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音乐

0
回复
3240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4 13: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族的音乐  
7 S7 L# N3 t* O# X 1 l2 F  E" u; {/ q9 X. M$ g
/ @, \# K. E( O% q+ }- Q
  关于白族音乐的文献记载极少,但民间蕴藏的曲调、歌舞乐及为丰富。
6 L: B4 n. [! _. d# F  秦汉以前,白族音乐的旋律结构一般较为粗犷、简单。唐代南诏、大理国时期是白族
" T) k, n. I1 ~( v8 S9 J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四乐句音乐旋律大量流传并延续至今。剑川古歌《三尾鱼
8 S6 o6 u) w& _2 s% N% @1 U秋调》是其代表。《唐五代会要》中记录的白族《竹枝词》诗三韵的音乐旋律即是四乐句
5 O- }5 g0 T& ]/ i的曲式结构。作为南诏国音乐高峰的,应数学习并吸收了异地音乐素材而创作的《南诏奉
( q8 D! w* o" e( V' w1 s圣乐》,也叫《南诏奉圣乐舞》。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南诏王异牟寻派赴长安演出
' |+ p7 e8 k6 u# x0 L3 `, Q& a的《南诏奉圣乐》,也叫《南诏奉圣乐舞》,是南诏著名大型歌舞节目总称。其歌舞不分
$ O5 L/ y4 {/ x家,极具宫廷艺术特色。乐设龟兹、大鼓、胡部、军乐四部,乐工212人,各种乐器近百4 c) E% H9 |! O/ ?* M
件。大鼓部以四为列在龟兹部前演出。龟兹部“属舞筵四隅,以合节鼓”。胡部属舞筵三( F1 ]: g* a7 t" `* j8 D
隅,“以导歌咏”。军乐部“节拜合乐”,其音乐热烈抒情,出舞场伎64人,着南诏民族2 ]. O# \; l0 x6 {# K6 j' X/ w
盛装。循字舞跳,依次依身摆出“南诏奉圣乐”五个字形。每舞一歌,每歌皆一章三叠而5 |  B* H% ~. D( `% F- Q7 I
成。除群舞外,多次独舞,独舞“亿万寿”舞时唱“天南滇越俗歌”四章。乐舞内容丰富
: R  p" L) h. O% P; n1 `7 l,意境深远。乐奏、歌唱、舞蹈及总体结构、场景调度、舞美服饰浑然一体。唐德宗亲于
% M4 q* F1 C) @) T, F& B5 s0 C麟德殿观看。南诏乐自此由西南边疆传入唐朝宫廷,列于十部乐,在宴会立奏,在宫中坐
" I" s7 E+ G3 q/ {7 J奏。
! T" Q* `# Y. f6 N  在大理、剑川、洱源、鹤庆地区的佛、道教较为发达的城镇和乡村,还广泛流行少则
& r! C8 l. ^0 Z2 |/ G1 x10余人,多则50余人演奏的“洞经音乐”(在鹤庆则称“读经音乐”)。源于白族民间音乐,
1 J8 L; [' j$ R! b( L. z又融进《大洞仙经》等经腔和曲牌,杂以南诏宫廷音乐互相衍化而成,其乐器分打击乐、9 ?/ {+ Y- J$ i1 L
管弦乐两种。现保存曲目《将军令》、《水龙吟》等20多个。
- d- \& n) q3 {0 y  白族乐器品种较多。古代汉文献把铜鼓归为滇僰的“蛮夷乐器”。晋宁石寨山汉墓中,
. t" ]2 T7 B! P, u7 H8 ^在一个铜鼓形贮贝器上铸有两人抬一铜鼓,一人双手戴大圆环,手舞足蹈;另外二人正边 % i0 k( h; `) `: @
打鼓边唱歌。说明白族先民汉代就已把铜鼓作为乐器。另出土的“滇王编钟”有六件组成。2 s! x& J& k! b0 W0 Y
最大一件通高40.3厘米,最小一件通高29厘米。钟身两面铸有蜿蜓龙形各四条,左右对称。
' B# ^5 e; ^% N% ^+ `- C( G至今流传常用的弦鸣乐器有三弦、胡琴;膜鸣乐器有两端蒙皮、直径尺许的小鼓,单面蒙
; g* P, }4 y2 z3 \+ u8 J8 N) r皮的小八角鼓(又称“金钱鼓”);气鸣乐器有木叶、芦管、唢呐、笛子、箫;体鸣乐器有; t* }; I+ c; e4 {" U% T7 O- l; A
锣、钹等。
8 H" Y/ K/ W, E9 I$ t* I: e4 B  r" Z  器乐有单吹单打、双吹双打及鼓吹乐等。
$ [3 A8 V) p0 O/ `1 H  单吹单打,其编制是鼓、锣、钹、唢呐各一的合奏形式。音乐轻盈活泼,明快热情。 5 @9 a3 {3 ]# f. O# v1 l  i
  双吹双打,其乐队编制为鼓、小锣、大锣、大钹各一,唢呐两支。因锣、唢呐各一成- S. V6 V+ u: }+ z' s
双,故名。音乐情绪欢快,气氛热烈。常用于婚丧、上梁、立墓、祝寿及戏剧、节庆歌舞7 `8 W# q/ x6 l7 m
伴奏。
- J8 q9 P1 x5 S# D  白族音乐人才辈出。《南诏奉圣乐》中肯定有白蛮乐官从事音乐创作,只因文献不载$ q: y7 m" F) M* t9 w0 v4 ?
而已。明代高北峰和清代王兆兴是著名琴师。浪穹(今洱源)人何星文著有《何氏琴谱》一4 T( O* o0 S2 u+ N9 [& C
卷。
, j0 O$ E& b: b0 @) R  白族当代作曲家有禾雨、张汉举、张绍奎、董锦汉,歌唱家有杨洪英、段顺媛、高明
( m. x) u) C7 k( F' }8 h等。还有唢呐演奏家杨学仲。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