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白族民居介绍

0
回复
295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5 19: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简述  由昆明出发,西行四百余公里,宏伟壮阔、起伏巍峨的云岭横断山脉和着喜马拉雅的余音展现在面前。万山丛中,闪烁着一颗耀眼的明珠,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大理----白族文化的摇篮。黛色的十九峰苍山,竖起了一道绿色的屏障,碧玉似的洱海象一条柔软的丝带,沿着苍山脚下舒展,荡漾着的万顷碧波,将苍山融汇其中,形成了刚与柔的完美合一。
- [2 ]4 U$ a* k5 Y  白族是云南众多少数民族中一枝璀璨的花朵,其历史、文化绵延悠长。白族自称“白子”或“白尼”,汉族称其尹为“民”。关于白族的来源,根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他们是“棘人”,由于历史上曾融合了一部分楚人,因此至今白语中还保留着许多古汉语的语音和词汇,其中主要是楚方言。白族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亲仁善邻,吸取了大量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因此,白族文化的发展较之云南其他少数民族更为成熟,这在白族民居上体现尤为显著,其室内外装饰的细致精美程度,也是云南其他少数民族难以相比的。
. N) E5 q8 t! Y: w/ A  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历来都是云南这块神秘富饶土地上的一颗明珠。改革开放后,又成为云南经济、旅游发展的重镇。谈到大理,“风花雪月”和“银苍玉洱”是很常用的词。明末大儒杨升庵也曾这样描述大理:“山则苍龙叠翠,海则半月拖蓝...”这样一种美学意象,实际上已不仅仅是一种大理自然风光的描述,它已成为了一种共识,深深地植根于白族生活之中。白族民居的装饰,特别是照壁,可以说就是“苍龙叠翠”与“半月拖蓝”的写照,这一点在白族的服装上也非常突出。显然,这种共识反映出白族对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的认同。在白族文化中,如果没有对自然的认同和与自然共生的观念,是不会出现诸如衣服、建筑这样体系完美而又与环境高度融合的实用艺术作品的。
& {& r. g; o. C$ `7 P1 a# q1 r白族合院式民居  白族民居的形象比较多样化,但其中以合院式民居较多。合院式民居又称 “汉式”民居,是中原汉文化与大理本土文化结合、演化和再创造的产物。从洱海地区出土的文物来看,早在南诏、大理国时期,许多上层人士主动学习汉文化,通行汉文。直到今天,表达白语的文字仍为汉字。由于中原汉文化较之大理本土文化先进,于是历史上出现了大理本土文化向中原汉文化转变的“汉化”过程。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必然有这一过程,从而产生了被称之为“汉式”的大理传统民居。这里我们可以从唐代《蛮书》的记载中得到证实:“凡人家所居,皆依旁四山,上栋下宇,悉与汉同,唯东西南北不取周正耳。”也可以看出,在此基础上,白族民居仍然承传了当地一些固有的传统文化特征,形成了大理地区特有的建筑布局和风格。白族合院式民居从单坊一院至一进五院不等,但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布局形式最为典型,同时几种形式还可以灵活地组合拼接,共同形成一比例尺度匀称、外观优美、院落极富情趣的住居环境。
, a( ~) f; G2 ?" w3 l现以三坊一照壁为例,简单介绍其使用格局:
