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人神的本主:大理白族地区的精神信仰/ C' u5 P8 L+ E
" f4 T+ ^/ v2 `) Q/ s1 C3 T4 b
作者:葛玉梅- W& [. ]; E+ P) E; r& M! t$ X
本主;本主庙;人神崇拜;白族;大理 ' ?9 L( U/ ]! g+ n4 ~" @4 c) p1 ^
5 t, c* i+ l2 D7 V本主崇拜是大理白族极具特色的信仰形态,深刻地影响着大理白族民众的日常生活。若从时间上看,在唐南诏国时期已经有了本主崇拜观念及其信仰形态,而到宋元大理国时期则有了成熟而典型的本主信仰形态,到了明朝初期则再发展成白族普遍性的本主信仰体系。若从宗教学视角看,本主信仰表现出强烈的人神崇拜属性:从异质性的他者到人的道德圆成者,再到现实生活中的人,本主身上所呈现的人的属性越来越强,其作为核心的特质也越来越突出。大理白族地区围绕本主建构的人神崇拜,拉近了人与神灵之间的距离,从而围绕本主庙形成了—个互动性的村落生存共同体。" w# q# X7 v) N+ ^& s! X7 a0 s/ ]
8 D1 Q- ?5 E, P' t9 ?, R4 u. N" _# `0 D
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几乎每个村庄、镇或区都存在一个民众集体的精神家园,当地人常称之为“本主庙”,多供奉名为“某某景帝”“某某君”的主尊及其他神众。从历史与现实来看,本主信仰在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以动态的生存方式,影响或指导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村落共同体的地域性保护神。换言之,对于大理白族而言,本主信仰既是一种村落共同体生存的民俗生活文化,又是带有精神信仰及生活指导的宗教形态。
: d8 r- u) K) O% p1 _6 F; Q
3 P% Y( G: q9 b本主信仰在20世纪40年代就进入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视野,如费茨杰拉德(C.P.Fitzgerald,即费子智)、许烺光(Francis L.K.Hsu)、徐家瑞、郑天挺等学者从人类学或民族学角度,对大理白族社会及其本主信仰进行了基础性地探索与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本主信仰的研究更是逐渐增多,并脱离了早期基于田野调查的描述性研究,走向关注信仰群体、伦理道德、民族意识、仪式仪轨、文化特征及宗教属性等多视角的专题研究。如梁永佳的《地域的等级》一书,通过区分本主信仰和非本主信仰来呈现地域崇拜的等级结构。从研究的方法论上看,这些研究成果更多地呈现岀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的研究,而缺少宗教学的研究视角。有鉴于此,本文将以历史文献、田野调查和民俗文化为基础,试图从宗教学角度来认识大理白族的本主信仰。
4 x3 y7 ^# { j, A0 j* b
$ Z0 t" c, ~* a9 I$ r3 A; J. W: ? z一、村落共同体中的本主庙+ D' k+ {- M9 E! T
( O& _* L% b$ ~) b8 S I5 ?
从他者的视域来看,大理地区的本主信仰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民间性、生活性、杂融性等特点,虽然在本主类型、仪式仪轨、时间先后等方面更多地呈现岀差异性,但在信仰形态、文化属性、社会功能等方面却趋于一致。2019年,笔者重点考察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银桥镇上银村、磻曲村、西城尾村、大邑村、头铺村和古主庄六个村的本主庙,同时也参考了部分周边的本主庙。经过调查,笔者发现这六个村落本主庙的空间格局、本主神及其陪祀神灵谱系有如下特征:
# H& ^0 ]1 ?' |' Q! ~3 y6 i1 V+ y $ h" Y7 \+ C0 X% M4 A4 j
首先,从格局和配置上看,本主庙的规模一般都不大,多呈一字型殿阁或主殿配左右两殿的格局。从调查的6个本主庙来看,其常常与文昌殿或文昌宫建在一起,如头铺村、古主庄、大邑村、西城尾村皆是如此。不过,本主与文昌虽然同时岀现,却分属两个不同的信仰空间,呈现岀前后并排式或左右分立式的格局。也就是说,本主信仰与文昌信仰并未混合或融合在一起,而是保持相对独立的信仰体系。若从方位上看,它们没有明显的特征,本主庙多坐落在村落的边缘而非中心区域。这反映了本主庙原初或是建在村落生活区域之外,是一个有别于世俗生活的神圣空间。目前,头铺村、上银村以及湾桥镇中甸村的本主庙都紧邻村委会。实际上,在恢复与重建本主庙过程中,村委会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这意味着,本主庙在地方传统中更多地被视为承载村民习俗文化传统的公共空间,故而得到多方的支持。除了殿阁外,几乎所有的本主庙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在本主庙中种有高大的紫薇树并长期开满紫薇花,当地民众多将之称为“火把花”,意味着火把节时开的花。
! z6 i: ~7 L# w" S
+ z" O* H& t' _* h( Q& B% q5 h Z# U其次,本主庙中的本主呈现岀非常多样化的样态。西城尾村的本主名为张凤羽,封号为“大圣妙权京城有慈圣帝”;大邑村的本主为“爱民景帝”;上银村的本主封号为“西天文武护国安邦爱民景帝”;头铺村的本主为“北方都督大元帅殖民皇帝忽必烈”;古主庄的本主为“通海将军张本主”。由此可见,本主多被封为景帝、圣帝、皇帝及将军等名号,而这几位本主同时又是存在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这些人中,既有大理白族中在历史上建立丰功伟绩的先民,也有征讨大理早期政权的汉人、蒙古人等。也就是说,本主并不一定是大理白族人,也可以是外族人,乃至“敌军”,但绝不能是“作恶”的人。因为,大理白族在描述本主的时候,特别强调本主要“有益于民”,表现为赤诚忠心、仁德威武、安邦定国、爱民如子、扬善除恶、清正廉洁、知识渊博等高度道德化的人格特质,带有明显的儒家伦理色彩。总体来看,本主多是以历代帝王、文臣武将及传说人物为主体的,其“有益于民”的价值追求强调的是现世关怀,而非针对来世。. B/ L6 X# O" r# s/ R
' _' s' v% L8 O8 j6 b, l
9 F: V6 h! l- ~7 d, p O# t5 Z最后,在本主庙中除了主尊本主外,还有其他的陪祀神灵。第一类是与本主密切相关的家人,如本主的夫人、儿子、父母等,表现岀本主神灵的家庭属性,说明本主与普通信众在世俗家庭生活方面具有趋同感。第二类是主管与信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事务的神灵,如财神类神灵赵公元帅、生育神子孙娘娘。近年新修的本主庙很多都塑上了财神赵公元帅,这也反映了人们普遍的求财心理。财神作为本主庙中的陪祀神,通常供奉在大殿中的主神左右或在配殿中。财神关乎生活质量,与民众向往美好生活有关,而生育神则关乎生命的延续。第三类是在信仰生活中较为普遍的观音信仰与地藏信仰。观音主要以慈悲心来排解信众生活中所面对的苦难,而地藏信仰则主要与信众希望安顿死后世界的观念有关。可以看岀,本主庙及其相应的祭祀神灵主要发挥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关于家族、村落乃至国家的集体生活领域,这主要由主尊本主来承担;另一方面是关于个人的私人生活领域,这主要由本主外的其他神灵来承担。也就是说,本主庙中的本主信仰指向的是某一区域集体性的事务,而其他神灵则指向的是个体的人与事。
6 f/ z5 t1 p8 p7 {9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