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之畔,一望无际的花海美不胜收;山上山下,百亩石榴树上硕果累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发展,通过护生态、推特色、重产业、促致富,在实现“脱贫摘帽”的同时,树牢决战决胜的必胜信心,坚持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聚焦,真干实干硬干,不断巩固脱贫成效致富振兴。
+ c- \) w9 x3 K: E8 m' q2 v 产业转型 环保发展两不误0 h' j1 ] J* Q: O0 f! j! ]
大理市喜洲镇仁里邑村,东临洱海,西倚苍山。从2015年开始,洱海之畔种上了一片片赏心悦目的花海,为传统农业注入了勃勃生机。
; L4 \1 q: L. f) k: P% u 仁里邑村党总支书记李必荣,是花海旅游产业的带头人。村里引进了大理市好山水农业种植有限公司,以“村企合作”的模式共同经营开辟了这一片花语牧场。几年下来,当地村民参与到整个项目的运营维护工作中,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 _" d# |6 H" O/ ?; g# J4 n* k! X; A 2016年至今,花语牧场共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销售收入超过700万元,待花语牧场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
5 H- Z; p! ^# o- M$ ` 看着村里生态旅游农业不断发展壮大,李必荣言语间充满自豪。“引进企业就像搭建起一个舞台,我们要不断吸引观众,唱好这出戏。”
$ F6 B; A9 A: x: N. j8 O4 V7 R 产业转型,重在生态。像仁里邑村的花海一样,洱源的海菜、双廊的石榴、宾川的水果……大理各县在产业转型思路下,纷纷竖起了环保、发展两不误的旗帜。
6 N; M+ }5 O; X! p/ h& U# I/ A+ o. }5 U4 M 传承中发扬 强化非遗文化的“造血”能力
3 a; `' z6 g* B0 R. N 致富发展、文化传承,不仅仅只看带来了什么,更要看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什么。% [9 P4 N! j& Z; [0 d" ?
“雕得金龙腾空舞,刻出雄鸡报五更……”一首传统的大理白族歌曲,唱出了白族人对剑川木雕技艺的赞美。走进大理剑川木雕艺术小镇,随处可见木雕这项技艺在当地的创新与传承。" ^4 ?7 H1 p9 Q: R- |) d
剑川县甸南镇狮河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木雕村,全村621户农户中有570户从事木雕,“家家户户做木雕,老老少少齐动手”就是狮河村的真实写照。目前,剑川全县木器木雕从业人员2万余人,2019年实现产值4.74亿元,木雕产业也成为很多贫困家庭稳定脱贫的重要手段。
* p, f* a, p1 M7 d) j4 {' h2 P 在木头上雕刻,让木头“开花”,木雕装点着大理白族人家诗情画意的生活。剑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韩文超表示,剑川木雕艺术小镇正成为木雕传统技艺的发展创新中心,对助推乡村振兴、传承木雕文化、探索文旅融合具有重要作用。5 W ^/ r' _/ L
目前,剑川木雕艺术小镇初具规模,已有40多家企业入驻。小镇的建设,推动了剑川木雕产业发展,提高了周边群众收入。同时,为提升剑川木雕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剑川县还通过举办剑川木雕文化节、剑川木雕旅游产品创意大赛等活动,吸引国内外客商参展,促进木雕技艺交流。5 z8 Y# t5 r2 l' ]% M) H# H9 s7 c
通过保护发扬当地文化遗产,强化文化的“造血”能力,这样的“生财之道”,在大理州还有不少。1 h) w8 A8 v, B3 o
在鹤庆县,“旅游经典+手工艺品”的产业模式已然形成,手工艺加工产业的发展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发扬壮大传统工艺的同时,大部分村民已经稳步迈向小康。
x- N. V( J$ `% b4 B2 n 通过新老艺人的不断探索,以传统工艺为基础,沿袭家庭作坊、手工制作、个体经营的模式,鹤庆的银器加工制作产业已经逐步走上了规模化生产经营的道路,基本形成“一户一品、前店后坊”“散户+公司”和“电商销售”的生产销售格局。
# b$ Q5 A4 g9 P) z+ U% L/ D 同时,鹤庆县不断提升自身旅游形象,民族手工艺制作者也不断追求创新和品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鹤庆县的整体经济水平。
: {7 T4 c5 i P$ R5 \) O6 C! ~. a/ u 易地搬迁 让村民“搬得出”更要“稳得住”" I' `) T. h }/ T1 t% k! W' x
易地搬迁,不但让贫困户搬离了不适宜居住的穷苦山区,也让乡亲们居住环境更有“看头”,生产生活也更有“奔头”。$ H* X, b9 W( Z0 g
在鹤庆县金墩乡下金登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小楼格外显眼,房前屋后果树林立。
) B2 K9 h) g. M# J" D9 C “每年雨季,因为害怕泥石流,我们晚上经常睡不着觉,随时在观察周边状况。”董锡洪搬到下金登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已经三年了,从前他家所在的山区条件差,泥石流灾害严重,早已无法居住。! T& B$ }" M' z
“把村民们搬迁到一处,集中管理,集中统筹规划,在避开地质灾害的同时,保证村民的后续发展致富。”金墩乡副乡长董思宇介绍,2017年10月安置点项目开工建设,3个月建成入住,搬进集中安置点的村民节约了生产和生活成本,同时还拓宽了视野。. q1 t8 }/ w9 b5 R9 v7 w) |
村民搬得出,稳得住,更要能致富。安置点搬迁户凭借便利的交通到鹤庆县现代农业庄园有限公司、鹤庆宣纸有限公司等企业就近务工,具有一技之长的村民还自发外出打工增收,目前总共有县内外务工人员95人。同时,每户搬迁户建设圈房12平方米用于畜禽养殖,享受能繁母猪、能繁母牛、土鸡等养殖项目的产业扶持以及苹果、梨、杨梅等水果种植业扶持。- h6 d5 Z3 n2 n7 C! N! B3 _! M3 E* J
“搬迁以后,卫生医疗条件都比以前好太多,孩子上学也很方便。”董锡洪说,他们夫妻俩现在在附近的欧亚牧场上班,每个月能有6000余元的收入,摆脱了之前的苦日子,逐步实现了富足的生活。" {: o6 [1 p' v) }; z
今天的大理,风花雪月美景依旧,大理群众笑靥更盛。正如大理州委书记陈坚在2020年召开的大理州脱贫攻坚专场发布会上说的,大理州近年来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各族人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即将变成美好现实。(刘奕)/ i: T& F0 g# ?& l) S! m
文章来源:云南网:乐诚弘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