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8 @! w7 n! f. r0 z" X银子的似水流年 ! Y$ q# A U" }1 |; d: Q
大理鹤庆有两样宝贝,一个是西龙潭畔的鹤庆乾酒,另一个是新华村的银器。前者形态上是水,其实是火,流动的火焰,一簇一簇燃烧着高原水乡的激情;后者形态上是凝固的,其实是水,温婉而又源远流长,一代又一代,一只雕花或者编丝手镯,由外祖母传给母亲,再由母亲转送女儿,有一天,当我们的亲人长眠大地,人潮人海中,城市高楼林立的街上,车水马龙的瞬间,仿佛还能感受到老外祖母的脉搏,在手腕上,轻轻跳动……# O: `+ P& L0 J% @1 `9 i2 @4 @
新华村,这个布满银子色泽的村落,依山傍水,背后的山有个好听的名字:凤凰山。远远望去,像一只张开翅膀的凤凰,作欲飞未飞状,仿佛正在起飞的刹那,被时间和历史凝固成岩石。没有飞走,也许是不舍,也许是功亏一篑,但那展翅欲飞的姿势,让人怀疑,在一个月光如水的晚上,是否会真的就这样飞离村庄,从此一去不返,当村人在清晨醒来,发现背后的山空空如也,如同一个梦境?. R& M8 b/ T5 q O7 n
九龙吐水韵,一凤朝村灵。: B/ {& K6 R. l) }
如果说这凤凰山给新华村带来灵性,那么水,就是新华村的灵魂。黑龙潭,星子龙潭,清清冽冽的水,春天一潭洁白的海菜花开得纤尘不染,秋天菱角飘香,坐在小船里随手采一个,点染在指尖的殷红可不是血,而是菱角摘断处的液汁,仿佛极力要向生活表白什么,让人砰然心动。还有每家每户都有的泉眼,方正的白族小院,随便往哪个角落打一口井,那汩汩往上冒的泉眼无不诉说着这方水土的神奇。碎银子似的阳光下,弯腰洗菜的白族少女,绿底白花的丝瓜,红通通的番茄,绿油油的青菜,五颜六色的肥胖蘑菇,那种阳光下滴着水的晶莹剔透,再加上头顶遮阴棚里垂吊下来的两三个葫芦随风摇摆,另一头丁丁当当的小锤敲打声,一件件银饰在时光里诞生出来,烙上那一刻时光的印迹和那一天的心情,新华村的景致,总是如画动人。! s7 B1 L3 B: d1 v# G. Y" ^3 U
在新华村和附近很多白族村落,银子终其人们的一生。在白族话中,银和人同音,做人即是做银,总要和银子有些关联,拥有几件银器,才活得起劲儿。小孩子刚生下,要配戴百家锁,以保长命百岁;女孩子结婚的时候,置办的嫁妆中要有银手镯,并且那镯子代代相传,流淌着血脉亲情;日常生活中,已婚妇女要配戴“排排链”,系挂在白族服饰的右襟前,下垂四样宝贝,包括挖耳等,非常实用;竖新房,奠基要埋一点碎银子,以保富贵平安;老人仙去,口中要含一小块银子,叫做“含口银”……
0 Q) u* q$ W1 b. [0 f 新华村更是制银的村落,银饰在这里遍地开花,走进新华村,在小桥流水的惬意中,琳琅满目的是各种大大小小的银器:白晃晃的银碗叫“百岁碗”;精雕细镂的酒壶叫“九龙壶”,配八只酒杯,壶身和酒杯上都雕有祥龙,奇妙的是壶里的酒正好有八杯,斟满八只杯子,一滴不多,一滴不少;九条龙条九头狮子的叫“九龙九狮壁”;雕龙银桶叫“和平一桶”;还有银手镯,银烛台,银耳环,银手链,银水烟筒,银名片盒,银酥油灯,银佛像,银佛箱……. b$ \" x9 Z. S* E
说不大清楚是新华村的泉水洗亮了银子的色泽,还是银子的色泽为水韵增辉,也许是二者互相映衬,共同写就银都水乡的似水流年,一年一年无比鲜活。
& i+ m' ^% ^9 k- j4 v( d8 {
) ^. n* x8 H; {, o5 v" m4 v7 M大理州鹤庆县新华白族旅游村是名副其实的“银都水乡”,国家4A级景区,是一方宁静和谐的乐土,以传承千年的银饰品加工工艺、田园风光和白族风情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是探寻白族风情、银饰文化、让心情放假的绝佳之地。
Q; m( S; N" r& u- ?& n4 x购物:各式各样的纯银饰品。4 P6 b Q& s2 J- l1 S, }
美食:鹤庆白族土八碗,凉拌吹肝,猪肝炸,铜锅菜,铜锣锅焖饭,都是村内农家乐的家常菜品。, R0 H1 L2 i7 i9 @/ w# p7 C0 r# f
(文章首发于《春城晚报》2012年1月2日,谢绝转载!) 6 Q9 x) [9 l% e8 q! K$ t
又凡 来源 大理旅游网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