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节 发表于 2014-4-13 10:22:53

大理三月街的前世今生

白族老人追忆三月街

85岁的民间老艺人董承汉,是一位喜洲古镇上土生土长的老白族。谈起70多年前,老人第一次赶三月街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刚满10岁的董承汉,第一次和同学相约,步行去赶三月街。抑制不住满心的好奇和向往,天色刚刚放明,两个小孩子就从喜洲古镇出发了。经过大约4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两个小孩子欢天喜地的来到了三月街。吃过烧饼和凉米线之后,在街上逛了很长时间。满街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他大开眼界。可是身上没有足够多的钱,他只买了一样最稀奇的东西—一双四川人用竹子编的凉拖鞋。

后来的很多年里,老人每年都会去赶三月街。在老人的记忆中,平时市场上没有的吃的、用的、穿的东西,到了三月街上,都能见到。准备结婚的男女,需要制备的衣物、干菜蔬,都要到三月街上去采购。每年三月街期间,大理城里所有的中医,都会到三月街上,买足一年所需的所有中药材。

1961年的三月街,是老人记忆中最甜密的回忆。那个时候,因为物资比较短缺,红糖和猪油都是人们很难吃到的奢侈品。那一年的三月街,是他和妻子领着两个孩子一起去赶的。那个时候交通有了一定的改善,到三月街已经可以坐马车了。国家特别给饮食公司供应了猪油和红糖,于是三月街上就有了一元钱一碗的“八宝饭”。老人一家兴高采烈的买了四碗,吃一个甜蜜畅快。以至于事隔多年以后,老人仍然对当时三月街上的那碗“八宝饭”念念不忘。

最近一、二十年,老人仍然每年都会到三月街上去。和从前不同的是,去三月街的目的,已经不再是采购物资和大饱口福。而是作为民间艺人,到三月街上去表演洞经古乐。不过,有一样老人喜爱的特色商品,还是要买的。这种商品的名字叫做酸角,并且是很甜很甜的甜酸角。

男女青年自由交往

“大理三月好风光哎,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哟,阿妹梳头为哪桩?蝴蝶飞来采花蜜哟,阿妹梳头为哪桩?……”

这首来自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蜚声海内外的电影《五朵金花》的插曲《蝴蝶泉边》,流传了半个多世纪,让全世界的人们认识了大理,认识了大理三月街,认识了三月街期间金花阿鹏在蝴蝶泉边的自由恋爱。

在电影《五朵金花》中, 三月街的盛况真实而生动:大理古城西门外苍山脚下的旷野里,在高耸入云、雄伟壮丽的唐代崇圣寺三塔旁边,雪白的帐篷鳞次栉比,热闹的街市.商贾云集,身着民族盛装的男女老少,徜徉于街场之间,脸上流露着轻松欢快的神情。

“明年花开蝴蝶飞,阿哥有心来相会,苍山脚下找金花,金花是阿妹。苍山脚下找金花,金花是阿妹。”电影中金花阿鹏的对歌,源于生活,却已进行了高于生活的艺术加工。特别是对歌的场景,已由三月街古街场稼接到了蝴蝶泉边。

大理古城西门外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三月街古街场,距离蝴蝶泉有20多公里之遥。现实生活中的赶街群众,不可能离开街场,专程跑到蝴蝶泉边去对歌。70多年前的三月街古街场,一样有大青树,一样有古戏台。人们在大青树下、古戏台上、街场空地中,进行对歌和文艺表演,观者云集。

时至今日,三月街街场上的歌声,依然长盛不衰。“你方唱罢我登场”。大青树下的赛歌会,古戏台上的洞经古乐,游走于街场上的“绕三灵”,以及每天不间断表演的白剧、民族歌舞、民族民间服饰展演、民间唢呐演奏、民族民间歌手比赛、三弦比赛、龙狮比赛、赛诗会、大本曲比赛等令人目不暇接的民族民间文化表演,每天晚上举行的广场电影晚会,都是三月街上最具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大餐。

