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双廊镇旅游知识大全1 V, C' d: A0 ~# w- r) X
双廊镇地处东经100°11′,北纬25°53′位于高原明珠洱海之东北岸,是洱源县的南大门和洱源旅游的前沿和窗口,国家4A级旅游精品——“南诏风情岛”所在地。镇域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西眺苍山十九峰,门迎万顷洱海,东靠鸡足山麓,水天一色,群山此起彼伏,溪流纵横交错,群落分布于洱海之滨,从南至北延伸盘踞环湖公路东西两侧,一片青山秀水,一幅壮美秀丽的自然景观展现在苍洱景区之间。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之盛誉。; k: X3 O ~4 G4 \% S) R; B
一、基本情况
. n1 u" k+ N- U! |1 I; [$ } “苍洱风光第一乡”双廊镇东邻东南亚佛教圣地鸡足山,西临洱海,现与大理接壤,北同鹤庆相连,镇人民政府驻地“双廊民族文化一条街”,海拔1976米,全镇国土面积218.28平方公里,辖区有七个村民委员会,分住山区三个村,沿洱海之滨四个村,共51个自然村,76个农业生产小组,1个渔业小组。2002年末有农户4184户,总人口17463人,总耕地面积678公顷。镇内居住着白、汉、傈僳、傣、藏、纳西等六个民族,其中白族人口占84.6%。境内山峦连绵,森林密布,潺潺流水清净秀澈,山光粗犷,水色柔美,自然与人景观绮丽和谐,民俗淳朴浓厚,民族文化悠久深远,名胜古迹遍布,故事传说丰富多彩,民族服饰鲜艳缤纷,民歌唱响寂静山林。这里四季如春,集“风、花、雪、月”之景,吸引游人纷至沓来。
$ { G6 Y4 F" J0 K% J5 R二、历史渊源
. s3 X3 B* S6 e2 o/ `! l: S 双廊建制变更频繁,时分时合。集镇古称“总良甸”,七村中青山、长育、大建、双廊、伙山五村民国以前属宾川县,五星、石块属邓川州4乡12里之一的柿坪里,直至1954年,七个村全归邓川县第二区,分大石乡、双廊乡、长育乡、伙山乡等4乡。1956年11月,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撤消区建制,建双廊乡划归邓川县,1958年10月为东风公社管属,1961年10月,邓川并入洱源县时建立双廊人民公社,1962年12月,又并入江尾区管理,1970年,再设立双廊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双廊区,1987年至1988年6月,撤区设乡,建双廊乡人民政府,2000年8月双廊撤乡设镇至今双廊名之由来,洱源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之胜,双廊北有萝莳曲,南有莲花曲,集镇处“两曲”间延伸入海的沙洲上,前有金梭、玉几二岛环抱于双曲间,因“双曲”而故名双廊。+ W; T$ V( [$ S [. G! u# `) h
三、气候与作物
( u" @$ i/ R: L 双廊四周多山,寒潮不易侵入,又有浩瀚的洱水对境内湿度和湿度的自然调节,使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平均气温约15℃,由于海拔差别,昼夜、晴雨之间温差较大。
) G1 z$ ^( [5 p9 V植被繁茂、地广物博,山林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水冬瓜、杂灌木等,经济林果遍布,各种花卉纷纷竞放。全镇以种植水稻、包谷、蚕豆、小麦及荞子等为主,配种洋芋、大、小白芸豆,烤烟等多种作物。因气候特点适宜各种作物生长,森林覆盖面积为国土面积的42%。) f( e7 g1 k- a) X! v- y
四、经济社会: P* ?* [8 x( `8 }
双廊仍然是以农村经济为主的乡镇之一,2002年末,农林牧渔总产值按不变价为2539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9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1元。农作物种植中粮食面积为1489公顷,粮食总产量5456吨。人均占有粮食323公斤,工业总产值717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1535万元,第一产业GDP为3600万元。" D" F* d" x1 s% ~" y
