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建构学和类型学的视野下,对 大理白族传统院落式民居进行了研究与剖析,试图找出其各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及其平面形制的衍变;并在此基础上引入C・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理论体系为理论基础,总结归纳了大理白族院落式民居的几种模式语言,希望能将这样的一些基本关系及模式语言运用在实际项目上,为现代地域性建筑创作做一些基础研究的支撑。
( l# c* u) ~; Q w
5 c& I* c) f. ]* K6 w
Abstract: In construction and typological perspective, traditional courtyard houses in the Dali Bai were researched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It tries to find out the evolution of the bas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various elements and plane shapes; / ]' f% i( c0 n- {* o8 `. j$ P$ j) r
and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C-Alexander′s pattern language theory, Dali Bai courtyard style houses in several models of language is summed up. The author hopes the basic relationships and patterns of language can be used in the actual project to do some basic research support for the modern regional architecture creation.
0 ` m: r; ^* g4 C l( w ] 关键词:大理白族院落式民居;平面构成;空间序列;基本关系;模式语言
, ^6 l* M' n# w9 b7 I Key words: Dali Bai People′s courtyard house;the plane constitution;the spatial sequence;the basic relations;the pattern language
4 X- ]! a' `( A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206-04
3 ?2 I) v1 H4 d6 ? 0 引言 0 L, ^0 u$ P& H# e* A
面对全球现代主义建筑主流浪潮带来的影响,我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而由于历史和地域长时间作用形成的原始风貌的丧失,引起了建筑界的深刻反思,从而意识到地域性建筑研究和现代地域性建筑创作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地区性建筑的研究力度,并且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就民间建筑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完善,虽然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丰富多样,但对于一些边远地区民族民居建筑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导致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建筑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研究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是打破“中原中心论”①等的有效手段。大理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上多次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尽管大理文化在和中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吸取了很多中原文化的优点,但是大理文化并没有丢掉自身文化的特点,最终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聚居模式和民居形式。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省内有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民居,其中大理白族民居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一支,其在形成自身独特的建筑体制的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这些基本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了白族民居的深层结构,以期对现代地域性建筑创作提供灵感。
