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宅4 Z% N# ~, l1 f# p0 n
7 G" T+ G3 ]2 V1 c
是民国时期喜洲传奇人物、“锡庆祥”老板董澄农的宅院,坐落于古镇东北部。董宅为“一进两院”格局,前院呈“三坊一照壁”样式,后院为“小四合院”,二楼走廊相通,形成“走马转角楼”样式。 ( t/ |1 {( X2 P6 c) E& ~
# K) {7 c" p7 k% N在周城与喜洲这样地方民族特色浓厚的白族村寨中,有许许多多古朴典雅的白族民居庭院,充分展示着白族人民精湛的建筑艺术和对美的追求;而且还十分完好地保留着白族的各种传统习俗,展示出了独特的民族风情,从而成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
t* E/ C" _; J7 G$ ?, O4 N; O" O, `: [, [8 r# I1 C- I, O4 h
大理古城" a: f. r" X( j7 b/ X
0 y$ x! [$ S0 _+ g. O$ W- n) g0 u5 i# _
面临洱海,背靠苍山。它修筑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军攻占大理后,明朝以来五百多年间,这里曾经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7 s! v0 Z' \, z1 y
# l7 B5 V4 U+ b$ b5 v" q
据文献记载,它方圆12里,城墙高2丈5尺,厚2丈;东西南北各有一城门,上有城楼,城的四角还有角楼。时至今日,大理古城仍保持着纵横交错、棋盘格局式的街道和雄伟壮观的南北城楼,一条主街贯通南北古城门。
7 q- |- ^) j" i2 u
5 k, `5 ~, B! d. G3 f! t0 \/ O抹去那些厚重的历史,我迈着轻盈的步调,漫步于古朴幽静的街道,看着街道小巷里自由恬坐的游人,感受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与狂喜。那沿屋而坐的老阿姆安详和睦,用一种平静的温婉注视着我们这群现代人的闯入。 . v8 Z* \) |( x6 f
4 V) N+ d h& b+ i9 P5 q P& v1 D
“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即每户院内均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对面是一面墙壁。)的民居在这里比比皆是。他们的飞檐翘角,斗拱彩画,颇具特色的门楼照壁工艺精致,清新典雅。
! T; k, q6 p6 n5 y2 s% ]
9 s/ t+ e5 \6 c( I! t夕阳渐渐从头顶滑落,金色的光线缓缓划过街道两旁被青瓦相联的民居、商店、作坊。贯穿全城的涓涓溪流默默流淌,垂杨依依山,茶朵朵装点着条条大街小巷。是谁,用诗情画意的笔调,浓墨淡彩的线条,浅浅勾勒出一幅家家有水户户有花的中国水墨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