阿鹏马上夺红旗

不少上点年纪的人都还记得,电影《五朵金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人民公社的副社长金花带领着姐妹们驱车去赶街,不料车轮在路上坏了,正在为难之际,来参加赛马会的剑川铁匠阿鹏热心地帮她们将车修好。金花正要表示感谢,赛马会开始了,阿鹏来不及收拾工具,翻身上马冲进赛场,表演了一幕精彩的马上拨红旗,勇夺冠军。

据史料记载,白族的赛马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唐代佛教传人南昭之后,每年农历3月在点苍山脚下举行观音庙会,随后发展演变成一年一度的三月街盛会,开始了以药材、牲畜为主的集市贸易。马贩子为扩大贸易,便在这里搞骑马比赛,显示马匹健壮、跑得快。这样赛马就成为三月街的一项活动内容。每年会期,四面八方的白族以及藏族、纳西族牵着马,穿着节日盛装,纷纷前来参加赛马。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记中,对三月街的赛马盛况作为有声有色的描绘:“入演武场,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其北为马场,千骑交集;数人骑而驰于中,更队以觇高下焉。时男女杂沓,交臂水辩,仍遍行场市。”

教科版实验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叫做《赛马三月街》的课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白族少年为参加三月街赛马和在赛马场上发生的故事,通过少年儿童的视觉,让三月街赛马会成为了读到这篇课文的小学生心目中向往的体育盛会。

自从有三月街以来,赛马就一直是三月街不可缺少的内容。对老一辈人来说,赛马是一种古典的回忆。马蹄奔腾的风吹过他们的心头,翻开一页一页遥远的马帮的故事。而年轻人则因为赛马,血管里注入了激情与浪漫。在每年一度的三月街上,赛马永远是人人都为之热血沸腾的节目。

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三月街的体育竞技项目,除了赛马,还增加了秋千、射驽、陀螺、龙舟竞渡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马大会被扩展成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会。

自2007年开始,取消了秋千、射驽、陀螺、龙舟竞渡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又回复到千年前的传统,三月街期间只举办专一的赛马活动。而三月街赛马大会在保留了传统的比赛内容的基础上,邀请全国马术俱乐部参与,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全国赛马大会。

每年三月街民族节的赛马会上,不但可以看到跑马(走马)射击、跑马(走马)射箭、跑马(走马)拾哈达等三月街传统赛马项目,还增加了马术表演、速度赛马和走马等全国赛马大会竞技项目。每年赛马大会中所产生的马王,可夺得5万元大奖。与古老的赛马大会相比,传统赛马项目中的竞赛方式,一直延续了古老的传统,参加比赛的马匹,一匹一匹的出场,一个一个的表演。不同的是,从前参加比赛的马匹,获胜后将卖得更好的价钱。而现在参加赛马大会的马匹,有“混血组”和“民族组”之分,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赛马,其中不乏身价高贵的纯种马,是不在三月街上销售的。

