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讨厌规则的我来说,“好父母一定要做的事”这个句子充满了强制感和整齐划一性,本能上说我是排斥的,可是,有些事又确实是父母必须要做的,最最重要的,就是每天花半小时左右,给孩子讲故事,培养他的阅读习惯。
本来我以为不需要专门写文章来强调这个问题了,早教专家们已经吆喝过上万遍亲子阅读有多重要了,应该已经成为所有父母们的共识。但是,上周我碰到一个妈妈,她的女儿6岁半了,她和老公从来没给女儿讲过任何故事,女儿压根就没看过什么绘本。我又看到一个相关调查,发现每天能保证有15-20分钟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家庭不足10%。很多家长非常情绪化,高兴的时候陪孩子看看书,心情不爽的时候就假装这事不存在。
家长们之所以做不到每天陪孩子阅读,就是因为你还不够重视,别的理由都是借口。如果你把阅读看成与吃饭和呼吸同等重要,你就有时间了。家长们有那个钱有那个精力把几岁孩子送进好几个才艺培训班,却没有时间陪孩子读几本书,还能比这个更荒诞吗?
事实上,亲子阅读比上才艺培训班重要一万倍。
咪蒙:长期没空陪小孩的家长,我能抽你们两耳光吗?
单论亲子阅读的好处,就可以写出10万字来,简单地说,亲子阅读能带给你所希望的孩子的一切。“从小就爱看书的小孩,智商、语言表达、学习能力会比不爱读书的小孩优秀几个等级。”这是我采访过的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基本上,爱书的小孩,他讲的话都会透露他的知识量。渊博就像狐狸尾巴一样,是藏不住的。
所以我真的很想真诚地询问那些怕麻烦、不愿意给孩子讲故事的家长们,你们真的就那么超凡脱俗,完全不屑于培养一个高智商、有趣、见识广、有创意、极富想象力、知书达理的小孩吗?
每天不管再忙,我都会花半小时给唯唐讲故事,这大概是我对唯唐做的最好的事。如果说他有那么几个小优点,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阅读而带来的。他听我讲了《环游世界做苹果派》,这本书很高明,从一个女孩自制苹果派的故事,巧妙地植入了很多国家和特产等知识,因为这本书,唯唐成了地理控,接着看了几本关于环球旅行的童书,开始研究起摩洛哥和摩纳哥的详细差异了;他从《100层的房子》里,知道蜗牛是生蛋的,从而了解到哺乳动物、卵生动物、两栖动物等一系列概念;他读了《小房子》,明白了城市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差点成为环保主义者;他看了《猜猜我有多爱你》,感动于兔妈妈和兔宝宝之间的爱,深情地对我表白:妈妈,我对你的爱,有地球到宇宙边缘那么多!
借助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很多好习惯,比如唯唐很爱吃甜食,但我们一起读了《肚子里有个火车站》,知道了肚子里有小精灵,如果总是吃巧克力和冰淇淋,小精灵们会生气、会罢工、会抗议,之后他就会试着管住自己,说,妈妈我今天只吃一小颗糖,这样小精灵就没事吧?
事实上,每天晚上讲故事,是我和宝宝最开心的时段。想象力都被激发、被开启的,不只是他,还有我。我们通过《小雪花》,知道小雪花喜欢哪里,就会选择降落在哪里,有的雪花喜欢湖,有的雪花喜欢帽子,有的雪花喜欢屋顶;我们因为《三个淘气包系列:快跑,小火车》,发现云朵上也可能有火车站,可以把小朋友们接去逛银河;我们打开《会飞的箱子》,看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雪人站在屋顶上思考人生、乌龟背上插着指路牌、两只鸡在打扑克、猩猩和大象一脸严肃地在钓鱼……可是,他们都钓不到鱼,因为鱼在空中飞呢。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书籍成为孩子的需要——我们家在车里都放了绘本,随时可以展开阅读;我和老公的分工是,我讲中文绘本,他讲英文绘本,每天我们讲完故事,唯唐都会贪得无厌,不够不够,再讲一个!
全球最渊博的老头、意大利符号学家艾柯就说,“我一直鼓励年轻人读书,因为这是一条拓展记忆容量、极大的丰富个性的理想途径。那么到生命终点,你得以体会了无数种人生,这是项了不起的特权。”蔡康永则说,他是依赖书的人种。坦白说,我觉得这就是高级的人种。
尤其是在信息轰炸愈加强烈的时代, 85后、90后都已呈现出严重的信息过剩、知识匮乏的倾向,他们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去帮助他们筛选信息、评判信息、使用信息。他们的信息和知识都是碎片化的。正因如此,我们当家长的,更要及早让小孩对书产生饥渴感,这才能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链。
一个爱阅读的小孩,长大了不可能坏到哪里去,即使他成为小偷,也可能是一个“研究斯宾诺莎的贼”(这是劳伦斯·布洛克的一部小说名),坏得有深度有气派。(来源/南方都市报,文/咪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