg

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是吃不完的!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一年沸腾的生活。
【侗族】
20110311082340786.jpg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白族
20110311082340786.jpg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起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爆竹”。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土家族】
20110311082340786.jpg

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傣族】
20110311082340786.jpg

每逢新春佳节来临,云南的傣族村寨都要把庭院、屋内打扫得干干净净,将其装饰一新。奇特的是勤劳的傣家人还要到田里挑来泥浆,刷在土灶上,保佑来年消灾免难,健康长寿,五谷丰登,这就是傣族春节的祭灶习俗。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谷雨开始那天定为“泼水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另外,小伙子和姑娘们喜爱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黎族】
20110311082340786.jpg

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鸡,摆上丰盛的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席间全家还要欢唱“贺年歌”。初一和初二,全村青壮年男子,还要举行一次“春节围猎”。这一天的猎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猎物时,先将全部猎物的一半发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妇可分得两分,过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蒙古族】
20110311082340786.jpg

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叫“新吉勒”,即新年。也有称“白节”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初一凌晨,牧民摆好饭菜先祭敖包,给老人长辈敬酒,敬酒时要跪拜,男人双膝下跪,头往下低时双手向上下摆动。这时,长辈祝福你长命百岁,终身幸福等。未婚女子与男人一样叩拜,而已婚女人则右膝下跪,左膝半跪,右手在面额右侧上下摆动。新媳妇则须唱歌。接着就是拜年。一大早身着各色服装的男女,跨上早已调好的骏马,三五成群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中,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习惯上这种敬酒每敬必喝,有的还边歌边舞,串包男女利用这个机会赛马,尤其是青年男女各不相让。
【哈萨克族】
20110311082340786.jpg

吾热孜节,即哈萨克族春节,“那吾热孜”哈萨克语为“辞旧迎新”之意,按照哈萨克族的古代历法,这个节日表明新年春节来临了,哈萨克族人民将从这一天开始的月份叫做“那吾热孜”月。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吃一种用小麦、小米、大米、面、盐、肉、奶子7种食品做成的“那吾热孜”饭。这种饭香味扑鼻,咸淡适宜,营养丰富。人们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互相登门祝贺,主人要用亲手制作的那吾热孜饭招待客人,饭后,人们尽情欢唱、歌舞、做游戏。
为了送旧迎新,预示丰收,人们不仅吃“那吾热孜”饭,还要食用珍藏过冬的马肋条灌肠、马肥肠、马碎肉灌肠、马脖肉、马盆骨包肉和其他肉类等。在这一天,人们成群结队地从一个阿乌勒到另一个阿马勒,走家串户,吃“纳吾热孜”饭,唱“纳吾热孜”歌,互相拥抱、祝贺新年。在节日期间,还要开展各种体育娱乐活动,有牧民们喜爱的绕口令、猜谜语、弹唱、对唱、摔跤等。
【苗族】
20110311082340786.jpg

苗族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贵州、湖南、广西、云南、四川、湖北、海南等省、自治区。苗族支系繁多,各地节日习俗不尽相同。湘西的苗族,除夕要砍来榄篱笆树,插在房屋周围,称为“保年树”。晚上全家团圆吃年夜饭。饭后,家里所有人都要洗脚,先从小孩洗起,意为“出门处处有着落”。除夕深夜,人们还占卜来年的气候,看北斗星周围的云雾状预测水涝或者干旱。海南的苗族,除夕晚上团年吃粽子,并以粽子祭神。除夕前出嫁的女儿女婿要回娘家,直到过了年才回婆家。贵州的苗人,除夕晚上祭祀祖先,夜里将硬木柴或干树兜放到火塘燃烧,称烧“年兜”,燃得旺意味来年生活红火。正月初一一到,人们开门放鞭炮,迎接新年,称为“抢年”。妇女争着上井边挑“金水银水”,认为这样能带来福气。初一开始,各村寨在村头寨尾摆设花鼓,男女青年则对唱山歌。有的地方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春节期间还举行上刀梯、舞龙和打鸡羽毽等各种文娱活动。
【独龙族】
20110311082340786.jpg

唯一的节日就是先在冬腊月的“卡雀哇”节。最隆重的仪式是牛祭天。这天,族长把牛拴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由青年妇女将链珠挂在牛角上,接着,一位勇猛强壮的小伙子,手持锋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将牛刺倒死去。此刻,人们就跳起“牛锅庄”舞,然后分吃牛肉。
【鄂伦春族】
20110311082340786.jpg

在东北的鄂伦春同胞,春节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辈份大小斟酒,幼者给长者叩头,平辈则互相请安,初二、初三进行赛马。正月十五享用美味佳肴。正月十六的早上,要进行相互抹黑脸的活动。青年人给老年人抹黑时要先叩头。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