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之历史
5 l( B2 Z; y' m% b! y9 J: BDablit guaif # _/ z' S7 b3 H6 g7 N) y! f
皇帝 ( u- G- E2 F% m
←
. D5 B/ s! |8 T& f: X1 G 937 – 1095
1 M3 G0 v9 _* p( }8 w9 T a4 f1096 – 1253 →
& i0 F* Z2 G) _. d: F# j$ F3 e 0 x5 {4 Y) M- O/ Q0 i
3 ^! Z0 Q, ?, Z$ h; o, T, k
1142年的大理(左下紫色) 3 h% l( S* B- Q3 f' Q, @, \
首都 大理 . M: m& ~/ T$ ^% ]8 y2 M3 P c
主要宗教 佛教
9 l( _; k/ i. x, v+ V政制 君主制
6 j. t1 L" e! o9 U* q% u0 ]皇帝 共22位
U* b7 I/ S( d3 q- E) k- 937-944 开国皇帝 段思平 % k8 s3 O) `7 h) l2 f* G; `9 v
- 1251-1254 灭国皇帝 段兴智
# u/ Z# q. {6 @- a7 f: {3 R历史
- V7 r- }3 L' e" @% D* w3 C, k* g& x - 取代大义宁 937
& e; Q, T. m% P( v. O - 高升泰建立大中 1095
0 _7 b$ s L5 [ - 大理段氏复国 1096 ) y9 C) F3 R G& y0 f
- 亡于蒙古帝国 1253 ! ]- D( _: |* [( Q( L
大理国(白语:Dablit guaif,937年-1254年)是位于中国云南周边地区由白蛮人段思平建立的政权。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中国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6 L; M9 g8 _( z2 \3 n( a8 i) E
大理国于937年由段思平灭南诏建国。都城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太和村),国号大理,以其尊崇佛教,又称妙香国[1]。1095年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国,1096年高升泰在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国[2]。1253年,大蒙古国忽必烈“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1 h; S$ R4 q/ i7 B/ |$ Q
大理国灭亡后,蒙哥汗三年(1253年),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置大理路,辖境包括现今大理、洱源、巍山、祥云、永平,以及姚安、大姚、保山、腾冲等地。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云南内地共设有助个府),辖境相当于现在的大理、祥云、宾川、洱源、云龙等县。这当中,作为洱海周围的大理县也数易其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置太和县,1913年改名大理县,羊苴咩城也就改称大理城。1 L) j- l% N( R# A j% Y
目录 [隐藏] ' T/ H- `. t3 }6 w) x0 b7 M
1 历史
+ P9 g1 g7 ]( K$ p5 ~, L# j5 n' n' s1.1 建国
" j* _7 c2 z( o8 k+ R1.2 大理与宋关系 7 ^: O' Q/ Y, y0 H
1.3 大理与吐番关系
0 i/ w" @* X- `6 M0 U* I1.4 高氏掌权 ' u4 Z# l) o+ G% D
1.5 大理蒙古战争 ; R( M2 B, d+ s1 e1 M2 `6 X
1.6 灭亡
0 @* L( q0 {5 t# r0 s! m5 x: G2 政治制度 ( i4 l3 f0 R4 _0 h
3 文化
0 @3 A2 @1 F$ a5 \: J+ Q3.1 儒学
8 [- y) W4 O7 @1 k* y, P- H3.2 佛教
i" z9 E, y% l- F. h% @$ n4 B4 统治者及年号一览 2 t% @8 \; P7 d- z% r2 _
5 大理行政区划
, l) o) U8 M: ~5 r) M6 资料来源
; c h8 m1 M( m+ i* [4 z. o7 相关条目 9 O0 P( U! q# r5 U, g& t
8 外部链接
5 t% K' S/ M* G5 W* c3 {
8 i; p/ j( A, {; _历史