- g0 {6 k5 z* s( k/ Q  ~  ~: u" y( I  在三坊一照壁中,正房在西,照壁在东,住宅入口一般在东北角,且较为曲折,保证了住居的私密性和安全度。东南角为厕所(白族俗语曰:有钱不买东南地),厨房通常在西北角。每坊建筑一层都设围绕院落的廊道,二层一般不设廊道。正房是白族民居中的重要场所。正房明间是堂屋,迎接宾客及居家的重要活动都在这里进行。室内家具陈设也有一定之规,两个次间一般做长辈的卧室。如有婚嫁,则新房必在这二次间。# q% x3 A; v! Z, ~1 y% F
正房的地位通常靠以下几方面来体现:
/ P7 K8 s  a: E* }& H7 J" {; s4 hl.一般都座西朝东;
/ |; H* d* L% h! i% B! s% ]. g2.屋顶一般都略高于其它二坊的屋顶,
8 _. R0 K6 k3 n3 p# x3.围绕院落的廊道,比其它二坊的廊道要高一步台阶;- }/ D9 [8 g+ y
4.二楼的阴间通常设祖先坛 (祖先崇拜是大理白族多元信仰之一)。: ^% k# {/ |3 J$ V
  一般来说,祖先坛的设置繁简不一,但每户是一定要有的。在白族民居中,最富于表现民族文化特质的是其室内外的装饰,白族民居对室外一般是不开窗的,房屋的门窗都朝向院落。这种趋向院落的特性,实际上就赋予了院落的中心地位。由此可见,白族民居的装饰是围绕院落展开的,实施装饰的重点,以围绕院落的廊道和照壁为中心。
' o2 F; r) F: F! U7 `白族民居的装饰与文化  白族民居的装饰体系,简单地讲,由四部分组成:木作、石作、泥作和彩画。
9 x# E5 m& C0 g2 C6 P木作 
4 W5 j* t" y' l  主要在结构构件、门(主要指明间格子门,它是廊道装饰的重要元素)、窗花、窗下墙、窗边墙、二楼楼道护栏、天花、祖先坛及家具等上施作。其工艺主要分为两大类:木雕和镶板。而木雕类又包括几种不同的方法:镂雕、透雕、浮雕、线雕、圆雕等。由此不难看出,木作在白族传统民居中使用的范围相当广泛。
! M  S2 i* {5 |$ C1 u石作 2 n8 Z& k' I3 W2 I0 B3 T
  除铺地外,石作的装饰工艺主要是石雕和镶石。石作用料有青石、大理石和鹅卵石三种。青石用于墙基和铺地,卵石用作铺地,大理石一般用于镶嵌。镶嵌职人理石的纹理图案,而用于铺地和柱础时则常配台以石雕。
9 S6 ]; ~" G' K' ]4 T/ U& ^泥作 
4 h5 t2 V' B+ u; _  其功能主要有二个,一个是找平粉白,另一个是造型。这里的泥,并不是粘土泥,而是一种类似三合土的混合物,白族人称之为纸筋灰,由石灰、棉纸和水混合,同时在其中再加入糯米而成。这种灰官干结以后的强度、白度都很好,粘性也很强,且不易破裂,造型的可塑性很大。这种工艺是白族民居装饰体系中很有特点的工艺,它的使用范围多在院墙、照壁和非木构的门头。
0 V9 A- @6 Z4 s  彩画是白族民居中又一很有特色的装饰工艺。白族民居中的彩画,既有画在泥作上的,也有画在木作上的,总体讲以画在泥作上的彩画为主。木作上的彩画是以天花部分为代表的板画。除此之外,各种建构件和家具上也有少量彩画。有的房檐做法类似门楼,但不用木雕,这时也在木构上施彩绘 ;也有在柱头上做彩画的,但这种情况不多。泥作上的彩画,主要在檐下(院墙、门楼两边垛墙、照壁、门楼的榜下)。檐下以外,还有门头、窗头、花池、砌体和面砖勾缝及走马转角等部位。彩画多以冷调出现,但也有整体的暖调出现的。用色以黑、白、灰、青、绿、蓝、赭、黄、橘红为主。石作、泥作和彩画的集大成者就是照壁。7 e" m" y$ L8 J' {3 T1 X  n- o
  照壁通常是院落的装饰重点,也是白族民居中一个最具特色和重要性的元素,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前文讲到,白族民居的装饰重点是院落。围绕院落,有众多的装饰部位和装饰手段,其中不乏精妙绝伦之作。然而照壁立于院落,有如眼睛立于人的面目,它是精气神的所在,是灵性的所在。白族民居中没有专门的照壁,它同时扮演着墙的角色(院墙、建筑墙),其工艺是石与泥的结合。对泥墙而言,设置一个防水的墙顶是必要的,所以从材料和构造逻辑上看,照壁檐口的理性形式应该就是一般院墙的檐口形式(图)。然而,这种形式稍嫌简单,对主要照壁而言,显然不能适应照壁作为院落装饰主角的要求;另一方面,照壁在主院落中还有它特殊的功能----反射日光,所以它的主体墙面必须保持洁白干净。这样一来,若不在檐口部位做足文章,照壁就很难成为院落的核心所在。/ e# s1 y+ \) v8 q& ]7 J