食品节 发表于 2014-4-13 10:23:40

寻找赶集的感觉
据史料记载,大理早在秦汉时期就就有商人不断往来于内地。到了唐代,南诏国的兴盛,更是加快了大理与内地的商贸往来,三月街逐渐繁荣和发展,并成为当时南诏国最著名的商贸盛会,同时来自于东南亚国家的物资和特产也开始进入三月街。
宋代大理国时期,三月街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马匹、药材交易市场,鼎盛时期每年的马匹交易量达到1500匹以上。马市万商云集,来自内地的丝绸、纸笔、胭脂花粉,来自东南亚的象牙、犀牛角等名贵特产,都在这里进行交易。
清朝年间,三月街的规模不断壮大。当时,大理的留日学生李燮羲曾写诗描绘三月街盛况:“昔时繁盛几春秋,百万金钱似水流,川广苏杭精巧货,买卖商场冠亚洲。”足见三月街已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
上个世纪物质馈乏的年代,长年忙碌的大理人,每年三月街期间,总是要到三月街上去走一走。山上采的、地里种的、河里捞的、亲手做的,都拿到街上去交易,供给别人需要的,带回家里急需的。
如今的三月街,街场依然是千年前的那个街场,集市也依然是千年前那个商贾云集的集市。2000年以后,当地政圌府出资,在三月街古街场的空地上,搭起了一部分永久性的商铺建筑。更多的交易区域内,依然还是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小商小贩们自己拿来棚布和塑料布,铺在政圌府事先搭好的简易棚架上,就成了他们临时的住所和交易场所。
街场上,商品依然保持着原来的传统:有茶叶,有中草药,有大牲畜,有民间手工艺品,有地方土特产品,有民间风味美食。只是街场的规模,比从前更为扩大。新建了专门的赛马场和体育竞技区域,交易的商品中也增加了来自沿海发达地方的工业产品和时髦商品,以及代表着现代时尚潮流的汽车展销活动。
每年三月街来临,人们都会抽上那么一两天的时间,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到三月街上去走走。但赶街的目的,不再是去购圌买生活必须品,而是去感受那种人山人海的氛围,去体去验那种人挤人的大汗淋漓,去寻找那种在超市中采买物品无法体验的最自然、最纯朴的“赶街”的感觉。对于家庭主妇来说,还有一个最实惠的原因,就是捡便宜。因为街场上很多日常生活用品都比平时在商场里买到的便宜。尽管人人都嫌三月街挤得够怆,但每天总还是有一、两万人在三月街街场上活动。
每年三月街期间,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20多个省份、云南15个地州市的客商便会沿着古代世界“茶马古道”和“蜀身毒道”的踪迹,来赶这千年的街市。数以万计的人流,从大理古城西门出发,涌圌向位于苍山中和峰麓之下的三月街古街场。
通往街场的道路两侧,摆满了鳞次栉比的货摊。有巧夺天工的大理石工艺品,有风味独特的地方名特小吃,有来自苍山的竹器,有来自洱海的鲜鱼,有来自剑川的木雕,有来自永胜的细陶,有来自祥云的泥塑,有来自鹤庆的瓦猫,有来自巍山的蜜饯,有来自通海的豆沫糖,有来自腾冲的玉器,有来自西圌藏的马匹,有来自苍山、玉龙雪山的药材,也有来自缅甸、印度等邻边国家的药材和土特产品。街上买卖的商品可谓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三月街上所有的中草药材,多得象小山一样,一座一座的堆在地上,让赶街的人自圌由的选取。古往今来,大理及周边地区的中药铺,都会在这个时候,到三月街上去采买中草药材,一次性买够一年所需的份量。卖中草药材的商人,还会为你现场加工。比如你买的是文山的三七,卖三七的人会用准备好小钢磨,在你的监视之下,为你现场粉碎成三七粉。
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商品,来自全省各地的蜂蜜、咸菜、火腿、腌生、鸡纵油等风味美食,都会在相对的区域里,一家挨着一家,整整齐齐的排好队,等着赶街的人一次又一次的挑选、品尝。
马匹等大牲畜,都是在街场相对独立的区域内,自圌由散布的。卖牛卖马的人,不必时时刻刻的守在那里。买牛买马的人,就在马群中往来穿梭,挑选马匹。挑好以后,再去寻找马匹的主人,讨价还价,达成交易。
每年三月街上,人气最旺的饮食摊点,莫过于几家“永平黄焖鸡”了。每家“永平黄焖鸡”的摊点,都会在露天下摆出数十张、乃至上百张小方桌,准备上几百只新鲜的土鸡,在三月街上拉开战势。顾客先看圈在笼里面的活鸡,点好以后,现场宰杀烹制。烹制好的一只黄焖鸡,就用一个大茶盘装着,端上小方桌。除了黄焖鸡,还有一样配菜,就是永平风味的泡辣椒、泡大蒜。顾客坐定之后,店家会先上一盘泡辣椒、泡大蒜,让顾客一边等待黄焖鸡,一边品尝泡菜。往往是黄焖鸡还没有上桌,心急的顾客早已“甩”下了两盘以上的泡菜。待到千呼万唤之后,一大茶盘的黄焖鸡终于才会端上桌来。逛了一天街,早已饥肠辘辘的顾客,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将茶盘里的黄焖鸡,连同用作配料的葱、姜、辣椒全都扫个精光。
用蚕豆或碗豆做成的凉豆粉,从一千年前就传到了现在,嫩嫩的、弹圌性十足的肉皮冻一样的东西,拦上小葱、芫荽,加上米醋、麻油、辣椒、萝卜丝,会吃得你直砸嘴。如今的三月街上,还多了油煎石屏豆腐、新圌疆烤肉串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各式各样的民间风味特色美食。赶街者总是不顾体面,顶着炎炎烈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簇拥下,边走边吃,大快朵颐。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三月街的人们,甚至还能吃到一种超乎想象的美食:苍山雪。一些勤快的大理人,会一大早上到苍山上,背回来一竹萝白生生冷冰冰的雪,盛在碗里,用饭勺一压,浇上甜甜的糖稀,倒出来,就是一个圆饼状的纯天然冷饮了。

