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70年 大理市作出新答卷

0
回复
92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3 14: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标题:砥砺奋进70年 大理市作出新答卷
* N- r4 S) _/ G; T2 l0 S7 I
00300932889_ea1530fb.jpg
  大理古城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览参观; O9 y2 ?7 k$ h& N, T
00300932889_ea1530fb.jpg   洱海水质逐渐向好
+ Q# C3 O  q7 r
* a+ t) r, c* C, { 00300932889_ea1530fb.jpg   农业转型发展:海西的花卉观光产业
6 P' k2 A. o2 Q# D/ ~1 g: O2 G4 @+ B; S+ x" ~4 V
00300932889_ea1530fb.jpg   明珠广场与火车站遥遥相望,宽阔的道路两旁高楼林立
7 u1 `0 w* V. o; y
( L) M; B& T7 F 00300932889_ea1530fb.jpg   白族阿孃正在售卖金花服饰, G( F) C. R8 j. k: X" l( a
# M  z  \% P+ ^' [# e0 q4 j
00300932889_ea1530fb.jpg   傍晚的兴盛桥华灯初上
" A6 A/ X8 b8 r' _+ C. C1 q  70年栉风沐雨,70年玉汝于成。70年间,大理市千方百计稳增长,改革攻坚破难题,保护生态不懈怠,改善民生倾真情。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辛勤耕耘下,在全市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中,苍洱大地沧桑巨变:地区生产总值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了、生态环境变美了、生活条件改善了、群众幸福指数提高了……今天的大理市正以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与活力、生态文明城市的和谐与幸福、滇西中心城市的激情与风采,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新风采。
  J" Z; o8 E9 M& _7 e' t3 z  大理速度——经济发展一日千里
$ M' j; r0 c( t- V; l  从1952至2018年,大理市地区生产总值从0.19亿元增至395.08亿元,增长约2079.37倍;年末存款余额从54万元增加到842亿元,增长15593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4.64元增加到36566元,增长432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理市紧跟时代步伐,融入发展浪潮,紧抓发展契机取得的累累硕果,历经沧桑巨变,如今大理市工农商旅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经济发展蒸蒸日上。
% L% U; |2 Z7 a8 v7 ?- K( W  一直以来,大理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优化功能和产业布局,不断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相继出台制定实施促进工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助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2018年,大理市工业总产值为471亿元,比1978年增长318倍, 2019年1-7月,大理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184.5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工业经济呈现持续平稳运营的发展模式。
4 w; T8 `1 @3 v2 a, |  同时,大理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绿色无公害蔬菜、优质大米、蓝莓、花卉、乳畜等为代表的高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云海芳草、茶花谷、牡丹园等一大批集种植、加工、销售、旅游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庄园快速兴起,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突飞猛进。" b7 v0 D% }* Y$ G
  沃尔玛、万德福等世界知名超市,华能集团、大华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恒邦时代天街、滇西商务中心等商业综合体建成开业,昆百大泰业作为大理市第一个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城市的内涵。
7 b6 g  l. g% t  大理力度——洱海保护矢志不渝
1 R7 D: k0 ~, a2 m9 \) v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理市果断及时采取措施,在洱海及周边采取了“双取消”“三退三还”“三禁”等一系列措施,洱海保护治理进入了强力推进的新阶段。
( F( A" T1 A, N$ A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大理视察,作出“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重要指示。大理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强力推进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各级干部群众以“我不上谁上、我不干谁干、我不护谁护”的担当和决心,全力以赴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各项工作落实,在全市打响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