; x& s( s1 h5 |9 e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建筑具有其自身的优点与建造智慧,能较好的与自然环境“共生”、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等,但同时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建筑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时空性的差异和自身的局限性。面对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的飞速发展,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建筑要想更加满足现代发展的需求,面临着很多课题,即如何在不丢掉自身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发展,如何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摒弃传统建筑体制中落后腐朽的,在保留地域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来改造传统民居,使现代先进技术很好的融入到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建筑当中。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能够与自然环境很好的融合共生,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资源,这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髓和魅力所在,是我国劳动者技术和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建筑需要学习的地方。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将大理白族传统民居的精华提炼出来,形成一套完善、科学、合理的“深层结构”或“原型”,为现代地域性建筑创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 i, x7 y# | t) N
1 大理传统院落式民居的平面构成
+ ^4 _( `: A( M* ^/ t# } 建筑的原型是一个帮助人类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然外界所带来的不适感和伤害的场所,即使是在没有发展的古代,我国的祖先也会用最原始的自然材料来构建围合成使用空间。
. g( {$ V! J5 L/ V 院落式民居的平面布局中庭院是中心,通常会进行对称布局,以穿过庭院中心的轴线为中轴线,然后围绕庭院在四周布置建筑单体,最终形成闭合的内向型的平面布局,该布局具有对内开敞通透,对外封闭围合的特点。院落式民居由于平面方正规整严谨,使置身于其中的人有一种领域感;该布局以轴线为延伸发展,严格遵守轴线及对称,依据实际用地情况灵活的组合院落。构成院落的基本元素是单体建筑,而组成院落群的基本单元是“院”。一直以来,我国传统建筑采用的平面布局模式都是通过串并联“院”之间的组合方式,形成一定的空间序列特征,民居建筑的平面布局模式亦是如此。
. e/ J, d3 B# t% F' J$ u# L 大理白族院落式民居的平面构成元素包括单体建筑(“坊”)、庭院、照壁、廊道及院墙。其中“坊”是白族民居建筑的基本单位,通过“坊”的排列组合能够依据实际地形、朝向需求等进行多种形态的构建。围合封闭的院落就是以坊封闭围合而成,通常的形式主要包括L、凹、Ⅱ等。一般来说大理白族院落式民居都是以中轴线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外形方正严整,但并不绝对,还要结合实际用地情况来进行布局。由于构成院落的几个元素在尺度规模大小、位置和朝向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各个元素之间存在明显的主次之分――正房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庭院是组织中心,照壁是指正房所对墙面,漏角天井常见于凹形和L形平面布局中。依照形态特征来划分,基本可分成三种类型:不完备型单体、完备型单体、扩展型单体。(表1) 通过对大理白族传统院落式民居进行调研,测绘,研究后,可以得到这样一种基本的“原型”:构成平面的最基本元素是“间”,构成平面院落最基本的单元是“坊”,平面组织系统中的基本单元是“院”。“坊”是由三开间二层叠加构成的,“院”是由“坊”和墙共同围合而成的。“院”经过多次纵横轴线的延伸会形成院落群体,具体的形成过程是“院”首先向纵深方面延伸发展,把院与院之间串联起来,然后在此基础上向两旁并联发展,就形成了院落群体,在该院落群体中主要轴线是纵轴线,起到统领整个院落群体空间序列关系的作用。 - z, b; R# R U
2 大理传统院落式民居的空间序列特征
: T6 f$ H6 r+ T, | 2.1 空间组织的原则
% z1 p* Y5 v. g- x5 H$ B ①轴线与对称:轴线的数量并不固定,它是指空间中两点之间的连线,若两点之间的连线是水平方向,那么也会有另一条与之相垂直的轴线,但无论如何起统领全局作用的轴线只有一条,总有一条是主轴线。在建筑中,轴线的作用是组织建筑空间单元体秩序。 8 j4 Z/ _. g3 P" Z: e/ Q; G4 o
②等级:等级是建筑空间秩序的一个属性。等级秩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建筑空间尺寸、形状或位置的不同,由于功能差别或赋予意义的不同,这种等级秩序差别是客观存在的。通常等级一般的建筑尺寸小于等级较高的建筑,两者在形状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一般等级较高的建筑位置位于平面对称的中心部位、线型序列或轴线的终端等,强调其重要作用。 : t$ N& l/ \+ {) J4 W+ B- g
