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兰津古渡与霁虹桥

0
回复
103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0 22: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k' ?4 C0 {) p' H2 A

- |3 j! j5 }, B3 K$ E2 I在永平县杉阳镇岩洞村与保山市水寨乡平坡村之间的澜沧江上,飞架着一座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铁索桥—霁虹桥。而桥下的兰津渡亦是云南省现存最早的渡口,是博南古道横过澜沧江的要冲。
3 S% C) ?& `! h2 _* K& ^4 V 澜沧江(意为百万大象之河)为云南四大河流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上源扎曲、昂曲在西藏汇合后,向东南流入云南,纵贯云南西部,然后从勐腊县关累流到境外,境外部分称湄公河。
* d. \, M+ |, j. i" B5 C 澜沧江进入云南后,在横断山脉的千里深谷中奔流。两岸高山耸立,悬崖峭壁,河道礁石密布,险滩众多,水流湍急,给交通带来不便。俗语说: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险。几千年来,居住在两岸的各族人民,在江上开辟了无数津渡,架设了许多桥梁,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就是兰津古渡和霁虹桥。. _( e6 }& F, v8 L
据《永昌府志》记载,早在公元前4世纪,人们已开辟了兰津渡,用沿江竹木扎成舟筏往来。两汉时开始用篾绳为桥,攀援而渡,即人们惯称的溜索。至唐代,已支木渡江,桥始鼎建。元代也先不花西征时,又用巨木造桥,题名弄虹,后桥被毁,又以舟揖渡江。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95年),在两岸山崖上铸有2根铁柱,用以牵引舟渡,然而岸陡水急,时遭覆溺,行者视为畏途。至成化年,江顶寺僧人了然募资建铁索桥(一说为弘治年间王槐建造,以木为柱,用粗大的铁索横牵两岸,上钉木板,上无所倚,下无所凭,飘然悬空。行走时,上下颠簸,左右摇晃,让人心惊胆寒。后将木柱改为铁桩,在桥上建廊,以使行者安全)。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三月二十八日,徐霞客过霁虹桥时,见桥两端设有石门和关卡,东崖建有武候祠和税局,两岸建有楼台并记创桥者,可谓迤西咽喉,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后铁索桥多次维修,清康熙帝曾为此桥亲题“虹飞彼岸”,故东岸建有御书楼。霁虹桥桥身总长106米,净跨60余米,宽3.7米,由18根铁索组成,其中承重底链16根,扶链2根,每边约用30根高约1.5米的铁条将扶链与底链相连接,形成栏杆状。底部约隔6米有1道铁夹板,将16根底链锁住。底链上依次铺有木板,用铁丝绑扎在铁链上,各板之间又用木条和抓钉扣牢。桥石礅以条石倚崖筑成半圆形,长25米,十分坚固。铁链穿墩而过,铆死在崖缝中。桥台上建有桥楼可供休憩,守桥人也在此食宿。1983年,霁虹桥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憾的是,1986年10月12日,在距桥上方200米处,一次罕见的山体滑坡截流澜沧江达15分钟,江水突破滑坡山体后,以巨大的冲击力冲毁了江边的桥头堡,挣断了18根大铁索,霁虹桥只剩下两边耸立的古桥墩。
+ G9 b2 T" D0 ~: O- X- r5 U现在,渡桥两侧高山的博南古道遗迹仍存。桥东的古道盘山环绕,直通天穹,有“九转十八弯”之称。当年商队的马蹄印还清晰可见。行走其间,放眼对岸,真有两山喊得应,相会走一天之感。
! ^$ _$ O; [7 O  V距霁虹桥200多米处,有碉堡残垣,即当年的关卡。再前行数十米,路上有一石券洞,名为紧三步,古称飞石口。因上面山陡石多,若遇刮风下雨,会有岩石飞落,砸伤人马,遇此险况,可紧奔入洞躲避。* T% k3 u4 S- S( o7 Q2 C$ X
紧三步前数十米,但见峭壁下仞,如刀削斧劈,名为普陀崖。从崖顶到崖脚,大半都布满了前人的题刻:有诗、有联、有题词,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好,国内罕见。在题刻中,多数字大盈尺,风骨高古,雄浑壮丽,颇有气魄。隶、草、楷书各体皆备。从内容上看,第一类是题颂长虹卧波的,如清康熙年间的“霁虹桥”,明代成化年间的“西南第一桥”,及督学使吴鹏的“沧水飞虹”等。第二类是赞美古渡天堑的,如清康熙年间的“天南锁钥”,乾隆年间的“悬崖奇渡”,明嘉靖年间的“壁立万仞”,还有“兰津渡”、“金齿咽喉”、“要塞天成”等。第三类是称颂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具有代表性的是每字高约1.8米的“人力所通”。
# ?( d/ D$ ^5 P, E6 F  Z在诗联中,首推明代永昌(今保山)人张含的《兰津渡》$ H- Q8 x' b5 @
山形宛抱哀牢国,
) x3 b. U, t" n$ d! w% [8 r
千崖万壑生松风。
( }+ d% ?/ ~; ?% |6 ]
石路其从汉诸葛,
' e! k; u; w% t4 L$ {
铁柱或传唐鄂公。

* c( k/ p- c6 n: V- p0 ^
桥通赤霄俯碧马,

" J( G' t" ?6 ]2 j
江含此烟浮白龙。
* e. _) \8 S4 n7 ?; w: Z' t0 f" s, J
渔梁鹊架得有此,

* l3 z4 G4 ^2 w5 k" L9 t9 ?4 X
绝顶咫尺樊桐公。

3 a6 r% D8 d$ [# }诗用楷书题于壁上,为横幅,每字约10厘米见方。诗用精妙之笔传神地称颂了霁虹桥的悠久历史和宏伟之势,表达了作者对前人辟渡建桥开创之功的凭吊之情。此外,还有明代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春,监察御史王大任题写的“怪石倒悬侵地隘,长江诘曲盘山多”一联,比喻贴切,对仗工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兰津古渡的地形、地貌特点,给人以如临天险之境的感觉。这些题刻,既是历史、文学、书法的瑰宝,又为山川形胜增添了光彩,给游人增加了逸兴雅趣。
$ N8 E& n4 w" f  b5 R2 h普陀崖脚路边有一古老的铁桩,顶呈蘑菇状,露出地面80厘米,周长72厘米,相传为明代立的系舟柱。
0 I7 V2 q8 @% `  G8 a, d伫立桥上,眺望上游百米之外的江水,银花雪浪,而近前的江流却悠缓平稳。当年徐霞客曾以“浑然逝,渊然寂,其深莫测”来描绘这里的水势。或许,这正是2000多年前的两岸人民要选择这样一个水流平缓、少有风浪的地方作渡口的原因。现在横跨于怒涛激荡的澜沧江之上的霁虹桥,是保山洞经协会的段体才老人四处募集资金,在古桥原址上重新建造而成的“德善桥”。不过,由于澜沧江水电开发的需要,不久后,霁虹桥的所有遗迹将被彻底淹没。目前,“德善桥”上方已凌空新架一座雄伟壮观的铁索钢板吊桥,继续维系着南北两岸人民世世代代的友好往来。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