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称肛门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垂于肛门之外。这种病症在婴幼儿期比较多见,尤其是1~3岁的婴幼儿。脱肛反复发作,可使肛门括约肌松弛,导致其他并发症,给患儿造成不良影响。脱肛也是适合按摩治疗的病症之一。
●脱肛的病因病机
产生脱肛的原因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长期患有易使腹内压增高的病症:如便秘或腹泻、咳嗽等,使腹内压常常处于增高的状态,迫使直肠脱出。
(2)小宝宝肛周组织薄弱:3岁以下的小宝宝,支持直肠的组织比较软弱,尤其是长期腹泻或者营养不良的患儿,坐骨直肠窝内脂肪缺少,括约肌群的收缩力减弱,故直肠易于脱出。
(3)小宝宝发育缺陷:婴幼儿骶骨弯较浅,直肠呈垂直位,故当腹内压增高时,直肠没有骶骨的有效支持,易于滑出肛门。
以上发病的原因常常是综合作用而导致的病变。
按照中医的理论分析,脱肛属于中气不足范畴。造成发病的原因是长期喂养失当、营养不良、慢性久病或体质衰弱儿,都可脾气不足、脾不升清、中焦气机升降失司;加之大肠与肺相表里,久泻久秘耗损大肠,伤及肺气,肺失宣肃,则使腹中气机紊乱,大肠失之温照、升提之气,故而下陷。
●脱肛的诊断分型
(1)脱肛的诊断标准
其发病症状表现为患儿具有排便时黏膜脱出甚至肛管脱出的症状。早期可以手推复位,严重时可出现局部充血、水肿、溃疡、出血,以致复位困难;或发生嵌顿而导致严重并发症。
常有咳嗽、便秘、腹泻或哭闹等症状的患儿易导致脱肛。
(2)脱肛的辨证分型
①中气下陷型:表现症状为肛门直肠脱垂,脘腹胀满,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经常便秘或泄泻不止,或排便溏秘不均,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②脾肺气虚型:表现症状为肛门直肠脱垂,体质虚弱,易于外感,动辄汗出,腹胀纳差,便秘或溏,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3)脱肛的治疗原则
对脱肛病症的治疗原则主要在于补益中气、升提阳气。
(4)脱肛的按摩手法
基本手法
①将患儿置于仰卧位。医生将双掌搓热敷于患儿的小腹部,从脐部至耻骨边缘,沿任脉进行提捻法。
②掌揉大腿内侧,从阴廉至箕门穴进行连续压迫法,反复按摩。压时至局部有酸胀感为宜。再用双手拇指分别点揉双侧带脉穴。
③将患儿置于俯卧位。医生用双掌从背部到腰骶部沿足太阳膀胱经1、2侧线进行掌揉法。
④点揉脾俞、肾俞、至阳、命门等穴。
⑤搓腰骶部,至局部有温热感为宜。
⑥用指背在八谬穴部行轻拍法。
⑦将患儿置于正坐位。揉点百会穴,拿肩井。
加减手法
如患儿肛门周围出现水肿,可用拇指揉水分、孔最穴及手三里、足三里穴。
爱心提示
(1)要忌食生冷。
(2)忌食辛辣食物,避免便秘。
(3)可配合健脾补中气的药物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