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洲的白族人家
6 \# ?" O8 x* ?( O! }/ P+ ?6 V在大理,最有吸引力的是白族人聚集的村落喜洲。我搭乘白族人杨先生的车从大理古城前往,车行驶在马路中央,左边是看不到尽头的苍山,右边是洱海,大片田野。杨先生告诉我,白族人分布在苍山与洱海之间,苍山有多长,洱海就有多宽。古时候,这样的天然屏障,很少让外族人轻易入侵。. ?9 {) h* n6 F; h) R- r
一路上,发现在搬石块、种树、盖房子的人群中有不少白族妇女。经过杨先生的解释才了解,在白族,女主外,男主内。结婚前,男人遇到自己喜欢的女子,追求对方的方式就是去女方家干活,做三年苦力,然后结婚生了小孩后,男人就享福了,通常是女人出去干活,男人在家里带小孩。白族人有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说的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2 j' q7 i; s8 B. B1 V进入喜洲,有特色的是白族人家的建筑。那些民居十分讲究细节设计,整体大方,从外观上看是大片白色的墙,细节处有许多民族图案的设计,通常以黑白绘画为主,只有非常有钱的人家才会使用彩绘。那些民族图案也是有含义的,通常象征着吉祥、祝福。走进里面,大多的建筑设计呈三房一照壁,有两层楼,不少白族人家里养着很多植物。在喜洲,很多户人家的门都是敞开的,你轻声进去,听到有婴儿哭啼的声音,麻利的切菜声,再轻声出来,竟没人会留意你曾来过。
2 f* b/ D; m1 S. c# e8 |3 W% a路上非常安静,,难得见到有母女俩从家门口出来,推着木板车去附近的粮食加工处买玉米渣,小型的谷物加工站内传来轰隆隆的机器声,母女俩装满两袋子玉米渣,扛上车后推着走。在大理,常能见到非常小的孩子跟着父母干活,或一个人在巷子里走,买小零食吃,身边也没任何亲人同行。
7 P3 h. x/ e# Y) O. _# l7 Y' M在喜洲,随处可见大片的农田,但很少能找到吃饭的地方。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我一路往前,路边两名老夫妻正吃着午饭,我问他们何处能找到吃饭的地方,他们指了指前方,表示还要走很远,当我正准备往前走时,老人叫住了我,问我要不要一起吃?这正是我期待的结果。2 {3 U+ a7 b5 `5 ?5 O/ J6 o
路边的大树下,我与他们席地而坐,是白族特色的菜式,玉米片加西红柿,放了一些葱与辣椒。在当地,每餐里总有土豆,且菜偏辣些。老人给了我整锅子的白米饭,说:“多吃多吃。”) Q: U# r$ `1 H! D) e
这两名老人,住在苍山脚下,在喜洲包了几亩田,今天是来这干农活的。老农的妻子吃完饭便戴上草帽下农田收割豆子,而老农则坐在原地抽起了草烟。老农说,自己家的小孩都出去打工了,一年只在春节回来一次。他说,他家自己收割的粮食不卖,都是自己吃,最近几年粮食收成好。
1 @0 P( d' @: X: t, u a) U在当地白族人家吃饭,他们是不会收钱的,非常客气。最后,我将徒步中购买的小型手电筒送给了老农,老农似乎是第一次见到这手电筒,既高兴又好奇地摆弄着。$ Q- p4 p5 d. E6 p
作者:王恺
' ?2 ~0 C% @; b(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U4 Q3 S! K& \; w5 _9 {
</p>[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