" l0 g5 X+ _9 V/ p
: T2 R" U4 {" u- e) U5 \* n6 ~云南历史
* u3 w/ B r9 h2 ], ~4 m " ~* l0 R1 g5 f( U+ f+ N
史前时期/ p; T8 D% Q' Z: p9 N
滇国 BC 278–AD 115% M# J7 S& R- d
汉朝治滇历史
9 M7 h4 J0 m! h$ }, Z5 H益州郡
6 J( g( S. E7 |& l3 P+ ~永昌郡
4 B( l& _2 [& e1 V哀牢 " \/ J3 I9 Q: q
白子国、建宁国 , I% X# S! E' }1 D4 s( H) n$ N
三国六朝治滇历史: i2 t( \& a4 r6 y7 j2 M% Q
宁州
- ]* w2 t; J+ r4 x# Q# ] I爨氏 ?–748 1 Z ~: W: m1 ?( r0 g
隋唐治滇历史
8 P2 ?6 P! c, n3 B: [8 ]南宁州 , i* i* |! J5 Q3 {3 u {
姚州(云南郡) 7 I& Z& D( a7 V6 M- c5 J
六诏 649–794
( m' U1 S) h2 S/ }/ W南诏 738–902
2 S/ t( y3 n/ G4 J+ Z ]后三朝 902–937- K* [$ o! M6 O% G/ ]- ]& }; P
大长和 902–927
% [, P/ H' x/ e1 J: r! {大天兴 928–929
7 q @; ~! r9 t8 \. n5 Q0 X大义宁 929–937
$ v, \6 h: O" B W! ^/ {! E; Q大理国 937–12539 w- P) m2 C/ b* R' B
大中 1 `. r' y8 M" z6 y* g
蒙元治滇历史1253–1382
% {7 l+ k5 s9 n- |/ Y, v梁王国
1 h& E V8 J* n/ i+ W( `! w% q大理总管府 1257–1382 ) }; \7 y# ~! i, ~2 `: S
云南等处行中书省 ' d8 c) I7 N7 `: B( F% M
明治滇历史 1382–1661
: U& S' A; P. [ w O5 Q云南土司 ; e; ?6 K4 [: z7 Y$ U; u
云南承宣布政使司 " ` @- ^2 |- }4 b& u
清治滇历史 1661–1912
, ]# x6 M2 V0 J# [7 t& f云南土司 - U2 d3 \* N6 f' z
杜文秀政权 1856–1873
; J$ a$ z( Z0 c" k0 M$ y! ~1 }中华民国治滇历史 1912–19495 T V/ `2 N3 }3 l$ S0 t
a% a+ h0 q% P& U3 K ~3 l* z8 T
云南省
! U8 [8 X+ E.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滇历史 1949至今
) V& S3 W# q6 h: G( f# Y云南省 6 U1 Y0 g" X, u
2 W+ v: L \0 a- Q建国
" W Q* i3 c" Z段思平先祖为武威郡人,始祖段俭魏,佐南诏大蒙国蒙氏为清平官,为东汉武威太守段颖的第17代子孙,六传至段思平。思平为幕览(小府副将),后因战功,成为通海节度使。公元929年,杨干贞夺赵善政之位,建大义宁,改元兴圣zxad 其弟弟杨诏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在疑惧下,杨干贞急欲追杀段思平。
/ w/ r" j/ Q" `5 X. P在被杨干贞追杀期间,段思平曾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启示,藏匿在自己舅父的部族中。会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关系密切,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军师董迦罗前来加以保护。
E' o5 j1 {6 a5 c8 K3 `! i Q& ?6 ]公元930年,杨干贞的位置被其弟杨诏所篡,杨诏得位后,改元大明[3]。
0 `: V" F9 |1 a& f3 D段思平向东方的黑爨三十七蛮部借兵,会于石城,以董迦罗为军师,讨伐杨干贞,所向皆克,遂进攻大理。
& T5 K* n. {) f$ r+ S
8 Y3 t) W7 d# A* m当时杨诏等陈兵据桥,段军不能通过。当晚段思平在睡梦中得到三个梦境:“人无首;玉瓶无耳;镜破”,感到大惑不解,其军师董迦罗指段思平的梦境乃天大吉兆,因为“君乃丈夫,去首为天;玉瓶去耳为王;镜破则无对者”,因而军心大振。是日,段军找到一名浣纱妇女,指引段军适合大军渡河的地点,曰:“人从我江尾,马从三沙矣,尔国名大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