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是婴儿的常见病。婴儿的咽鼓管比成人的相对平坦和短粗,接近水平位置。鼻咽部感染后,病菌极易由此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婴儿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患流感、肺炎等疾病,也会引起耳部并发症。
患儿在发病早期,听力有不同程度减退。进而鼓膜充血,有脓液,并伴有高热、耳部剧痛症状。有的患儿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发生抽搐。最后,鼓膜破裂流脓,耳痛、发热症状逐渐消退。一般7~10天可痊愈。若患儿体质较弱,治疗不及时,则有可能转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使患儿产生听力障碍伴随语言障碍,或引起急性乳突炎、败血症、颅内并发症等,危及患儿的生命。
中医把以耳膜穿孔、耳内流脓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统称脓耳。脓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化脓性中耳炎。多因掏耳不慎损伤鼓膜,或沐浴时污水入耳内,或因擤鼻方法不当等原因所引起。
内治法
药用蔓荆子5克、甘菊花9克、升麻2克、生地9克、赤芍9克、麦冬9克、木通3克、赤苓9克、桑白皮6克、前胡5克、柴胡3克、夏枯草12克、甘草3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疏风清热、解毒消肿,用于中耳炎在成脓期痛甚时,伴有发热恶寒、VI苦咽干、小便赤黄、大便秘结。
外治法
外治时,先应清除耳道内脓液。清除耳道内的积脓,有利于脓液流出,也有利于使用药物。一般用消毒的棉签揩拭,如脓液粘稠,可用棉签蘸稀白醋或3%的双氧水揩洗。
(1)先取30%双氧水清洗耳中分泌物,反复清洗两次,擦干。然后滴入地龙糖浸液3~4滴。治疗急慢性中耳炎,一般4~5天可治愈。
(2)用冰片1克,研细末,放入核桃油lO毫升,不断搅和使其溶解。用时先洗净外耳道内的脓性分泌物,用棉球拭干后滴入药液2~3滴。再用棉球将外耳道堵住,以免物外溢。
(3)广郁金枚,麻油少许,冰片少许。取广郁金醮麻油少许,在清洁的玻璃片上磨取浓汁,再放冰片调匀,先用药棉拭净耳内脓液,再用此油滴耳,每日3次。
(4)用鲜桑叶数片洗净后,捣烂取汁。每次将1~2滴桑叶汁滴入耳道内,每日3次。
(5)黄柏30克(生药),水煎浓缩液20毫升。滴耳,每次2~3滴,每日3次。
预防保健
1、婴儿宜采用似指头位吮奶。防止因平卧吃奶而呛咳,使乳汁或带菌分泌物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感染。
2、保持婴儿耳道清洁、干燥,防止进水耳道。若婴儿耳道不慎进水,可将其头歪向进水的耳朵一侧,用手掌紧堵耳道口,然后突然放开手,将水引出,最后用消毒棉签轻轻擦干耳道。
3、注意预防婴儿呼吸感染,以免治疗婴儿鼻窦炎,扁桃体炎等,以减免并发急性中耳炎的机会。
4、不要随便掏孩子的耳朵。防止耳道擦伤或鼓膜破裂诱发中耳炎。当婴儿耳屎多时,可用消毒棉签轻轻拭出。若已形成栓塞,则应去医院设法取出。家长切忌用火柴、发卡、手指甲等给婴儿掏耳。
5、预防异物进入婴儿耳道。若小虫进入孩子耳道,可带其到暗室用手电筒照射耳道口,诱使小虫自行爬出。若其他异物不好取出时,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