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巍山发现明代古城城池建置给水水系工程设施5 S" U9 I! y5 E- c7 ?; @' [
' ]# N( M/ @4 d6 w
强光照射下的券洞(暗渠西面向)。
6 u4 K0 e7 u3 e, W11月7日,巍山县住建部门在对巍山古城东南隅实施道路改造过程中,工人在距地表3米下发现一罕见洞穴,县文物部门获悉后,当即派出专业人员赴现场进入“洞穴”实地踏勘。通过调查,初步断定系巍山古城明初建城时的一大型给(供)水水系建筑设施。
+ ?$ ~7 Z) W: E4 _1 D$ u2 K该给(供)水水系建筑设施位于巍山古城的东南隅,坐标为东经100°31′29″,北纬25°22′90″,系一个人工开凿的“券洞型暗渠”建筑,“券洞型暗渠”呈东西流向。“券洞型暗渠”底部宽1.4米,高1.6米,券洞中没有任何光亮,通过强光手电筒的照射,目视仅能够看到西面暗渠约60米处,仍深不见尽头,而东面暗渠约16米处已经塌陷被阻断。在券洞南北两边面璧和顶部随处可见人工开凿的痕迹,而且在券洞的底部残留呈等距离的木桩(粉化状),此“木桩”应为民间所指的“架镶木”以支撑并防止券洞顶部和两璧土石方的坍塌之功用。' n! Q, b1 }8 C7 f( [3 P
水是城市生活的生命线,是城市文明的摇篮。古代城市水系往往由流经河流、环城壕池和城内河渠等各种水体构成脉络相通的水网系统,古城水系与城外水系沟通,使清洁的用水源源不断的流经整个古城,最终达到“居者澡法之利”“吸饮之使”,使古城的各行各业得到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
% w/ V; |" Z/ X' W$ R/ W巍山古城自明代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建成以来,一直到清代,可谓是人杰地灵,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券洞型暗渠”的发现,为研究古代的建城史、城池建设和规划,尤其是早期巍山古城的选址及城池给(供)水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实物佐证。(刘喜树)1 Z: o/ g4 O2 F Y1 s
文章来源:云南网:毛雪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