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g$ P; \( r& l! C9 j9 j- i
大理白族的前世今生
3 G9 W& i5 W1 l z6 w# B9 Z" t6 _" E0 P* I$ J( e; b8 i! D! Y# m
" h8 m* q- Q/ n1 _8 r
4月26日,浙江省博物馆推出聚焦大理白族历史文化的特展“ 风花雪月——大理白族的前世今生”,用文物串起大理白族的历史变迁与当下白族人的喜乐人生。 南诏和大理国是唐宋时期在西南边疆先后更迭的以白蛮(今白族先民)为主的地方政权,雄踞西南500年。南诏大理主动认同中华文化,始终奉唐宋正朔,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西南边疆的开发,推动了西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 大厘城,现喜洲镇 唐宋(南诏大理国)城濒洱海,夏季天气清凉 南诏王常在此避暑 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 P7 g% j$ c9 _) {3 P 唐朝初年,大理地区出现蒙嶲诏、邓赕诏、浪穹诏、施浪诏、越析诏、蒙舍诏六个部落,史称“六诏”。蒙舍诏因地处南部,又称南诏。738年,南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征服了其它五诏,统一洱海地区,建立南诏国,定都太和城。 937年,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蛮”,建立大理国,定都阳苴咩城。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着手内政改革,更易制度,废除苛令,减免徭役赋税,发展生产,社会稳定,经济逐步发展。
* }! P9 U' @) v; ]% B 南诏大理国时期,农业、畜牧业发达,呈现“居民辏集,禾麻蔽野”的繁荣景象。此外,盐业、矿冶业也比较发达,以盐为货币的方式在云南一直保留到近代,是中国货币史的一个特色。
) I8 s" v/ E% X4 g( i) ^/ Z! ? 南诏国中期,佛教传入大理地区。大理国时期,佛教达到鼎盛,形成“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举国信佛的局面。 ) g0 ]/ }# D: n# J0 R8 k2 ?
% S6 b' f$ y& V- P3 l4 a8 {: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