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简述' S# D0 z1 ?# L! w& R* J0 f& ]- u, _: y
洱海气候温和,风光绮丽,景色宜人,素以“高原明珠”著称。; v& c! S9 z& t/ ~ W L
海中有三岛:金梭、赤文、玉几;沿岸有四洲:马濂、鸳鸯、青莎、大鹳朋。
4 ?5 A/ C/ Y& A& p 三岛、四洲景致优美,是游览洱海、消闲度假的好地方。
; N" d% s3 n5 @& e, c( W 洱海四周有著名的洱海公园、喜洲海心亭、海舌、双廊风光等风景区,文物古迹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洱海周围,著名的有天镜阁、水月阁、珠海阁、洱海神祠、浩然阁和海中的观音阁、小普陀等。 k3 N* r" _( }' T
前人将秀丽的洱海风光概括为八景,即山海大观、金梭烟云、海镜开天、岚霭普陀、沧波渔舟、海阁风涛、海水秋色、洱海映月。
$ J9 v/ ]' m7 V2 J' F8 J- T 洱海与苍山紧紧拥抱,形成开然的苍洱风光,明代状元杨升庵留有“山则苍笼垒,海则半月拖篮”的名句。
( B4 M: R9 J! t4 P 洱海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 u4 Z8 i- q/ b9 X# \8 s洱海之产
+ E% g" y4 z+ P4 V& Z* m6 ] 古籍记载称洱海为洱河、西洱河、叶榆河、叶榆泽、弥河、昆弥川、昆明池等。
7 S9 q+ y: d" D& C% M' B7 c 洱海发源于洱源县的茈碧湖,源头出自罢谷山,北有弥苴河注入,东南收波罗江水,西纳苍山18溪水,总径流面积2565平方公里。北起洱源县江尾,南至下关,长40公里,东西宽6.3公里。蓄水最多时,面积为249.4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0.7米,平均水深10.5米。正常库容28.8亿立方米。最大年来水量18.8亿立方米,最高年来水量4.86亿立方米。历史最高水位1975.64米(1996年),最低水位1970. 52米(1983年海防基面)。
+ X$ d- j4 S% ^$ }: L 洱海属断陷湖泊,是云南仅次于滇池的第二大淡水湖。! p& P; Z3 B/ i+ p, c- I3 ?
洱海水产资源丰富,据大理州科委和洱海管理局80年代资源普查,洱海共有鱼类30多种,其中有土著鱼类17种,著名的有弓鱼、油鱼、大理鲤鱼(黄壳鲤鱼)、鲫鱼、鳔鱼、四须鱼、细鳞鱼、丙穴鱼、桃花鱼等。引入鱼类有10多种,其中数量最多和著名的有草鱼、青鱼、华南鲤、鲢鱼、鳙鱼、武昌鱼、小花鱼、银鱼等。- a" h, D4 z. g' p$ ^$ ~0 E
水生植物有61种,分属44属26科,其中沉水植物19种,浮叶植物7种,漂浮及悬浮植物6种,挺水植物11种,其字植物18种。其中营养丰富,作菜蔬的有海菜花、菰(茭笋)、慈菇、荸荠等。
8 R2 ?( m& H' R1 B3 W' K7 O 水禽有59种,分属8目12科31属。其中雁形目鸭科19种。洱海水禽之多,为云南湖泊之冠。其中珍稀水禽有棕头鸥、翘鼻麻鸭、灰鹤、普通秧鸡、红胸田鸡、黑水鸭、彩鹬、凤头麦鸡、灰鹬、银鸥、红嘴鸥、灰背鸥等34种;药用价值的有鸬鹚、秋沙鸭、黑水鸡等15种。
8 k. D' e! X! D7 p4 Q* J% V洱海公园
8 O0 h+ q6 q6 w; s3 i! b, O6 l 洱海公园在下关之东和洱海的南岸,它由团山和毗邻的洱海的滩涂所组成。
; @, J5 v$ R7 g) x. E2 T4 E 在古代,团山是一座海水环绕的岛屿,南诏时期为养鹿场,传说洱海龙宫中的龙常在这里憩息,因此又叫息龙山。樊绰《云南志》记载说:“龙尾城东北息龙山,南诏养鹿处,要则取之。览赕有织和川及鹿川,龙足鹿白昼三十五十,群行啮草。”/ p0 I. y3 z0 W$ L
当时山上建有海阁,是洱海的四大名阁之一。明以后,洱海水位下降,明王朝在大理设卫屯田,大量中原汉族官兵进入大理,从下关向龙息山望去山是团的,所以垦田官军将息龙山改称团山。团山北面临海,加滩涂共有1600多亩,明清扩大修建,增建寺观殿宇和种植花木,被辟为游览胜地。
. P& F' i$ L. S, ~7 ?3 P 新中国建立后,曾多次处复修扩建。1975年初,下关市人民政府再次拨出专款,扩建团山公园,先后修建了望海亭、地质亭、海心亭、樱花亭、水榭、观海长廊、风铃塔、电视塔等建筑物。修筑了登览团山和洱海的登山石梯,新修了海滨浴场、情人湖、动物园、儿童游乐园等文化旅游设施,雕塑了汉白玉“渔家女”像,新建了息龙宾馆、金海岸俱乐部等吃住行场所。
