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惊与夜啼症,一般是指婴幼儿在夜晚睡梦中突然惊悸不安或啼哭不止,甚至通宵哭闹。此症属于现代医学的神经、心理、行为异常性疾病的范畴,但也可见于某些器质性病变。它严重地影响了患儿的睡眠,久而久之,亦可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此症比较适合按摩治疗。
●夜惊与夜啼症的病因病机
夜惊与夜啼症多见于婴幼儿,年长一些的儿童可见于梦游症。其原因有以下二种:
(1)受惊吓:婴幼儿受到较强的精神刺激,如打雷、闪电、巨响,或者睡前看了紧张的电视,或听了恐惧的故事等,都能使婴幼儿醒来,使发育不全的神经系统受到刺激,常表现为过度的异常兴奋。
(2)因某些营养物质缺乏:某些婴幼儿由于喂养不当,可造成钙、锌等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缺乏,使神经系统缺乏营养而表现为异常的兴奋。
按照中医理论分析,此症属于惊悸、夜啼症的范畴。常见有以下几种症状:
①心火亢盛:其原因表现为小宝宝素体阳盛,积热上冲,常拢心神所导致。
②心气大虚:其原因表现为小宝宝神气不足,心气怯弱,但逢惊悸、恐吓,更泄心气,因此而导致此病症。
③脾虚寒滞:其原因表现为小宝宝因喂养失当,脾虚失运,寒邪客于脾胃,入夜阴盛,脾寒更甚,中焦气机格拒,阳气不得蒸腾于上,故心神失养。
以上原因,或热扰于心,或气虚于心,或心神失养,都可能导致神不守舍而引发惊悸、烦躁,甚至夜啼不止等症。
●夜惊与夜啼症的诊断分型
(1)此病的诊断标准
①此病症表现为:具有易惊悸、睡眠中无特殊原因即惊醒、啼哭不止等主症;还可能出现烦躁、睡卧不安、多汗、好发脾气等兼症。
②此病症还应该确定是否有心血管系统的、营养代谢等方面的器质性病变。
(2)此病的辨证分型
①心经积热型:其症状常表现为患儿常烦躁不安,睡眠不宁,突然会惊醒;哭闹不止,且哭声洪亮,呼吸气粗,见到灯光啼哭更加剧烈,便秘尿赤,唇红苔黄,脉数有力。
②心气不足型:其症状表现为患儿常常惊悸,睡中啼哭.但声小气弱,面色淡白,呼吸气弱,多汗食少,身体瘦弱,舌淡苔少,脉虚无力。
③脾寒食滞型:其症状表现为患儿入睡不安,醒后啼哭,不愿意躺卧,抱起即可止住哭声,脘腹胀满。四肢不热,便溏尿清;或呃逆呕吐,舌淡苔白或厚腻,脉沉滑或沉迟。
(3)夜惊与夜啼症的治疗原则
对于夜惊、夜啼症的治疗原则,主要在于祛邪扶正、镇心安神。
(4)此病的按摩手法
基本手法
①将患儿置于俯卧位。也是在患儿的腰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两侧进行轻摩擦法,或行快速搓法,由上而下,反复按摩。
②沿督脉进行提捻法或捏脊法。
③医生用双拇指点揉双侧心俞、脾俞、肾俞;点揉至阳、身柱穴。
④患儿置于仰卧位。搓揉神阙,轻揉腋下,以极泉穴为主;点神门穴。
根据病症辨证增减手法
①心经积热者:从郄门至内关进行连续压迫法,重点神门穴,揉点中冲穴;用多指揉小腿内侧,以阴陵泉至三阴交为主。
②心气不足者:从内关至郄门进行连续压迫法,轻揉内关、劳宫穴;轻摩膻中及左侧乳中等穴位。
③脾寒食滞者:医生在患儿的腰背部进行快速搓法,壹至皮肤潮红、灼热为宜。腰部搓热后,将掌心按于命门处约半分钟,反复按摩3~5次;搓双侧腓肠肌,搓揉双足至温暖,揉腹部,将掌心搓热后,按于神阙1~2分钟。
爱心提示
(1)要避免受惊吓。
(2)要忌食生冷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