# p* K, m% Y0 f8 x  今年以来,根据省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大理市围绕“山水林田湖草”全流域系统治理的思路,坚持以洱海保护治理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打好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八大攻坚战”。推动洱海保护治理从“一湖之治”到“生态之治”转变,保护方式从“保护为主”向“防治结合”转变,保护主体从“部门为主”向“全民共治”转变。
$ P% U1 L3 k' H% R- j: `$ f7 E  经过各级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在全市各族群众的理解支持下, 2018年,洱海全湖水质为7个月Ⅱ类水质,5个月Ⅲ类水质,为2015年以来水质最好的年份; 2019年1至5月洱海全湖水质为Ⅱ类水质,全湖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 A; {. B& n) |9 R. i0 q3 \: U. p
  大理热度——文化旅游百花齐放
1 l9 B5 _7 J  q( m! \% F  走进大理床单厂艺术区,一家工作室内极富大理特色的手工艺品吸人眼球——瓷蝴蝶、瓦猫惟妙惟肖,陶器、瓷碗千姿百态。在床单厂艺术区,像这样别具一格的工作室还有很多,陶艺、雕刻、绘画、服装、摄影等艺术门类在这里落地生根,共同构筑了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文化环境。/ L6 x# U8 o& w& _& k3 N
  而在隔海相望的双廊镇魁星阁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露天摄影展也正在开展,这是双廊镇“天天有艺术活动,月月有艺术主题” 的生动体现。如今,双廊镇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一个以文化艺术为特色的艺术小镇正在搭建,构建起本土与外来、民族与世界多元文化艺术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B* g" O' A8 Y4 }
  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银苍玉洱、风花雪月的旖旎风光成就了无数游人的诗与远方。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三月街、本主节、火把节、绕三灵、霸王鞭、洞经古乐等白族传统文化争奇斗艳。建国70年,大理市紧紧围绕靓丽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喜人态势。
% Z0 j0 x4 Q  }+ j  截至目前,大理市共有国家A级景区8个,其中5A级1个,4A级3个,3A级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正在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19年上半年大理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004.2万人次,同比增长9.03%;实现旅游总收入187.95亿元,同比增长13.26%。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带动全市社会、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作用不断凸显。
/ A) c7 {- G8 m' K  大理温度——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K7 i& x5 c! H6 H: _; D& J
  适逢开学季,崭新的下关三小迎来了第一批学生,总建筑面积2.33万平方米的学校仅用时1年便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后的学校办学规模将达到36个教学班,彻底告别了原下关三小、下关五小校舍陈旧、场地狭窄、设施落后的局面。& |/ U% L! c1 w' S, E( Q
  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发展历程中,大理市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基”教育稳固提升,信息化建设一挥而就,高中教育成效显著,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升。目前,全市辖区内共建成幼儿园107所、小学133所、初级中学25所、普通高中13所、一级完中5所、市属中等职业学校1所。
4 o* P" Z; e8 m3 s  以医共体为依托,全市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基层首诊、双向就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渐形成,“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逐步实现。1 ~8 `. ?8 i% d, a) e: s9 q
  在大理火车站候车大厅里,来自安徽的游客李先生正和小女儿做着游戏,他说:“来大理旅游的时候是坐飞机过来的,回程就选择了动车,带着6岁女儿旅行,乘动车会比坐飞机方便很多,两个小时就能到昆明,站点离城区更近、更方便。”
( W# w( m. c/ ]; u9 b0 x* E  经过70年的建设,如今的大理市机场、高速、铁路全面覆盖,成为滇西地区交通枢纽——飞机航线逐年增加,公路铁路网纵横交错,农村道路硬化全面落实,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足以承载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 G8 y5 P1 O6 H; K% V  在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的同时,大理市社会保障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全面落实就业政策,启动了创业小额贷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工作,积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实现再就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工伤生育保险、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不断完善;建成市儿童福利院、市中心敬老院等公共设施;累计建成100多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为数万户居民解决居住困难。
; t8 O" X- N. W7 W) w+ Q* v; Q9 f: y3 I  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中,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特约记者 张益秋 通讯员 李俊波)
: \) M! s' U% P2 A3 Q4 t% G 文章来源:云南网:毛雪勰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