  为达到上述两重目的,让我们来体味一下白族人民是怎么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的。/ ^0 S3 s  [# G; b
  l.淡妆浓抹,相得益彰
" o" ]5 F2 B. B* b  檐口装饰下面通常是一条框带。用突出壁面的线条形成,并按方、长方相间的规则组成若于个小框,框内根据情况有各种造型、彩画和镶嵌(石或瓷)。白族民居的照壁不同之处在于它把这一框带发展到了照壁的左右两边 (若是三滴水的照壁,这一做法只在中间的主壁上施作)。如此一来,照壁就形成了檐下和左右两边装饰异常华丽的格局。但这还并不是结束,在照壁上、左、右三个框带之处,还要用两根突出壁面的线条勾两个切角的方形(或矩形)框。两根线条相距约15Omm,并在线条上、线条问和切出的三角处施以彩画。最后,在照壁的中央一般还要做一个精彩的镶石。至此,照壁装饰方才大功告成。
, D$ B9 L  h( R( D8 h) r9 v1 Y6 h  在照壁之上,可以说是聚集了白族民居装饰体系中除木作以外的所有工艺,而且每一部分的装饰都做得细致入微。这种不遗余力的装饰本身,正表征着院落对于家宅的重要,以及照壁对于院落的重要。更为精妙的是,在重色浓妆之间的大部分壁面,是绝对纯洁的素面。而这种素面与不遗余力进行装饰的边缘和檐下形成了极强烈的对比,这对比使得素白不空,重彩不滥,彼此衬托,相得益彰。这一组合,极好地反映出了白族民居的创造者所具有的不俗的美学造诣。
# ~, j/ V- X# K1 l  照壁装饰在有限面积运用的工艺之杂,材料之多,图案之众,在一般建筑装饰中实在并不多见,照壁创作能使这些东西协调在一起,不能不说也是一种技巧。分析起来,其一是色调的控制。壁面以白为主,装饰彩画多以蓝、绿的冷调出现,这是色调的统一。其二是形。仔细观察,可发现照壁的重彩部分,不论是檐下,还是两边,一般都呈现为各种各样矩形框内的各种各样的装饰,这就在形上有了一个"框"的感觉,或者说,有了一个形的母题,这是形的统一。照壁上那些突出于壁面、视觉效果较强的线条的作用也正在于此。
* i0 s, |0 ~+ a$ F2.实用为本,适度为之
8 N& t. `3 u! u/ l$ A9 A. |  白族人民对于照壁装饰的欲望是很强烈的,在这种欲望笼罩之下的照壁却呈现了大块面的素白,这一现象很值得体昧。前面提到,白族民居的朝向是坐西朝东,这个布局有一个缺点,就是正房在正午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日照,加之廊道的存在,一层部分的采光是较差的。白族人民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将照壁做成一块日光反射板,借助它的反射,改善正房的光环境。这就是照壁大面积做成光洁素面的根源,也是白族民居照壁的一个特有的内涵。
9 @8 O3 J- z: {8 K0 D9 H1 u3 @$ b  在白族民居中,不论照壁装饰多么华丽,照壁的这个基本功能始终被保留着。换个角度说,照壁的装饰方法完全是以这一基本功能为前提发展而成的。在这里,物质与精神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应该说,这一现象反映了白族人民对于建筑、对于装饰的正确认识和方法。他们热烈地追求着生活的美好和希望,但他们并没有让这种追求在热望之中走向奢靡,而是保持了它的健康发展。这一点非常具有启迪意义。9 N7 V5 d% \8 }: E7 @; @( O
