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动物引起的四种病毒性出血热

0
回复
23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0 23: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在我国存在的有4种病毒性出血热。它们是:
  1.流行性出血热:以发热、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典型病例可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口有相当多的病例出血、休克和肾损不明显,易误诊为感冒等其他疾病。本病在新发地区由于医生不认识,病人就诊晚或治疗不及时、不得法,病死率还相当高,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死亡较多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病毒病。降低病死率重要的是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通称为“三早一就”。在发热期可以使用病毒唑,进行特异性治疗。本病在我国大部分疫区均可由带病毒的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等动物传染,一般通过带病毒鼠的尿粪、唾液、血液和体表螨类等将病毒传染给人。当前预防本病主要对策是讲究卫生、切断传播途径;针对传染源进行科学灭鼠。
  2.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曾流行于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省(区)。登革热临床表现有发热、关节疼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登革出血热,除有登革热临床表现外,可多器官较大量出血、肝肿大。登革出血热伴有体克者,可诊断为登革休克综合征。以上3种类型疾病均由登革病毒引起。登革病毒有4个型,初次感染一个型登革病毒的人通常表现为登革热,病情较轻;在5年内若再感染另一型登革病毒,特别是Ⅱ型,常表现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病情重、病死率高。对登革热等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但对症和支持疗法是有效的。在当前缺乏有效疫苗的情况下,对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防制、对病人采取防蚊隔离等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
  3.基孔肯雅出血热:通常与登革热同时或先后流行,在我国发现于云南等地。临床表现类似登革热或登革出血热,有发热、剧烈的关节疼痛,数分钟乃至数小时内即可丧失活动能力,而关节局部无炎症变化,躯干、四肢有皮疹和出血表现。灭蚊防蚊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
  4.新疆出血热:目前新疆病例连年不断,通过血清学证实,青海、四川和云南也发现疫源地。为了与我国其他几种病毒性出血热区别,1992年专业会议确定,称之为蜱传出血热。传播媒介主要是亚洲璃眼蜱。本病临床特点主要是发热和出血,肾脏损害不明显。除应用对症疗法外,可用免疫血清治疗。预防本病主要是防蜱叮咬。
  以上4种出血热由于病原清楚,均有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方法,确诊并不难。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制尚在进行。鼠、蚊、蜱是我国病毒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和传播媒介,加强对这些有害动物的监测和防治,是今后除害防病的长期任务。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