水果种植是当地的一项优势产业,境内有8000余亩梅、梨、核桃、板粟等经济果木,年产鲜梅90多万公斤。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大牲畜存栏5253头,良种及改良乳牛1108头,牛奶产量为1000吨,奶农收入110万元,畜牧总产值现价892万元。且目前正努力建设乳业基地,林业生产趋势良好,产值现价为111万元,建立经济林果基地1100亩,渔业产值现价为857万元。旅游社会总收入606万元。烤烟生产为支柱产业之一,2002年收购烟叶223795.6公斤,烟农收入243万元。
4 l# @% J8 I E" i7 q% Q8 y 由于上述各业发展,地方财政预算收入91.82万元,财政总支出完成493.56万元,本级财政支出303.33万元。使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电话使用550门,手机使用普遍,完成了“普六、普九”,巩固了“两基”、“两全”,儿童入学率达100%,卫生、计生事业普及,“三为主”、“三结全”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无重大事故发生,文化事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V" f1 Y% e. d8 w% D0 K9 K3 j* X
五、资源特色' C* U M+ {. M0 S- t' F1 s
双廊拥有底蕴丰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内涵悠久深远的传统和文化。得天独厚的地厚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以“南诏风情岛”为龙头的旅游业兴起而使双廊成为“苍洱风光第一乡”。 W1 p1 T4 g' N# c2 j2 s) C, o. m
自然资源:四季如春的气候、山青水秀,沿湖滨居住,水色山光绮丽和谐,“双岛”(金梭、玉几岛)、“双曲”(萝莳曲、莲花曲)之美;既有舟楫之便,也有渔田之利。门迎苍洱,背负山溪,集“风、花、雪、月”之景;土地肥沃,植被繁茂、森森密集,溪流纵横交错,多种作物生长;环境优美,区位优势天生地就,是苍洱景区的明珠。
+ m s* h" n% j) l# A$ Z( a 人文资源:有红山寺庙、双廊民族文化一条街、天生营、南诏风情岛、州级文物单位金榜寺、摩岩石刻、丰富的故事传说,青瓦、白墙、淡墨画及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独特的白族建筑物随处可见,村村有庙,白族画家赵青、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住居于此,山美水秀,男聪女慧,人杰地灵,曾是《五朵金花》、《五朵金花的儿女们》、《白月亮白姐姐》、《洱海情波》、《重振精武门》、《望夫崖》等影片制作的景点,让游人倾注情趣。7 ?! P( I' V1 F/ y4 L
传统与文化:以白族为主的六种少数民族杂居,既有服饰、方言、饮食、信仰、生产方式上的悠久传统,又有典型的民族民居,别具异趣的婚、丧、喜、庆,特有的民族节日、本主文化,龙狮舞、霸五鞭,龙舟、花灯、民歌、戏剧、上刀山等传统体育与文化,有中国民俗文化村、奔放朴素、热情好客让外人喜爱,在洱海区域民族中一枝独秀。7 {: ]* `' z" q* Z
特产:出产众多的土特产品,以“名、特 、稀、奇、优”而远近闻名,有梅果系列的精加工产品,别具风味的乳扇、银鱼,精致的民族工艺,还有花卉、炖梅、杨梅、大小白芸豆、板栗、核桃、松子、鸡枞等。蕴藏锰、锌、铁、铜等多种矿物质,既有山珍,也有海味。
3 ]3 l3 V5 i5 B& A5 l6 g六、发展思路
# e: B0 V/ G5 Z# [3 L% \9 S. f 结合镇情,抓特色求发展,总体思路是:以发展是兴镇为民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增加农民收入为归宿,培植财源和财政增长为主题,突出旅游特色,建设旅游重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昂扬的精神,以新思维、新举措、大思路、大开放、大手笔、大气魄,抓特色,求发展。一是大思路培植财源,增加收入;二是抓特色,大手笔建旅游重镇;三是大动作加快集镇发展;四是大气魄对外开放;五是以新思维、新举措抓生态环保项目建设,努力建设民族文化旅游重镇。) d5 ]- A3 G0 Y9 b1 q
通过实施科技兴烟,科技兴农战略,实现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依托邓川奶粉厂的转让,大力发展乳畜业,以“南诏风情岛”为龙头,努力做强做大旅游业;做好“文化与旅游”协调发展的对外形象宣传,提高集镇知名度。" W8 C2 ?, t. J% b: g7 j& O
</p>[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