民居特色  白族是个酷爱艺术的民族,在他们的居住建筑上就能充分体现出来。大理喜洲,是白族居民建筑的精萃所在。据史书记载,这里曾是唐代南诏王异牟寻的都城。在那古代文化兴盛的年代,白族工匠吸取了丰富的中原建筑艺术并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才能,逐渐形成了自己民族的建筑风格 7 t  H8 l4 ~" c0 V! L; M7 B
  白族民居形式因地而异,坝区多为土木结构的瓦房,高寒山区则为“垛木房”,即以圆木垒墙为房。0 N: A6 l! X2 F  _
  为适应当地地形特点,大理地区的白族民居多背靠苍山,面向洱海。根据当地风大的特点,屋顶外出檐用青石板封檐,以防窝风吹坏屋檐。外墙也不开窗,营造出“风不进屋”的舒适环境。院内则为木构架的大出檐,以适应多雨的气候。大理地震多,房屋结构的防震措施极为严密,木构架本身和相互间设置纵横穿坊数道,形成较为完善的纵横拉结连成整体的建筑结构。  s& ~/ H# A6 P1 I, v# ^, Y
  白族民居大都呈内院式,房屋为两层,楼上存粮食和杂物,楼下住人。有的前带厦廊成重檐式。前墙多为木质,雕花门窗。瓦顶,两端木构架生起较大,形成优美柔和的屋脊曲线,这是白族民居的特色之一。
2 W5 v. E, s" G* R& _: `5 E  喜洲的民居建筑均为独立封闭式的住宅,有点象北京的四合院。一座端庄的民居院落主要由院墙、大门、 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组成。由于过去的人民生活地位不同,所以房屋的建筑格调和形式也有所区别。三房一照壁民居是深得群众喜爱的形式。布局常见的有“一正两耳”、“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格式。“一正两耳”是一幢两层楼边上再挂两间平房;“三房一照壁”的平面是三幢互相垂直的两层楼房,和一面照壁的结合,大门开在照壁旁;“四合五天井”是由四幢两层楼房的垂直配合,围出一个大天井,两幢楼房的交接处又围出一个小天井,并附一个楼阁,合计为五个天井。房基一般用方石砌成,稳固牢实。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门楼建筑艺术水平的高低,可以确实其主人的经济地位,也是一种光宗耀祖的标志。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大理石 屏、石刻、彩绘、凸花砖和青砖等材料组成一座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的综合性艺术建筑。白族门楼建筑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有的地方整个门楼不用一颗铁钉或其它铁件,而联结却十分牢固,几十年风雨如故,再装上两扇较有厚度的铁黑色木大门,甚是庄重威严。白族居民门窗木雕,无处不闪现着剑川木匠高超的手艺。一般均用剔透和浮雕手法,层层刻出带有神话色彩和吉祥幸福的白鹤青松、鹭鸶荷花、老鹰菊花、孔雀玉兰,以及几何图案。门窗的表面上还涂有褚红色的油漆,显得光滑明亮,古朴典雅。照壁是白族居民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院内有照壁,大门外有照壁,村前也有照壁,可见照壁的作用和重要性。照壁均用泥瓦砖石砌成飞檐出角,周围镶有角砖,顶上盖青瓦或琉璃瓦,大方得体,比例匀称。照壁中间粉刷成白色,正面写有“福星高照” 、“紫气东来”、“虎卧雄岗”等吉祥辞句,题诗赋词,各具风格。照壁前设有大型花坛,花坛造型各异,花木品种繁多,一年四季,花香四溢。
7 a6 ^) e: M- Y# ?0 g/ i) c! J  大理还有不少白族民居用条石砌墙,坚固耐用;还有用苍山十八溪中卵石砌墙的,“大理有三宝,卵石砌墙不会倒”的民间谚语即由此而来。深浅不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卵石房,古朴大方,稳固坚实,独具一格,充分表现了白族能工巧匠们高超的建筑技艺。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