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帆:在大理重建缺失的文化创意园
2011年11月末,大理的天空碧蓝、澄静,苍山十九峰肃穆、神秘,下关的空气清新、自然。这里很少有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少有大城市里的喧嚣和浮躁,对大通地产副总经理张晓帆而言,他喜欢这个城市的特质,喜欢这里的生活。
每天下班后,如果没有应酬或是特别的事物,张晓帆总会“抛弃”自己的座驾,沿着街道缓缓步行,一路走,一路回味着大理这个千年城邦、妙乡佛国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故事。有时,200多年的南诏国和300多年大理国的历史经典故事,会一幕幕地在他脑海里轮番上演。
闲暇之余,张晓帆总会遥望太阳升起的地方——那里是大理的海东区。那里,将是大理未来10年内最有发展前景的地方。在这个被大理市政府定位于居住、商业、旅游、文化和工业园区为一体的海东片区,一个占地面积达292亩、名叫“洱海龙湾”的项目正冉冉升起,有着13年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开发历史的大通地产,将其打造成集住宅、商业、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一体的综合社区,“这里将是大理的乃至世界的文化产业基地、交流平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人会聚于此,产生各种各样的文化创意。”张晓帆这样构想。
时代弄潮儿
说起自己的从业史,从国企到民营企业的几次身份转换,从最早的医药行业到现在的地产行业多次转折,张晓帆有时会感叹,自己俨然就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云南房地产行业的起步、崛起、发展的每个时段,张晓帆几乎都亲历其中。其中的过程,套用一句用滥了的俗话,张晓帆就是一个标准的“时代弄潮儿”。
1988年7月,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的张晓帆,分配到了昆明一家药厂,也就是今天的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那个年代,很多人都在国企尽情地“混日子”。张晓帆没有,经过潜心研究,他改进药厂的生产工艺、到各地跑市场,成为技术骨干、车间负责人,后来还独立承包了药厂的一个车间,率先实行企业里的“承包到户”。
1992年,受制于国企诸多桎梏的苦恼,张晓帆毅然离开国企,跳入当时昆明第一个民营高科技企业——路达集团。如今,这家早已烟消云散于时代浪潮中的民营企业,在当时却开创了民营企业的诸多先河——率先与高校合作开办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目的的路达企业家学院(张晓帆有幸成为首期企管研究生班千人选拨赛中,脱颖而出的一员);第一家成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公开向企业员工募股……
其后,张晓帆进入天元集团,这个一度与百大集团有着诸多关联业务的企业,开启了张晓帆进入房地产行业的“弄潮”史。“两家公司一起投资了野鸭湖项目”,从野鸭湖项目最早的基础设施建设,到后期野鸭湖的运营,扎根野鸭湖的几年时间,张晓帆在实践中学习到太多太多的房地产知识。
顺理成章,张晓帆进入到当时的昆百大投资公司,开始负责北京、上海等地的项目投资。“我对商业地产的启蒙由此开始。”当年的张晓帆,曾走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商场,为北京的家乐福做过30多万家庭的DM直投……
2000年,张晓帆回到昆明进入到大通集团,这个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集团公司。
接下来的故事,变得越发顺畅,就像张晓帆说的,他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分享“弄潮”经验 在某种程度上,走着,是一种状态;经历,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2005年,张晓帆和他的团队,参与大理首个旧城改造项目——正阳时代广场。这个体量达到14万平方米的综合项目,涵盖医院、住宅、餐饮一条街等等。当年,这个大理市区最中心的项目,商铺价格一度卖到3万元/平方米,“最便宜的商铺价格,当年也在1万元/平方米。”
回顾一路走来的路,张晓帆与记者分享了他的心得。“我从百大野鸭湖项目上深刻体会到: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水库,到风靡昆明乃至云南的野鸭湖度假小镇,一个企业占有稀缺资源并成功运营,将给企业带来多丰厚的利润回报!”而在其后的商业地产开发、住宅地产开发中,他一直提到当年的昆百大团队,曾给他多么丰富的积淀和经验。事实上,包括张晓帆在内的曾经的昆百大团队,将创新和坚持带进了云南房地产行业的各个领域。
用记者对张晓帆总结的几个关键词,那就是“发现机会、专业专注、善于学习、坚持、敢于创新”。像张晓帆一样的本土职业经理人,将新生的力量和新鲜的血液带入到云南的房地产行业中。
从大通地产开发的正阳时代广场、花韵蓝湾、鹤庆兰庭、凤仪文化市场,你都能看到这种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的精神。当年,花韵兰湾,这个总建筑面积达8.6万平方米的地产项目,大通地产率先将花园洋房概念、精致的园林景观带进大理市下关城区,这个项目开盘几天后即全部售罄。而今,花韵蓝湾二手房价格已超过6000元/平方米,是大理州首个省级示范生态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