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街赛马史话0 N4 t: q( \ c! a$ X- v5 E
大理一带自古盛产好马,赛马活动历史悠久。- z" V0 k- p: ^0 x! t. g
相传早在南诏时期,南诏王阁罗凤曾把具备优异骑术作为挑选卫队成员的条件之一,赛马在当时是训练部队的一种方式。大理民间自古养马者甚多,除农事使役外,商贾运输全靠马帮驮货,两地往返乘马者居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集市贸易和骡马交易相继出现,在各地集市交易中,马匹占主导地位。为了买到好马,人们在选购时总要试骑几趟,或找出几匹好马到空场上比试一番,年复一年,渐渐形成了骡马交易会中的赛马活动。大理三月街、洱源渔潭会、鹤庆骡马交易会、剑川骡马会等都有赛马活动,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大理三月街赛马。: f4 I' I0 J, o8 r
新中国成立前,大理三月街赛马场设在大理古城西郊石门村下、西城墙外的官道上。每年一次的赛马活动,于农历三月十八日举行。每逢赛马之日,三月街热闹非凡,观众多在城墙垛口处,或站在城墙两侧的高埂上,有时多达万人。随着三月街赛马规模的不断扩大,参赛者日趋增多,比赛规则也日趋完善。参赛者除了大理地区的白族、回族、彝族、汉族骑手外,还有来自丽江地区和中甸的藏族骑手。参赛马匹少则十多骑,多则五、六十骑。马匹鞍、蹬、辔头俱全,装饰得五彩缤纷,骑手身穿少数民族服饰。比赛活动由三月街商会主持,聘请数名精通骑术的长者为评判员。赛场中设主席台棚一座,供地方军政首脑及宾客就座观赛。赛程约1华里,北起三月街卖寿板处,南至大理武庙后。比赛分预赛和决赛两步进行,每次预赛有3至4骑参加,根据参赛骑手数分组,预赛优胜者参加决赛。评判员评定等级,优胜者授锦旗一面、奖牌一枚。竞赛内容有三项:一是赛速度,称大跑,又叫大走,以奔跑快慢决定胜负;二是赛步伐,称小跑,又称小走,以马的步伐均匀稳健程度决定胜负;三是赛马技,以马技程度的高低决定胜负。比赛时骑手扬鞭催马,在马背上做各种特技动作,如俯身拔起插在跑道上的鞭子、小红旗,或骑手在马背上下翻腾等。
- `8 w5 n7 R% l- b U7 Q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理地区规模较大的赛马活动有2次:. |3 R' [+ C0 B. N/ x
1955年大理三月街期间,云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在大理举行滇西各族人民体育表演大会,大理、丽江、楚雄、保山、临沧等地代表队及大理驻军参加表演,大会表演项目中有赛马和马技表演。因原来的赛马场已修建成滇藏公路,赛马地点在大理西城墙下临时修筑的跑马道上,赛程500米。) f6 \3 f) S( E" H
1956年,大理专署主办的大理专区体育文艺比赛大会在三月街期间举行。大会除各民族文艺表演外,主要项目是赛马和马技表演。大会邀请了丽江、迪庆等地州的骑手参加,参赛者50多人。赛马地点在大理三塔寺部队驻地的操场上。/ Y+ {+ s, y7 M$ P
1956年以后,由于农业合作化处于高潮时期,大牲畜入合作社,社员不得养马,三月街赛马活动也就冷落下来。1962年以后,农村政策调整,社员自己可养1-2头大牲畜,有的社员饲养了马匹,三月街赛马活动再次兴起。
* {7 }9 |' @8 h- s& M* d “文革”期间,大理各地的赛马活动都被当作“四旧”破除了,没有开展过赛马活动。
! b% L+ k- b7 e' g1 n: h( b5 [ 1978年后,农村经济有所发展,大理的农民又开始养马、驯马,为恢复赛马活动创造了条件。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恢复三月街赛马盛会,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县共同投资54万元,于1982年在大理三塔寺南建成一个赛马场。赛马场跑道全长500米,占地83亩,可容纳3万观众。为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保障骑手及观众的安全,后又继续修建了西看台、南大门、北大门、东大门和主席台,修筑了围墙,并在跑道内外设置了围栏。此后,每年都举办一次三月街赛马活动。2 r# n h3 `) _# a7 F, R& @
近几年来,随着我州文化、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三月街赛马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参赛选手越来越多。在去年的三月街赛马活动中,来自新疆、内蒙、北京、广西、迪庆、大理等地的赛马俱乐部数十名专业骑手和100多匹马参赛,比赛项目包括速度赛马、走马比赛、骑马射击、骑马射箭、马术表演等全国民运会传统比赛项目,还增加了三月街民族节赛马项目中每年都要举行的具有大理特色的骑马拔红旗比赛。
& k$ ~2 i8 X) l5 q8 l0 s 记者 黑毅鹤(大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