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神互动中本主信仰的角色
- N* T" A5 O; g5 O2 y o1 q& w8 A! K: f: D. e' [/ w# {
虽然大理的本主信仰源远流长,但目前供奉本主的本主庙却鲜有历史悠久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多数本主庙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遭到了破坏,另一方面是因为早期的本主庙多采取土木殿式建筑,容易毁坏,这也是造成本主庙需要经常修缮的原因。从笔者实地考察的6个本主庙来看,磻曲村本主庙是1998年重修的;上银村本主庙是1988年重修,2002年启动完善工程,于2003年竣工;西城尾村本主庙是2003年奠基,2004年竣工开光;头铺村本主庙是2011年重建,2012年竣工的;古主庄本主庙是2007年竣工开光,经2019年重建,最终于2020年竣工。可以看岀,自20世纪八九十年大理信息网过滤信息始岀现了本主庙恢复和重建的历史阶段。) P* z, X1 O h% p
4 m# B' {* U: W
(一)想象的共同体/ A8 J. d2 ` S3 s5 R
# N- P! i* J8 H2 C2 F/ Y* [% h本主庙的重建基本上都是村民自发完成的,而主导这项工作的主要是老协会、莲池会及村委会等。本主庙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本村的村民和组织,特别是老协会、莲池会和洞经会等村民组织,它们既要作为本主庙重建的组织者,又要捐赠较多的资金。如在头铺本主庙和文昌宫的重建中,老协会、莲池会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时候,当地的村委会及文化局也会参与到本主庙的重建之中。如在中甸村的本主庙建设中州文化局捐资10000元,市文化局捐资5000元。村民、老协会、莲池会及政府部门等之所以积极参与到本主庙的筹建之中,更多的是以本主作为村落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情感纽带,并通过彰显本主的英勇智慧之魂、仰慕耿直诚信之风、表达爱国爱乡之怀、憧憬自由幸福之愿、寄托赐福呈祥之祈愿等,构建村落共同体生存的道德伦理典范和理想生活。也就是说,本主信仰和本主庙的修建可以将村民及与村落相关的各类组织、集体形成一个想象共同体。正如安德森指岀的那样,民族是一种现代的“文化的人造物”,但它作为“‘想象的共同体’不是虚构的共同体……而是一种与历史文化变迁相关,根植于人类深层意识的心理的建构”。在这个共同体中,民族宗教信仰通过种种不同的方式,表现了生命的连续性,而本主信仰的部分意义,也在于此。
* V8 t/ g1 ^; J, T ) ]2 W& @$ y' D3 U; e/ `
本主作为村落共同体的精神信仰,不仅仅在历史上曾有益于民,更为重要的是在当下,它承担了村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同时,在中国城镇化的过程中,大理白族村子里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父母与子女之间互动沟通的机会变少,因本主庙常进行集体性的诵经仪式等相关活动,吸引了许多村落老人参加,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他们提供了沟通交流、增进情感的空间。
, J: k% \: N7 h9 U, q7 S. R6 w ; \' E6 l* a- x( K1 P. @3 H' f
(二) 文化传承# ^/ e, w, p) s5 J9 H
9 w5 }# S! @! ~7 c% y0 n- _4 |* u
本主信仰是大理白族历史发展中独特的精神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白族的一种信仰体系,更体现了白族人的文化传承。千百年来,从原始先民的自然神崇拜走向人神信仰,使最初被视为拥有自然界神秘力量的自然神,慢慢具有了社会属性,参与到历史发展当中,成为历史时代的重要表现。然后在更进一步的发展阶段上,这些神秘的自然神和他们的社会属性转移到抽象的或具体的人身上,成为白族人新的人神信仰。白族的本主信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强化了社会属性,也表现岀了文化传承性。
$ O" {" J% g. J ' J, r, U+ _- a* |$ u' G- i
本主信仰作为大理白族普遍性的固有信仰,是大理白族历史与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扮演着文化活化石的角色。如每个村子往往会在本主节期间(因本主的不同,时间有所不同),村民们有组织地到本主庙朝拜本主,即在本主庙中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并在庙内戏台上唱戏娱神,经过一定时日之后再将本主神像接到村中供奉一段时间,再护送回庙中。在朝拜本主、祭祀娱神的同时,还伴随着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在本主节活动中,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本主及众神进行沟通祈愿,祈求人、家庭、社会的安康。与此同时,人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文化体验活动等,愉悦身心,达到一种人神共愉的状态。这正是当代大理白族人民所拥有的一份宝贵的、活态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