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之旅-大理崇圣寺三塔
) L! X9 h6 N4 d Y+ ]1 \
; v- T7 L8 G1 M. C( U
% {9 L0 U" J) W. G( V( p8 P' t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2511 更新时间:2006-11-30
& c" p" ^$ ?1 E# v0 d- p 闻名中外的大理崇圣寺,一千多年前就是地方政权“南诏国”、“大理国”的皇家寺院。寺院中的大塔又名“干寻塔”,高 69.13米,共有13层,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为唐代典型的塔式之一。其塔基前有“永镇山川”四个大字,笔力雄浑苍劲,气势磅礴,为明代沐世阶所书。分立在大塔稍后的南、北小塔,均高43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都是10级。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是大理的标志和象征。 一千多年来,三塔经历了风雨剥蚀和多次强烈大地震,仍然巍然屹立,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明朝时的公元 1056年农历5月6日大理发生大地震,史籍载“城廓人庐尽圮,中塔(大塔)折裂如破竹,旬日复合,安然无莹。”后面两座小塔被震斜,至今斜立,蔚为奇观,而崇圣寺被震毁,十分可惜。! v+ x# H3 p5 U9 Y; h
2006年7月12日至14日大理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举行了崇圣寺开光大典系列文化活动。国内一流专家云集大理共同探讨佛教文化经大理传承流变;百余位海内外高僧大德(108位高僧大德:比较著名的有新加坡的惟俨法师、泰国的仁得上师、韩国的智冠长老、香港的觉光长老、澳门的健钊法师、台湾的星云大师、北京的一诚、圣辉、刀述仁、学诚等高僧大德) 齐聚崇圣寺共同祈祷世界和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风调雨顺,和和美美。只可惜我们来时只赶上了一个尾巴。. T6 L! L& e+ z x
2 s" c, b1 R5 W' k4 h) o% x 崇圣寺原在三塔之西,靠苍山一面,其山门距三塔主塔约120米;是南诏国第10代王劝丰右时(公元824—859年)所建,时为南诏国后期。南诏国中期崇佛之风兴起,到劝丰右时已达极胜,佛寺遍于云南内,有小寺3千,大寺8百。经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较南诏更为发展。因此,大理国就有“佛国”、“妙香国”之称。崇圣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当时,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胜行。
, d. O" n3 I0 K2 Q, o 崇圣寺及三塔历经千年沧桑和风雨剥蚀,建国后政府对三塔保护十分重视,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78--1981年由中国文物研究所承担了维修工程的勘察、测绘、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指导工作。云南省文化厅主持对其进行大规模维修。这次维修中在千寻塔基座中发现了佛教文物600余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写本佛经,其中有一尊金质观音像,重1135克,高24厘米,极为珍贵。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文物中最为丰富的一批,价值极高,为中外所瞩目。这此发现,揭开了古代大理这个“佛国”的一道神秘面纱。
" X/ C* E5 I5 B p% n! Y 三塔中的小塔在主塔之西,与主塔等距70米;南北对峙,相距97米。它们是五代时期大理国所建造的。两塔形制一样,都为10层,高42.4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 i7 D% u/ n \$ O5 G
' R" u" D/ e& K7 e% Z3 f* N: j c# \</p>[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