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水
位于台北县西北隅的淡水镇,南隔淡水河与八里乡对峙,东以大屯山与台北市北投区相隔,北与三芝为邻,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福州市相望。淡水市街沿河而建,很具水乡情调,有威尼斯水都的风韵。
淡水渔人码头
淡水镇,因地势险要,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也因此使淡水镇屡受异族统治的命运。曾经是桅樯辐轃,名噪一时的热闹商埠,如今却落得夕照晚吟的下场,昔日的光彩荣耀,只有留在老一辈人的追忆中。
黄昏的渔人码头
旅游资料有庙宇教会:龙山寺、和衷宫、天主堂、淡江教堂、行忠堂;史迹文物:马阶墓园、八角塔、沪尾偕医馆、领事官邸;自然景观:淡水八景、红树林保护区、石沪角、中仑海堤;还有牛津学堂、淡江农场、邓丽君墓园、水管头等。
6月12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会长邵琪伟在第三届海峡论坛上宣布,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第一批试点城市为北京市、上海市和厦门市,并将于6月28日前正式启动。同时,双方同意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个人旅游,具体实施安排尽快再行商定。今后,两岸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依发展情况逐步扩大开放范围。
个人赴台游开启,将会有一大批旅游爱好者奔赴宝岛台湾,台湾的景点有很多,小编这里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十个景点给大家参考,希望赴台旅游者能有选择的去游览景点,在有限的时间内遍赏更多景点!
从渔人码头遥望观音山
淡水镇位处台北盆地淡水河系出口,扼守北台湾大门,公元1858年开港通商,是台湾北部最早开发的港口,亦是个充满历史的小镇,淡水镇旧名“沪尾”,而“淡水”则是一个总称,泛指淡水河流域一带。
淡水之情人桥
一般所说的淡水老街,泛指中正路一带,含其周围邻接之三民街、重建街等。老街上零星可见一些局部保留旧建筑趣旳屋舍,加上古董艺品店林立,更显其古朴风味。沿街可欣赏精雕细琢的石艺、木雕作品,以及各色装饰艺品。
淡水的小吃人气很旺
小吃在淡水早已成为一项特色文化,海鲜方面以位在中正路的海风餐厅及榕园活鱼历史最久;小吃方面则包罗万象,如渡船头的鱼丸汤、肉包店、铁蛋小店、炸虾卷等,令人垂涎三尺。此外,充满传统风味的弹珠汽水、鸡蛋冰、枝仔冰、酸梅汤等,都小镇飨宴游客的招牌美食。渡船码头、中正路等处,都可以品尝这些美味小吃。
第二名:爱河
●爱河
爱河源于高雄县仁武乡的八卦寮埤潭,是农田灌溉渠道;爱河流经左营、三民、鼓山、盐埕、前金、苓雅等区而注入高雄港第一港口,主流全长约12公里,流经高雄市区约10.5公里,为高雄市的生命之河;爱河的支流有三:“宝珠沟”─水来自下淡水溪,在凹仔底注入爱河、“三块厝溪”─由三民区之三块厝经民族路的南鼎桥注入爱河、“大港溪运河”─发源于五块厝,在七贤桥旁注入爱河,光复后曾截弯取直。
爱河最早称为“打狗川”,高雄因平埔族的马卡道族的刺竹文化而称打狗;在日据时期,日人嫌打狗名字不雅,于1920年将打狗更名为高雄,1924年升格为高雄市,故称爱河为“高雄川”;自1908年基隆到高雄的火车全线通车后,日本政府开始以三期的筑港计画,所以当地人又称“高雄运河”。
台湾光复后政府将运河两岸辟为河畔公园,逐渐吸引观光客来到爱河旅游观光;1948年,陈江潘先生在中正桥附近经营划船所,并请人命名为爱河游船所,某日的台风将招牌吹落,只剩爱河两字,当时又有情人于此殉情,新闻记者报导成“爱河殉情记”,于是成为了高雄人对爱河认知的图腾,渐渐地高雄运河的名称便走入历史;1968年,杨金虎市长为蒋夫人祝寿再度改名为仁爱河;1992市议员陈武勋在议会提议下将爱河的名字正式改回。
潺潺清流的爱河,早年扮演着运输、交通、游憩等多功能角色,多少骚人墨客为她歌颂,多少爱情故事在此酝酿,充满浪漫色彩,散发人文气息的爱河,高雄曾以她为傲。 如今走过岁月、历尽沧桑的爱河,虽然饱尝污染,但疼惜她的高雄人,包括政府和民间企业、艺术家们,都挖空心思逐步恢复爱河风华。
爱河经过整治之后逐渐恢复生机,是高雄生态保育的重要据点,让民众在都市中就可以观察水中生态;爱河的驳船码头、绿篱植栽、艺术照明设施、自行车道、桥梁美化等,政府还规划河川亲水空间,结合流域内之艺文景点、公共建设、开放空间,营造出属于高雄爱河的景致;爱河耗资四十亿的整治去污工程,已让爱河一步步的重现生机,沿河两岸的河滨公园绿树成荫,也饶富趣味,由其入夜后的河岸街灯,雅致迷人,漫步其间,很富情趣。
交通:由高雄火车站前搭2、56、60、248路市公车或中南客运1号均可抵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