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服饰婚俗 , l1 \: q; v( F. T7 Y1 |
) E( J( H% u' z “苍山绿,洱海清,月亮白,山茶红,风摆杨柳枝,白雪映霞红”,这正是婀娜多姿、飘然若舞的大理白族服饰的真实写照。
5 u2 S8 @: U% F+ j9 {; a! I& o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七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等字样。绣荷包是爱情的象征,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 A: S5 P. m5 r
白族女子服饰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得益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已婚妇女改为挽髻。洱海东岸妇女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以簪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
# ?% x k+ y) Q 白族婚礼十分隆重,婚礼的活动一般分为“踩棚”、“正喜”、“散客”三个阶段。头天为“踩棚”,白天搭彩棚,给女方送衣物箱笼彩礼,夜晚由民间艺人在彩棚里演唱“吹吹腔”、“大本曲”,称之为“板凳戏”。第二天为“正喜”,新郎用花轿迎接新娘,新娘要哭别父母、兄妹。到男方家门口时,新郎、新娘在司仪的指点下于大堂之内行大礼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旋即抢入洞房,争坐床头,意为先入为主。因白语中“辣”与“亲热”、“富贵”谐音,故陪郎侍女们在洞房内将辣椒面撒入火盆,辣味四溢,呛得新娘大咳不已;在酒菜中撒入花椒面,麻得新娘难以下咽,以示“亲热”、“富贵”。正喜这天,通霄达旦地演奏“吹吹腔”、“大本曲”,热闹非凡。第三天“散客”,由新娘亲自烹饪鱼菜招待亲朋好友,叫“吃鱼宴”。新婚后三日新娘才回门。 几棵“蜜蜂树”,种上几株“蝴蝶花”,以表达“怀古思祖”的心情,三营坝子有“花果坝”的美称,在一定程度上,是和树花会的传说和风俗分不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