4 u' b! ^" n1 N! u0 O. v$ d 公园于1976年12月6日建成,改名为洱海公园,公园门楼具有白族建筑特色,著名书画家吴作人题书“洱海公园”园名。
! }. X4 s$ K9 W1 y) v# F 扩修后的洱海公园由山顶游览区、动物观赏区、海滨游览区、植物游览区、儿童游乐园、情人湖游览区等六大区域组成,集游乐吃住为一体。
& j! I1 E9 w6 H; V# u 洱海公园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春天可观赏花异卉和在婀娜多姿的垂柳成荫的海滨游览洱海风光;夏天可乘兴游泳,亲身体验大海给人的欢乐;秋天可在团山观海亭和长廊上观赏碧波荡漾的洱海风光;冬天可远眺苍山十九峰的雪景。在洱海公园,一年四季都可乘船游览洱海的神韵风采。
- ~* o% H) V, R' c, l 洱海绮丽的景色曾使许多文人墨客陶醉,为洱海公园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其中望海楼上“玉洱银苍”的镏金大匾,望海廊柱上“胸中藏千年历史任无数志士豪杰评弹;栏外是百二里河山引多少骚人墨客吟唱”的楹联,就是对洱海历史和风光进行歌颂和赞美的佳作。2 b. Z \2 S8 f; L: g- \
小普陀
+ |! n# V. ^6 _ 小普陀在洱海东部海中的一个岛上,四面环海,景致优美。* l/ Y5 r7 m- u* h: l/ _: a/ O" E: Y: v
相传观音开辟大理坝子时,在这里的海面上丢下一颗镇海大印,即为小岛,以镇风浪,保护渔民。) Y3 m( c3 P: T
因此,渔民们在小岛上建观音阁,纪念观音,并把小岛东部的一个渔村取名海印村,将小岛叫做小普陀山,将观音阁改名小普陀,意为观音修筑。
& G! B7 O. p- M: D9 \3 H& A 小普陀内一层祀如来菩萨,二层祀观音菩萨。+ Q/ ]8 o, f- |' o; d
小普陀地处从下关至双廊和蝴蝶泉景区的海面旅游线上,游船到此时,都要停靠海岛,让游客登上小普陀,观赏洱海风光,以尽游兴。1 C/ N* |& {- j1 q1 c* D9 K
金梭岛
& P" ^& \) S. ~* [( b0 [ 金梭岛位于洱海东北部距双廊不远的海面上,是一个长约1500米的,宽200至500米的的小岛。
2 ?2 c4 T, l( E6 {% X' i 岛的中部低,西南北偏高,呈长锥形。
) v! Q/ v1 [8 b2 V 因岛形如飘洋在海面上的葫芦,又像只织棱,故名金梭岛。; t* q6 d0 d" y$ m
金梭岛不仅有秀丽的风光,而且还有优美的历史与传说。
' U/ n7 c" Q* m/ O: V 南诏时,南诏王曾在这里修筑避暑行宫,取名“舍利水城”。/ a( ]6 d% P& U$ _3 f. s6 Q1 U
西 湖7 W9 x7 L/ N+ {" w' T
洱海西湖在洱海县右所西部的佛钟山麓,为高原平坝淡水湖。
_' W( z( }$ M2 f, t& ~* X0 @) Y) n 积水面积3.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最深3.3米。$ `- G% L% i; r8 @, S
湖周围柳树成荫,湖水四季波澄如镜,湖中菱荷竞艳,蒲草点翠。9 r& j3 {/ N+ u
远在宋时,渔民就“连芜耿畦,植柳为岸,结庐其上,汀港相间,曲折成趣”。* ~5 j, W! \! y+ N5 G* l- {% T$ @
现有张家登、清水塘、东登、中登、南登、海塘等6个渔村分布其中,构成村内有湖、湖中有村的天然村湖画景。& @& Q4 l' d) T- `
明代杨升庵、李元阳、杨南金等一代名士,曾多次泛湖唱和。" G8 O4 R' h% l: A, Z$ f- a
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徐霞客泛舟西湖,被西湖的山光水色和荷花渔村所陶醉,欣然在其游记中赞道:“翛翛有江南风景,而外有四山环翠,觉西子湖又出其下也”。; F7 @- p+ j% T3 @7 R
清代邓川举人杨承淳赋诗赞云:“湖光荡漾几回纹,渔父歌声闹水滨, 信口舡敲湘汉句,断肠弄笛雁鸿云。 三三对曲烟蓑合,两两归帆荻岸分, 最趁夕阳含缺处,前村沽酒带余醺。”
$ x% I% e% u2 ?# w& H 洱海西湖现为省级自然风景区,四时游人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