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检验检疫局五措施助推大理高原特色农产品扩大出口
大理检验检疫局五措施助推大理高原特色农产品扩大出口
来源: 大理检验检疫局
2017年,云南大理检验检疫局瞄准大理高原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优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举措、多方式加大产业发展帮扶力度,促进高原特色农产品扩大出口。截至12月,大理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口共计1329批次,货值23683.20万美元,其中出口野生菌及其制品187批次,1583.50万美元;出口水果126批次,6347.90万美元;出口蔬菜及制品652批次,9969.70万美元;出口奶粉、普洱茶、核桃、芸豆、蚕丝、桉叶油等产品364批次,5782.10万美元。
强监管,增强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口品质竞争力。
制订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对自检自控能力较弱的企业增加监管频次,强化督促整改,确保出口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不突破;监管中加大技术帮扶力度,帮助企业培训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及时解决在种植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符合进口国要求;投入33万元开展了大理州出口葡萄质量安全风险监控,涉及宾川、弥渡两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内所有出口葡萄注册登记果园共37个、面积8.45万亩,抽取葡萄样品144个,检测氯比脲、乙烯利等7个项目,指导葡萄种植过程中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控制。
促增长,培育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口新增长点。
提前介入,帮助新增有出口意向企业了解国外检验检疫要求和技术性贸易堡垒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加出口企业基数;指导、帮助新企业合理规划厂区布局和建设生产车间,避免重复改建、扩建,降低出口成本;帮助、指导新企业建立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有效运行。2017年,新增出口企业6家,黑蒜、马铃薯、玫瑰花酱、腌菜等产品实现首次出口,出口产品市场拓展到阿尔巴尼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国家。
快通关,营造高原特色农产品便捷高效通关环境。
全面推行实施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实施“通报、通检、通放”,提高出口通关效率;全面推行“互联网+检验检疫服务”模式,100%实施无纸化报检、无纸化通关,让信息多走路,让企业少跑腿,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交通成本;全面推行“风险分析+分类监管+抽批检验+审单放行”模式,对E-ciq主干系统未抽中批次实行即报即审即放(未抽中率占96%以上),对系统抽中的出口货物批次,实验室优先安排检测,在完成实验室检测合格后立即放行,全年出口货物批次流程时长平均为2.57天,缩短了2.8天;全面提高原产地证签证工作效率,加强宣传培训,简化备案申领手续,优化签证服务,提高签证率,用足优惠原产地签证支持企业扩大出口政策,全年共签发原产地证书437份,签证金额8222.0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0.95%和12.98%,帮助企业获得326.92万美元关税减免。
搭平台,提升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口示范区示范效应。
联合相关部门,搭建社会共治平台,强化对宾川、剑川、弥渡3个示范区动态监管和常态化指导,有效运行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等“七大体系”,抓源头保障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落实大理州政府重点工作部署,积极推动祥云县出口示范区建设,推进示范区增点扩面,进一步采用系统方法有效破解守住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难题;实施示范区出口企业“同线同标同质”帮扶行动,打造“三同”示范企业,树立标杆,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水平,形成示范区农产品以外贸促内销,内外销两旺的良好局面。2017年,出口示范区面积增加到43.01万亩,出口创汇10757.50万美元,惠及56家企业、20余万户农户,其中宾川示范区鲜葡萄扩大出口规模成效尤为突出,全年出口119批次,1.8万吨,货值5940.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5.9%、38.6%和51.4%。
抓技术,强化高原特色农产品检测技术支撑。
稳步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试点,加强新机制下工作协调联系,确保转轨期队伍稳定,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检验检测工作不间断;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实验室检测能力范围扩展到23个领域、550项,为大理高原特色农产品扩大出口发挥强有力技术支撑作用;着力增强社会化检测服务能力,并通过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攻关、技术标准等方式,全方位服务企业扩大出口;主动作为,积极推动大理国家级高原特色农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建设,激发产业经济发展从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大理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发展。
页:
[1]