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地织锦绣“三农”绘新篇——全州“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综述8 W( Y" P, [8 g) f
“十三五”期间,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逐梦前行,在广袤土地上乘风破浪,交出精彩答卷。大理高原特色农业正从自给自足向参与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从“抱鸡赶集”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如今的白州大地,产业生机勃发、农民安居乐业……一幅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在广大农村铺展开来。
9 Y* J5 N# t L- {, p, R# m/ B- E W农业底色越来越亮" ~1 i5 K9 i9 C5 D y C
2016年以来,全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持规划引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e% |3 q8 I- V+ g$ R9 f# y
“我卖彝族高原特色‘云凤山鸡’净赚5万元。”云龙县团结乡彝族村民杨宝云高兴地说。随着全州重点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富民在农业现代化的征程中成为重头戏。
8 n% b" ~1 f! _. _“十三五”期间,全州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优势产业体系不断壮大,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绿色食品牌”初见成效,科技支撑不断强化。2016年至2019年,全州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40万亩以上,人均占有粮食保持在455公斤左右。2020年预计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46.79万亩,产量165.06万吨,比2019年增加1.23万吨。
. k* g U4 [ |- _!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强化招商引资工作。2020年,先后引进正邦、正大、东方希望等大型养殖企业,投资建设项目7个,投资合计123.8亿元。着力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9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1个,完成投资14.94亿元,占年下达任务的99%;预计2020年将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占任务的133%。+ C) R2 z' p$ M9 p* o# A7 q% n: |
农民收入越来越多
+ O' l( Z6 h, y宾川县乔甸镇海稍村委会新庄村脱贫户杨凡家里养了鸡、鸭,种了蔬菜,农产品有企业收购,如今已经实现脱贫。绿色食品牌正在成为大理人民的“绿色提款机”。5 G! t0 k9 j! D: m+ O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颗颗散落在山间的核桃、梅果、水果伴随农村产业革命的深入,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2016年以来,全州产业布局进一步清晰,宾川县建成省内首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大理高原牛奶、漾濞核桃、宾川柑橘被认定为第一批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漾濞核桃和宾川柑橘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一批“绿色食品牌”项目有序推进。5 w! F1 u* \+ m N* {
2016年以来,农民收入以9%以上的增速持续快速增长。
& \- b# N0 k8 {乡村发展越来越靓' J0 j" Q. a% F: B+ i! d, b
漾濞县苍山西镇光明村从2015年开始,引入旅游开发企业发展乡村生态旅游。2019年,全村旅游收入近200万元。村里的公厕,从让人望而却步的旱厕,改造成景观厕所,成为网红打卡点。
9 S. i4 l! T0 T- I我州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产业振兴促转型、人才振兴提素质、文化振兴树新风、生态振兴抓示范、组织振兴强堡垒,初步探索形成了大理市古生村“活化乡愁”、漾濞县鸡茨坪村“五五模式”、宾川县柳家湾华侨社区“城郊融合”等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经验和做法,实现了乡村振兴战略良好开局。截至2020年11月底,37个试点村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7.23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100.67%,一幅幅“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秩序、有活力、有福祉”的乡村振兴图景在白州大地上展示出无限活力。" | L. b2 R/ q) R
2020年,预计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将达580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320亿元以上,为“十三五”规划目标的116%和124%,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 m/ C& V" P8 D8 b% p9 E5 m“十四五”期间,我州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紧扣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抓实6个重点特色优势产业业态、主体深度融合,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杨艳玲)# B' n3 N- x7 [& X, Q: L
文章来源:云南网:钱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