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弦子三郎》! E3 y* ~( Z7 x& R) X( [
: N" l/ s- I- |5 e) m 很早以前,有个善于吹口弦的青年,因排行老三,被人们叫做弦子三郎。一天晚上,他来到一个漆黑的村子里,听见一间草房里传出阵阵哭声。一问才知道:村子的庙里来了个会变化的妖精,它要村民每天送一对童男童女给它吃,否则要扫平全村。今天轮到这家人送小孩给妖精吃,故此伤心。三郎到庙里杀死妖精——巨蟒。50 ]% E% Y' r5 F& x" u$ w. t
' T4 S" M1 {3 J/ a m0 f% s1 |
《杜朝选——周城猎神本主故事》中也有类似情节。6
- C, Q4 q, {2 p B2 o$ l 2 ?4 D, x+ s* N8 S" z: o
印度大史诗《摩诃婆罗多》里也有类似故事:般度族五兄弟与母亲贡蒂被流放,他们避难来到一座城市里。一天,他们听到房东家有哭泣声,经问得知,有一罗刹肆虐该城,城中各家要轮流送活人给它吃,现在轮到房东家了。五子中的老二怖军力大无比,他遵从母命前往罗刹住处,杀死罗刹,解放全城。7; @& M0 i/ J7 x! ] f0 P
1 f) Z2 H R3 g% d: i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类型,不仅在印度广泛流传,在中国的古代小说中也有不少变体。中国最早的记载大约是在南北朝初期刘义庆的《幽明录》(卷五)中。后来的《水浒传》、《西游记》中都有其变体。8很明显,《幽明录》里这则罗刹故事是来自佛教传说,而白族的这则故事也是佛教在我国传播的结果。$ P: ^5 w" q" Y
4 [- j+ H9 s4 C4 n1 }0 J" l2 S; G1 { 佛经中还有这个故事的翻版,叫做《鹿王》。这是一则十分古老的佛本生故事,在三国时期就被翻译成中文,见于《六度集经》卷六:很久以前,树林里生活一群鹿,鹿王十分强壮,也十分仁慈。国王打猎,使鹿群遭殃。鹿王不忍,去找国王说理,要求国王停猎,而保证鹿群每天选一头肥鹿供给国王。国王答应。一天,一头怀胎母鹿应选,因顾惜腹婴而哭泣,鹿王得知,便以自身代替母鹿去送给国王吃。厨师认得鹿王,上报国王。国王得知缘由,感慨反思,释放鹿王,并号令全国不许侵害鹿群。6 s! x# q. H( X
+ c- {8 m- p7 S# Z& | 与前面的故事相比,这个故事里的鹿就是前面故事里的人,鹿王就是菩萨,国王就是罗刹。只不过国王不是被杀死,而是被感化,表现了佛教的慈悲心。在个故事到宋代也被中国化了,那便是《青琐高议》后集卷九的《仁鹿记》。有趣的是,《仁鹿记》中的鹿王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话,到今天仍然很有教益,符合合理使用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 `, a4 [. d5 K3 ~- b b `( n& L* s1 l0 k, ^
我闻古者不竭泽,不焚山,不取巢卵,不杀乳兽,由是仁及飞走,鸟兽得以繁息。舜积仁而凤巢阁,汤去罗而德最高。人与鹿虽若异也,其于爱性命之理则一焉。吾欲日输一鹿与王,则王庖之不虚,而吾类得意繁息,王得食肥鲜矣。若王尽取之,吾无噍类矣,王将何而食焉?与王孰利也?* D- t& b& Y, n% D- w0 T6 g7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