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在出生后2~5天内因暂时性凝血障碍而引起自然出血的病症叫新生儿出血症。 症状表现 出生后2~5天内发病。早产儿、接受静脉营养的早产儿、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新生儿、母亲在孕期应用抗癫痫病药物或抗凝剂者均可干扰新生儿体内维生素K合成,使发病率升高。 出血部位不一,以消化道多见,表现为呕血或黑粪,脐、皮下、鼻腔、口腔黏膜以及尿道等器官也可出血。出血时缓慢持续渗出。 出血量多者,新生儿会出现体重明显下降,身体衰弱,贫血,甚至休克等症状。 寻找病因 本病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未成熟以及肠道内缺乏正常细菌群,使肠道维生素K合成不足所致。有临床表现者,伴有凝血酶原、凝血活酶以及第X因子等不同程度的缺乏。适量摄入维生素K对本病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处理方法 肌肉注射维生素K是主要措施。维生素K适量肌注可迅速纠正凝血障碍,一般4小时内可产生疗效,4~8小时出血会停止,必要时可在12小时后重复此操作。大剂量注射维生素K有加重黄疸(增加溶血),产生胆红素脑病的潜在危险。 用维生素K治疗出血症无效者,要进一步检查新生儿先天性凝血因子是否缺乏,如先天性第Ⅷ因子、第V因子等缺乏可导致新生儿期出血的症状。 难产与早产者,在分娩前数小时内给产妇注射维生素K也具有预防效果。新生儿长期进行静脉给养者应每周注射一次维生素K。孕妇生产前长期服用抗癫痫病药物者应在妊娠最后两个月时服用维生素K。 贫血严重者可适量输血。 严重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