食品节 发表于 2014-4-13 10:24:04

民族服饰争奇斗艳

一年一度有三月街,也是大理及周边地区各民族妇女展示自己节日盛装的大好机会。头戴鸡冠形“勒子帽”的白族少女,身背“披星戴月”披毡的纳西族女子,背斗笠戴花冠的彝家女孩,都是三月街上的主角。

大理地区的白族少女,因了地域的差异,有着数不胜数的头饰种类。70多年前的老照片中,头戴装点着红色绒球的鸡冠形“勒子帽”,身穿大滚边、宽袖上衣,戴银领扣、手镯,围裙上有边饰,左肩上戴着有掏耳勺和针线盒的银链子的白族少女,在街场上很是显眼。还有一些白族少女,身穿、绣花衣,头上包的是镶有银饰的绣花头帕。

三月街上还会看到一些来自洱海地区的民家姑娘,戴着男式的圆礼帽,上面装饰着五颜六色的纽扣。已婚的白族妇女,则是把头发盘到顶上,再戴上用黑布镶上银泡的鱼尾形“勒子帽”。小男孩则在节日的时候戴上最神气的虎头帽。

每年三月街街场上的“绕三灵”表演,白族男子头上的包头、扇子、眼镜,甚至手中的汗帕,都是一脉相承的传到了今天。但白族男子的服饰,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复杂的对襟土布衫,变成了白衬衣加扎染马褂。

三月街为年青的姑娘们提供了一个与朋友会面和参加热闹场面的机会。她们可以在公众面前展示她们最漂亮的服饰,这对她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她们在人群中自由的闲逛,选购自己需要的东西,观察同伴和对手做同样的事情,并羞怯的感到被男士观看和赞美的眼光。

电影《五杂金花》中金花姑娘们的装束,就与现在喜洲镇周城村的白族妇女极为相近。而近年来大家最为熟知的“风花雪月”头饰的金花装束,则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在洱海周边地区白族妇女传统头饰的基础上发展创意而形成的。

如今的三月街上的赶集人群中,依然能够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众多个少数民族服饰。尤其是在民族歌舞和民族民间服饰展演的舞台上,身着各民族节日盛装的青年女子们,用她们优美的身段和娴熟的舞姿,展示着民族服饰的华美。

1991年,大理三月街被正式确定为大理州的法定民族节日,规模和影响一年胜过一年。每年都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以及东盟、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集众达百万人次之多,称得上是中国最悠久的中国-东盟博览会。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大理州连续多年举办了三月街民族节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每一次的表演,都会有数千名甚至上万名的青年男女来参加。鹤庆甸南新娘装、大理者么新娘装、云龙山地白族装……她们带来了全州十二县市众多少数民族最华美的服饰。不说别的民族,单单一个大理州12县市白族姑娘的头饰,就足以令人眼花缭乱了。

