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东方,在中国的心脏,有一个规模浩大、气势宏伟的广场,它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
建国初年,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就提出:将来要“让天安门广场建设成人民最喜爱的地方。”30多年来,天安门广场经过3次大的整修扩建,已改造成南北长330米、东西宽500米、总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镶嵌方砖73万多块的巨型广场。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座落在广场北端,五星红旗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广场中央,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壮丽的中国革命和历史博物馆在广场东西两侧遥遥相对,毛主席纪念堂和彩绘一新的正阳门城楼矗立在广场南部。天安门广场已成为祖国的象征,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
天安门广场最早呈倒“凸”字形,南面是建于今毛主席纪念堂位置上的一座砖石结构门,明代称“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民国时期称“中华门”;东至建于今东长安街上的长安左门;西抵建于今西长安街上的长安右门。三门之间筑起红墙围绕,就形成了当时的天安门广场。当时的广场是一块禁地,虽然开有三门,但普通老百姓绝不允许涉足,即使探头张望也会犯下“私窥宫门”的大罪。因此那时人们要从东城去西城只能绕到大明门以南或地安门以北。不仅普通老百姓,就是官员等到了门前也必须下马步行,可见广场之神圣。
为进一步突出中央集权,明、清两代都把中央最重要的衙门设置在广场两侧。明代时东边是礼部、户部、吏部、宗人府、工部、钦天监等,多主管人民休养生息;西边有指挥军事的五军都督府、太常寺、通政司和特务机关锦衣卫。到了清代西边改设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多为当时的司法审判机关。秋审、朝审的犯人都要从长安右门提押进广场审问,然后红笔勾决。东西以广场相隔,生死大异。因此北京人用俗语“东边掌生,西边掌死”来描述当时广场的森严气氛,人们无不敬畏。
进入20世纪以来,原本沉寂无声、威严而冷落的天安门广场,目睹了多少历史的变故:1919年,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
“五四运动”,就首先爆发在天安门广场;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后,天安门广场变成了爱国群众的讲坛,反帝示威活动的中心;1926年,为反对日本军舰入侵我国,北京人民于3月18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国民大会,会后游行群众惨遭枪杀,这就是震撼全国的“三一八”惨案;1935年12月9日,北京爱国学生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群众大会,与反动军警进行了英勇斗争,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1947年5月20日,北京进步学生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表达了人民群众向往光明的强烈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真正成了人民的广场,许多大型庆祝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