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的"狂欢节":"绕三灵"

0
回复
1520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4 13: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族的\"狂欢节\":\"绕三灵\"
) q. b+ n. v' W  F, @6 p% h! l/ b2006年09月20日* b' E+ v( S1 v4 r1 B2 d
  绕三灵,白语叫“观上览”,意为“逛三都”,是大理洱海周围白族人民农忙前游春歌舞盛大集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上百个村寨的男女老少,浓装淡抹,各村为一队,从大理城出发,至洱海边的河矣村终止,历时三天,途径崇圣寺佛都,圣源寺神都、金圭寺仙都等地。- K5 b! N/ ~$ P& L  p: D0 e
  三灵指的是“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奎寺,相传起源于南诏国 。/ n! C8 H$ `8 s3 ]- K/ ~: n
  绕三灵的起源乃古社祭之遗风,系桑林之舞。节日里,白族人民穿上盛装,青年男女更不会放弃这难得的机会。于是,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大理,列队顺苍山之麓向北喜气洋洋而行,一路上经过的山、水、树林、村寨、寺庙和宿夜地点是千年前就选定下来的,只要按照这个路线走就行了。
/ w& v+ N3 g" x, X8 G/ h  队伍以村为单位,每支队伍由两位老人领头,队伍边走边唱歌跳舞,吹奏乐器。第一天绕到五合峰下的庆洞庄的“神都”圣源寺,露宿在寺中、及寺庙周围的草地和树林中。第二天停留在洱海边的“仙都”金奎寺,进行对宋大理国国王段宗榜的祭祀活动。第三天到了终点站“佛都”崇圣寺,祈祷上苍保佑、永镇山川、天地安宁,然后在寺旁边的马邑村散会,人们相约来年再重逢。& a  x: F1 n- k" F
  领队的两位老者共扶一棵栓红彩、扎纸花、挂葫芦的柳树枝引路,走一步拿柳树枝触地一下。这两位男性老人(也有女性的),头缠包头或罩头巾,手拿毛巾或牛尾巴,当柳枝触地时,挥舞毛巾或牛尾巴跳起植树舞。舞者的头部或顺势而顾,或左右摇摆;身体或俯或仰,含胸、挺腹;脚单腿屈膝小跳,或双腿屈膝颤动,瞬间静时造型为屈膝盘腿或屈膝射燕;跳得热情风趣。" X3 D! P5 o7 j3 n* I# o: `
  跳时还唱呢,一人主唱,一人打趣。老者的优美唱腔,动作诙谐,一扫长辈尊严,仿佛回到年轻的时候。年青人看了士气大振,歌声更嘹亮、舞姿更疯狂,绕三灵成了白族的狂欢节!跟在老者后面的有吹唢呐的、有弹三弦的,有摇着扇子唱歌对调的。而最壮观的是霸王鞭和八角鼓的舞队。绕三灵舞队的主体,由霸王鞭和八角鼓对舞组成。0 F+ Z( z: R) y) {- Q
  霸王鞭用竹做成,长约1米,是4个节的空心竹,鞭头有三组铜钱,尾端有二组。八角鼓以木条围边成八角或六角,一面绷羊皮,直径约18公分,每片木条中间凿约一寸长方孔,内装铜钱二枚,用铁钉固定。6 Q9 v. _3 n$ Y+ ~3 G
  活动时铜钱能碰击发出响声。舞时,女子持霸王鞭中端,男子手捏八角鼓的一角对舞。舞蹈中霸王鞭通过杵地脚踢的敲,以及擦身某些部位发出响声;八角鼓在舞中以掌、肩击鼓,嘭嘭有声。双方仰俯屈伸、辗转反侧,一时心对心、一时背靠背、一时脚勾脚,节奏鲜明而欢快,节拍由慢渐快,形成高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使绕三灵形成热烈、欢快的气氛。6 q- Q% b, ^/ t; G* y2 C, a2 c

3 Q* x) q# h) ]# Q' w# k( w  从苍山脚下到洱海边,人如流水歌如潮。个个是歌手,人人是演员。边游逛、边歌舞,充满狂欢气氛。第二天经过喜州街时,队伍被手拉手的白族青年挡住,互相对调,表演霸王鞭和八角鼓舞,吹锁呐、唱杨柳曲。过了一卡又一卡,卡卡都要唱都要跳,还可以走家串户,把绕三灵推向了最高潮。$ K& D9 B+ s& X7 {4 p8 H
  三天的绕三灵中,有两晚要露宿。夜中,老人在篝火旁弹响三弦,唱起大本曲。青年男女则约上自己看中的人,到树林深处对歌。不少青年男女在绕三灵中找到了知音,结成了伴侣,成了佳话美谈。这下参加来年绕三灵的人更多,更热闹了! ! f; u  S& G4 Z1 }
  绕三灵被称为白族人民的“狂欢节”,正如清代段位《绕三灵.竹枝词》所写的那样:“金钱鼓子霸王鞭,双人推敲臂转旋。最是小姑唱白调,声声唱入有情天”。
5 [0 j- C/ }; z: K来源:国际在线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