三月的苍山,虽然峰壑间还闪现着雪影,但杜鹃花已绽放于丛林,使以往青黑的山颜泛起了红晕。而在山的半腰,出其不意就会飘起一两幅白云织就的飘带,这时的洱海,白帆点点、岛屿隐现,岸柳轻拂如忽闪之眉睫,清波荡漾如多情之眸子。华服、美饰、盛景。每年的三月街民族节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都是盛放在苍山洱海之间的一场民族服饰争奇斗艳的盛会。



节庆衍生文体活动

放风筝

2009年的三月街民族节,一只创意独特,长达1000米,由666只典型的传统滇派硬翅“歪桃”风筝串联而成的巨型风筝,在大理标志性景区三塔公园的东大门前广场上腾空飞舞,场面蔚为壮观。风筝首次作为三月街的活动内容呈现,为传统的三月街民族节盛会注入新的内容与活力。

大型蝴蝶造型风筝放飞表演活动已连续3年在三月街民族节期间举办。大理是“滇派”风筝的发源地,大理风筝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风筝放飞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体育、游乐形式,在大理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老电影

《叶赫娜》、《阿诗玛》、《孔雀公主》、《山间铃响马帮来》、《从奴隶到将军》、《摩雅傣》……一个个30多年前云南观众熟悉的电影名字、一张张带着那个年代强烈时代色彩的电影海报,唤起了年长的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追忆。

2011年4月17日开馆的中国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馆藏电影放映老设备、电影胶片拷贝、老电影海报和老照片、书刊杂志、服装道具、电影票、电影放映用品等展品共6200多件。从无声电影时代的放映机、卓别林电影的“原装”海报,到《五朵金花》等大理题材电影剧照,以农村电影放映为主线,见证电影放映百年历史,集中展示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大理电影放映的经典之作。

环洱海自行车赛

2007年,大理州第一次成功举办以“迎接奥运、保护洱海”为主题的环洱海自行车赛。报名总数超过500人,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已经78岁,其中既有大理本地居民,也有很多来自省内外的游客、普通群众、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和退役的专业车手等。在报名参赛队伍中还有一支完全由外国选手组成的代表队,其成员分别来自英格兰、波兰、法国、美国、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此次环洱海自行车大赛堪称云南省自行车赛事历史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项群众性赛事。78岁高龄的李平老人在比赛中的表现却格外神勇,早早就完成了39公里的赛程,和奥地利的年轻车手迈克尔一起,获得了赛会评出的最佳精神奖。

2011年,环洱海自行车赛已成为三月街民族节的一项衍生内容。此次赛事,除州内自行车爱好者外,还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6个国家和四川、广东、上海等9个省市的自行车爱好者参加。在近千名参赛运动员中,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14岁,真正体现了“快乐健身,全民同行”的精神。赛场上,一辆长约两米,能仰躺着骑的限量版自行车,颇为引人眼球。 这辆车是何之风自制的,同时生产的还有17辆。

食品节 发表于 2014-4-13 10:24:34

欢乐购车汇

2010大理三月街,大理州成功举办了首届“欢乐购车汇”。“购车汇”是大理国际会展中心在成功举办历届“泛亚汽车博览会”的基础上,精心打造的又一车展品牌,为传统节日汽车销售强势平台。首届“购车汇”共有福特、欧兰德、帕杰罗、帝豪、比亚迪、大众、本田、嘉年华、途欢、途锐、力狮、傲虎等32种品牌上百辆各类车型在车展上亮相,开幕式结束后还举行了飙车表演,吸引了众多汽车爱好者前来参观购买。

2011年三月街期间举办的“第二届欢乐购车汇”,共有19个汽车商家提供的29个品牌的各种车型参加展出,本届展会还有英菲尼迪、路虎、捷豹、宝马、奔驰、奥迪、德国大众和沃尔沃等高端车型展出。本次车展专为品牌名车设有专属展示区,特设专业工作人员对接国内外名车的接洽工作。在去年车展华丽阵容的基础上,本次车展还将推出了“专场促销”、“劲车靓影”、“寻宝总动员”、“汽车特技体验会”、“乐购直通车”等激动人心的精彩活动,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赏车、购车的平台,同时也是为滇西地区汽车业界提供发展、交流、合作的一次机遇。