③重复和参照系:建筑空间形式的重复是指把空间形式相似或者相同的单元体串联起来,表现出某种连贯的相似性。要想实现建筑空间形式的重复,必须保证串联与并置的建筑单体功能相同或者近似。重复和等级是相反的作用,前者主要体现是空间秩序的统一性,后者主要体现的是空间秩序的差异性,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的结合会形成某种空间的基调,使整个建筑群体更加和谐,主次分明,张弛有度。
6 p' Y. b# m" b/ |- I2 b) W ~ 分析上述空间组织的原则发现,大理白族传统院落式民居的建筑群体是以“院落”空间为基本组织单元构成的,大理白族传统院落式民居的院落空间具有分区明确、序列明晰、流线复杂、风格统一和谐等特点。其入口处基本不会直接面对街道开门,即使不得已而为之,也会采取影壁等方式进行遮挡,入口空间一般具有曲折隐蔽的特点。通常传统的院落式民居不会由入门处直接通向宅院内部,至少会设置三道大门。由于大理文化曾经受到过中原文化的影响,大理白族传统院落式内部空间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大理白族传统院落式内部空间具有对外相对围合,对内相对开敞的对称布局,具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和明显的轴线,这都是儒家中庸之道方法论的体现,强调不偏不倚。大理白族传统民居的这种设计思想受到了中原儒家思想的影响,具体可追溯到儒家经典――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通常大理白族传统院落式民居的对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体建筑在平面构图上的对称;二是空间上的对称。这种传统民居建筑以中轴线为基准,通过向纵向延伸形成空间序列主从关系,表现出一种独有的理性美。白族民居建筑的构建包括大门、庭院、廊道、堂屋、卧室等元素。在功能上主要包括公共性空间、半公共性半私密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在形态上主要包括开放空间、过渡空间和封闭空间。其中由于卧室是比较私密的空间,功能单一,而庭院、堂屋和廊道都是开敞或者半开敞的空间,因此日常家庭生活中的交往活动都是在开放空间及过渡空间中进行的。一般的大型白族民居都是通过一系列相似的院落的串联或并置构成的,而由于地形等原因的限制,一些大型民居的主轴线无法贯穿始终,会随着地形不一而发生变化――转折及错位,在客观上丰富了群体空间。
4 e& m& E9 n1 ]6 J3 X4 j 观察大理白族传统院落式民居的单个院落,发现其庭院空间为“门堂分立”,主要由五个空间要素组成,分别是肌理、边界、中心、路径和节点,其中肌理是指以“坊”为基本构成单位的方形母题;边界是指围合要素,比如“坊”、院墙等;中心是指庭院、堂屋;路径是指轴线、流线;节点是指漏角天井、楼梯等。每个院落都具有明显的中轴线,其特征是“合”、“方”、“中”、“正”,一般庭院空间会以中轴线左右对称。白族民居建筑的构建包括大门、庭院、廊道、堂屋、卧室等元素。在功能上主要包括公共性空间、半公共性半私密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在形态上主要包括开放空间、过渡空间和封闭空间。 , Y0 d' v e7 \. y/ L
2.2 “通而不透”――照壁空间特质
1 S& }# v* q* u, v2 m, q+ m 照壁又称“影壁”或“屏风墙”,照壁具有多种功能,并且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照壁是围合构成要素,在宅院景观中也具有美观作用,不仅具有防风遮阳的作用,还是大理地区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
2 h3 B, p6 u9 D
大理民间流传着“正房要有靠山,才做得起人家”的说法,因此在大理民居建宅选址时,都会选择背靠一座吉山。由于大理的气候特点,常年有南偏西风和西风,并且风速大风力强劲,所以大理白族民居的正房一般为坐西朝东,如此可有效避免大风直接吹到室内。照壁是指正房所对之院墙,照壁不仅可以把内外环境自然的区分开来,隔绝外部的嘈杂环境,还能够使内外空间自然过渡,通过在宅院设置照壁,在界定了内外空间的同时,也不会给人突兀的感觉,完美的完成了空间性质转化。另外照壁还具有将强劲气流柔化的作用,使穿堂风变成缓风;照壁也能提供开阔的天空视野,还能反射阳光到正厅,增加房屋的采光。同时在构成边界围合的要素中照壁也是关键一环,通过照壁的设置完整了整个建筑空间的规整性,也使庭院更加具有空间层次,隔而不堵,通而不透。 6 e' U- j" e4 p }& n; h
2.3 “交融渗透”――檐廊空间特质 ) j, v& i; P1 {
通常“坊“外部都会设置廊,廊道作为建筑和庭院之间的一个过渡性区域,它使空间具有流动性和适应性。廊道弱化了建筑的实体感和封闭性,作为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很难确定它的边界,廊道空间属于灰空间,其功能也为多重叠合。由于廊道功能的特殊性,廊道不仅具有单一的连接交通的功能,同时能遮风避雨,使人们的家庭生活和交往休闲等活动在其中展开,同时通过设置廊道,还增加了庭院空间层次感。 l. w3 f+ r0 @
2.4 “宣郁消纳”――漏角空间特质
