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用脱脂棉球隔湿、压缩空气吹干,用小棉球或小毛刷蘸取30%~50%磷酸液体或凝胶,对涂布牙面酸蚀1min,其面积一般为牙尖斜面的2/3。液体型酸蚀剂与凝胶型酸蚀剂具有同样的酸蚀效果,但现在多主张应用凝胶型,因凝胶型的优点是易于识别、不影响封闭剂的粘结,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磷酸液溅到病人脸上的危险性。Tadokoro(1982)报告了使用一种50Hz电—磁带动的裂沟针机械清除裂沟内的东西,减少表面釉质30~50μm,便于沟壁酸蚀软化,封闭剂易于渗透到扩展的人工窝沟,与沟壁表面粘结。
   酸蚀的目的是使牙釉面出现不同形式的脱矿,形成无数微孔,凹凸不平。当树脂进入这些微孔后,聚合而形成所谓的树脂突(tags),以类似投锚式的机械相嵌锁结作用而产生固位效果。
   酸蚀的要求是牙釉面必须呈现无光泽的白垩色改变,无此改变及遭受唾液污染,应予重新酸蚀。同时,酸蚀的效果对乳牙和恒牙有所不同。用相同的酸蚀剂、相同的浓度和处理时间,树脂对乳牙的粘附效果不如恒牙。有人认为可能与乳牙面有机膜存留,无釉柱层的比例大(约50%),有机物较多.有较强的耐酸力,不能形成理想的酸蚀面,形成的树脂突较短较少有关。为确保酸蚀效果,有人主张恒牙酸蚀1min,乳牙必须酸蚀2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