“非遗”活态展示

2010年三月街期间,在大理古城武庙会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示,是三月街期间游客参与互动性最强的文化展示项目。游客将可以在参观表演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审美意愿,现场要求能工巧匠们制作自己喜欢的工艺品,带回家做纪念。


食品节 发表于 2014-4-13 10:24:52

白族扎染技艺:该项目主要展示制作扎染的工艺流程及产品推销。游客将在现场观看到扎染图案绘制、白族妇女用手工针线穿扎图案、染制颜料及染色漂洗全过程展示。该项目由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国家级扎染技艺传承人张仕申完成。

剑川木雕技艺:游客将在现场观看到剑川木雕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从原始雕刻至作品完成的整个过程。精品部份由于耗时太多,不能现场完成,只能成为雕刻作坊的背景展示。在雕刻技艺的展示过程中,可设计一些游客喜欢的小件作品,现场将游客的名字或其它意思直接雕刻到作品上。

银器手制作技艺:银器手工制作技艺,将在现场以作坊加工方式展示,从粗加工至作品完成。游客可在加工制作的整个流程中,感受银器手工制作技艺的魅力。

剑川白族布扎技艺:白族布扎技艺,多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十二生肖、小童子及其他内容制作而成,是人们较为喜欢收藏的民间工艺品。现场制作过程与成品展销同步进行。

白族刺绣技艺(含白族剪纸技艺):白族金花现场表演白族传统刺绣技艺,根据游客的意愿,将游客的名字或想要的图案制作于刺绣作品之上。

瓦猫制作技艺:瓦猫制作技艺的制作流程,捏制过程可以现场展示。烧制过程则只能靠后期制作。该项目将重点突出瓦猫造型和它的文化节内涵,展出作品除代表性作品外,还将有一些小巧人瓦猫作品,价廉物美。

食品节 发表于 2014-4-13 10:25:00

凤羽砚台制作技艺:凤羽砚台制作技艺,是白族先民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无论多石料选用。砚台形状设计,雕工技巧都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展示过程中,既有精加工过程表现,又有精致作品展览。

甲马纸制作技艺:甲马纸制作技艺是白族民俗活动中的一种美术活动,是人与神沟通的一种载体,当人们寄托的某种愿望可通过甲马纸形式得到满足,此种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此俗至今在白族民间广泛流传。该制作技艺主要是通过人们在木板上雕刻出心中想象的各种神灵形象,用民间土纸拓印而成(雕板印刷术)。该展区将展出大量在民间收藏的古老雕板、作品及印制的方法,现场雕刻新的雕版。

白族民间手工造纸技艺:鹤庆白族民间手工造纸技艺,是白族人民在长期农耕生活实践中,结合当地丰富的杆物纤维生产原料与自身技艺,形成的一种别具特色的民间手工造纸形式。所生产的纯天然环保纸,柔软、耐酸、抗老化、防虫蛀、吸墨性好、不易变色,曾得“安徽宣纸甲天下、鹤庆绵纸誉西南”的美誉。

白族面塑技艺:2008年被大理州评为“民间艺术大师”的周和仙,对于面塑技术的操作,已成为她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制作的“嫦娥奔月”、“八仙过海”、“黛玉葬花”、“孙司空三打白骨精”、“金花舞龙迎奥运”等代表作,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周和仙将亲临“非遗”展示现场,为游客亲手制作面塑作品。

白族民居照壁泥塑技艺:白族民居照壁泥塑技艺属白族民居彩绘技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中的一部分。在白族人家,有在照壁上塑造各种景观凸现于照壁之上(浮雕)。该技艺的展示,以大照壁上有景观凸现(浮雕)为背景,同时在现场制作代表白族照壁的泥塑小型精致作品,供游客随身带走。

白族造船技艺:白族造船技艺是沿洱海居住的白族先民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技艺。双廊村一青年,将此造船工技艺通过造小船保持洱海木船造型,将其浓缩成游产品,深受游客喜爱。该项传统工艺的展示,除现成作品展示外,还将现场制作小船。

来源:网络转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理三月街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