$ v3 Z- t; r) _+ |8 u6 } 由于院落中各坊建筑之间交接时不是直接连接,因此在转角处会“漏”出一个小天井,即 “漏角天井”。漏角天井一般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避免出现火灾时,各个单体建筑之间出现连烧的情况;二是在漏角天井处通常都会设置储藏室或者厨房等功能房间,不仅满足了家庭生活所需,也让各个建筑单体之间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分。通过设置漏角天井,坊与坊之间的相交变得灵活,不仅有效避免了不同方向的建筑实体之间交接可能产生的问题,还使得整个单体建筑更加疏朗活泼、富于变化和充满生机。 7 w' A5 t/ ~6 E6 l
以上述的基本关系为前提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引入亚历山大模式语言理论体系,得出大理白族传统院落式民居的特色模式语言。 $ E6 G+ H1 W* Y: m1 e
2.5 特色模式语言
3 |6 M- a9 }; r. C, t; p6 k5 M 特色模式语言如表2所示。
' x; i) c+ B" R 3 实际项目运用
: S3 t- m, ^! b/ s+ p 实际项目运用有大理普陀泉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 + e& H+ [2 u' ]# ?. Y+ v) H
该项目位于大理州境内,在规划构思项目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到了当地的地形地貌,通过利用基地内外的自然要素,设计出了能够和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观建筑。 9 R+ X+ b7 H W: x' P( x9 W8 x
在创作建筑单体的过程中吸取了大理白族传统院落式民居中特色和优势,把其中的精华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和表现手法及材料再次“还原”体现出来。 ' R1 I$ U# W2 w8 n8 Z4 i! [
①结合地形灵活布置建筑单体。界面和空间的构成离不开单体和单体之间的组合,结合地形灵活布置建筑单体,可以使界面更好美好,空间体验更加丰富。
+ q7 e6 m" m$ J& M8 }5 F8 R Q ②以“新的基本单元”为基础,根据现代功能需要进行平面或空间的转换与扩展延伸。
" k$ i. c! p4 F" @1 I “新的基本单元”是指在白族传统民居“坊”的基础上,参考现代生活的功能需求进行转换而得。过厅,客厅,卫生间系统和卧室是民居不可或缺的要素,按照一定的设计方法把这些基本要素组织起来,形成基本模块,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平面或空间的转换与扩展延伸。
! Y! `% ]& B/ s6 @1 Z: A2 L ③转换其原本空间序列的教化涵义,轴线的涵义更依据功能、景观和视线等,空间序列的涵义也由原本的“礼”制教化成为了层层深入的游览空间体验。 & w3 ?7 b' i) q& U7 C, T
④建筑的布局朝向。建筑的布局朝向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本项目所在地夏季紫外线强烈,冬季较寒冷,而且气候环境风速较大,因此在确定建筑的布局朝向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北面迎风,最好选用卵石贴面或白墙刷面,少开门窗洞口,而南面向阳,为取得良好的采光和视野,最好选用玻璃、木格栅等材料,多设置门洞、窗洞等。 4 O# c. R/ P) E( U5 a6 j; B% C3 u
⑤特质空间的运用。
* p& t! U0 Q9 y0 [ 1)檐廊空间的运用。现在很多的单体别墅设计中都设置了宽达三米左右的檐廊灰空间,如此不仅组织了交通联系,也充分过渡了室内和室外空间,功能明显。 3 a1 y) y8 w8 o# e1 G0 H/ h
2)漏角天井空间的运用。在“新的基本单元”组合拼接的过程中,有意“漏”出一些小空间,不仅增强了空间的丰富性,而且使建筑群体疏朗有致、灵活生动。
( C( B$ V# u, t 4 结语
2 _% ?- [7 y0 l% O5 B2 v 在上述方面对大理白族传统院落式民居进行分析后,对其各方面的特征进行抽象提炼,凝练成为一些具有普适性的通用法则,为大理地区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一些基础,在地域性现代建筑的创作中能够被广泛运用。 8 ], |! ]+ H' l6 k
注释: $ t# s% T7 E- s/ N9 N
①宾慧中,中国白族传统合院民居营建技艺研究。
9 B$ C4 Y* U, j% r s 参考文献: 3 C$ a2 I5 I/ q" m: S
[1]李俊杰.永定土楼世遗地景观中客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D].福建农林大学,2013(04).
0 M, F) W r0 e$ a& @; _( g1 l: M* d [2]陈庆懋,何俊萍.“一颗印”民居的变异模式及其适应性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 P, M. c. o; H0 E; m2 I, Q [3]李树业.盖房子:白族人家的头等大事[J].大理文化,2010(06). " p6 P: W8 X1 R( `* `
[4]周俭,张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建筑分类与保护措施[J].城市规划,2001(01). / M: L7 F Y4 n) H0 O/ B9 h
[5]李向北,王尽遥,范鹏.云南大理喜洲镇白族传统民居建筑色彩研究――以严家大院为例[J].民族艺术研究,2013(06). ! Y- G! |4 W* Y*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